以生为本,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陈莹

以生为本,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陈莹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黄务小学 264004 

摘 要: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以生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表达出来进行探讨。如此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更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个性阅读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以生为本

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基础性和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对培养学生个性、坚强学生人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个性阅读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更好地得以释放,并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丰盈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放飞思想,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生特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一下:

一、构建自主阅读课堂,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

自主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怕学生学不好,不会分析,在讲课的时候几乎都都包揽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自主阅读课堂,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构建自主阅读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个性阅读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虽然课前教师也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较弱,对课文进行阅读预习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浏览一两遍,无法谈得上自主阅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自主阅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自我监控。

2.给学生权利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课堂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

如,《开国大典》教学时,学生在学习课文并了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之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或一个或几个仔细品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当时的一名摄影师,此时正在捕捉精彩难忘的镜头,并对自己捕捉到的镜头进行命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如有的捕捉“升旗仪式”、有的捕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的个人体验,读得入情入境,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3.给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机会。个性化阅读离不开沟通交流,通过交流才能让学生把自己所感悟到的、理解到的分享出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如教学《詹天佑》,当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去品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的成果。有的学生画示意图,有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等来展示对所选段落的理解。这样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的个性更加得以突显,学生在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时,也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被隐藏的潜力也更易被激发出来。

二、构建体验阅读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各有不同,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个性阅读最为突出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通过构建体验阅读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文本。

1.重视朗读体验,引发心理共鸣。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对文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法,朗读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可以通过朗读直接看出,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并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学生就能够把真切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了。

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一句话:“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课上笔者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朗读,并说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朗读。有的学生对“一株”进行重读,原因:因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榕树,本以为是很多株树才能如此枝繁叶茂,看清才知是一株,如此读来突出这颗大榕树的繁茂……学生通过朗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也带给了其他学生不一样的感悟,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真善美,获得心灵的陶冶。

2.回归生活,升华感悟。唤起生活积累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语文本就源于生活,把生活融入到阅读中,让学生主动把原有的生活经验带入到阅读中,让学生把生活中相似的情景融入文本,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碰撞与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甚至可以让学生的感悟超越文本。

如《月光曲》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朗读,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想象文中所呈现出的美好画面。这些是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得出来的理解,是学生独特的理解。

3.创设教学情境,以境激情。学生的学习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调出已有的经验去分析和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经验本就少,创设教学情境就更加重要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加有效地进入到自主阅读中;创设活动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让其更乐于参与到体验中,课堂中角色扮演、游戏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情境。

三、构建民主、质疑、创新的个性化阅读课堂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小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他们获得安全感,进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让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2.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个性化阅读教学本就是一种带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要想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更加不同的体验与理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批判,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当学生拥有了质疑精神,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创新。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如质疑文本的观念与内容、质疑教师的观念和错误等等,并让学生对提出的质疑陈之以理,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创新过程。

如,《嫦娥奔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仙药是多么让人向往,那为何嫦娥吃了仙药在飞上天的时候却还恍恍惚惚呢?让学生提出矛盾的地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3.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寓于个性之中,尤其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个性化阅读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给学生多留一点想象的空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如,《咏柳》这首诗中描述了春风带来了美丽的春天,笔者以“春风像什么”来引出学生的想象。有的学生说:“春风像一支画笔,在大地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能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富有创新。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独特见解,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明珊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吕雪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0)。

[3]王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04)。

论文作者:陈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以生为本,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陈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