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文学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文学台独”批判》座谈会发言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独论文,纪要论文,文学论文,座谈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学台独”批判》一书的完稿非常及时,为我们文学战线上开展与“文学台独”的斗争、增进两岸文学界维护中国文学同一性的共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有力的武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也是新世纪我们必须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文化、台湾文学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台湾的“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不仅在政治上大肆从事分裂活动,而且在精神文化领域包括文学领域大搞“文化台独”,妄图从精神、文化、情感上或者说从根本上逐步割断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从而为“政治台独”张目,最终达到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在“文学台独”方面,长期以来,少数人散布了一整套有关台湾文学“独立”、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学是“两国文学”的谬论。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在高教领域里加速设置一批“独立”于中文系之外的,与中文系、所分裂为“两国”文学系、所的“台湾文学系”和“台湾文学研究所”,以台湾文学研究取代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台独”正在恶性发展。对“文学台独”言行进行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批驳其荒谬论调,揭露其政治实质,削弱其恶劣影响,遏制其发展势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广大富有爱国心、正义感的文学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职责。
令我们深为感动、敬佩和鼓舞的是,“文学台独”从它出笼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以陈映真先生等为代表的台湾文学界主张统一、爱国进步的文学家们的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他们深刻揭露了“文学台独”言行的分离主义的真实面目和反动本质,深刻剖析了包括“文学台独”势力在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相勾结的背景,深刻批判了“文学台独”反民族、反历史、反文化、反文学的荒谬性和危害性。直到今天,这场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还在艰苦地进行着。
发生在台湾岛上文学界的“统”“独”之争,引起了祖国大陆思想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也纷纷加入到斗争的行列中来,赵遐秋教授和曾庆瑞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正在文学岗位上从事着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饱满的爱国热忱、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的近20万字的《“文学台独”批判》书稿,凝聚着他们的大量心血。这部书稿简要介绍了“文学台独”在台湾恶性发展的历史,并从五个方面对“文学台独”的主要谬论和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驳,资料翔实,论证有力。这部著作的出版,必将为深入开展批判“文学台独”的斗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1月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从文学角度不断增进两岸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认知,是两岸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与“文学台独”的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充分把握这场斗争的政治性、政策性、文学性、科学性,努力把研究工作和面向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宣传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来。同时,我们要积极促进、大力开展两岸文学交流,在共同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与繁荣的进程中,消除“文学台独”的贻害和流毒,充分发挥中国文学对于加深两岸人民的了解和感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文学上,搞“台独”都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两岸人民意愿的,是没有出路和注定要失败的。历史发展的车轮无法阻挡,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实现。
以我个人来说,以往很长时间内,对民族分裂分子们在政治上的“台独”言行警惕性高,了解得也比较清楚,但对“文学台独”则了解不多,反应迟钝。后来,从陈映真、黄春明等朋友有关文章中才知道,以日、美反动势力作后台的“台独”分子早就蓄谋已久,处心积虑地采取“政治未动,舆论先行”的策略,用“文学台独”为“政治台独”开路。经过李登辉、民进党之手,使“台独”阴谋合法化后,又为“政治台独”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制造声势。事到如今,人们就意识到,尽管发出这股分裂祖国、背叛民族的噪音的人数不多,声誉低下,但对读者的欺骗误导、对祖国统一事业的破坏作用却不可低估,实实在在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毒瘤。为此,深入全面地了解它、研究它,指明其荒谬、揭露其阴谋,找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之术,是我们责无旁贷之事。恰在这个时候,赵遐秋、曾庆瑞二位写出这部深入研究,认真分析,系统介绍、批判“文学台独”的作品,为两岸人民甚至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扶正祛邪,功不可没。
“文学台独”实际上就是文学上的“两国论”。早在李登辉1999年抛出政治上的“两国论”之前若干年,“文学台独”的主张者就开始提出这种谬论。《“文学台独”批判》有三个特点,一是政治的高度,二是历史的厚度,三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对台湾文学界“台独”倾向的关注与批判,是近年来的一个盲点。在我们的研究和教学中的很多方面,还是继续援引或误读“台独”文学论者的著述。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揪心。在台湾,“台独”文学论者对台湾本土化文学的重新诠释和狂热鼓吹、台湾高校通过创办台湾文学系而消泯中国文化的企图、台湾当局通过学术教育渠道把青少年一代纳入本土化轨道的举动,都为台湾文学研究提供了严峻的课题。我们不能坐视“台独”倾向在台湾文学界的发展,如何用事实的揭示、学理的批判,来以正视听,摆正导向,是当前研究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文学台独”批判》一书以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和强有力的学理批判,揭示了“文学台独”的真相,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界。
《“文学台独”批判》一书深入地对“文学台独”思潮做了系统的清理和清算。“台独”文学思潮是随着“台独”的政治运动逐步深入、逐步转化的。“文学台独”思潮的要害是“去中国化”。“本土化”、“自主性”等,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是可以谈论的,包括“台湾立场”、“台湾意识”等,在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有不同的意义。例如30年代“乡土文学”背后是整个民族面对被日本的同化,它的提出是针对日本殖民者的文化政策,在当时是有价值的,是有进步意义的。70年代末的乡土文学论争面对的则是西方现代派和国民党的高压政策。而现在他们所反对的对象是中国,突出了“去中国化”的意识。
台湾问题实质是政治问题,其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解决,光靠文化是不行的,但文化也不是没有用途的。即使是以后台湾问题解决了之后,文化上的“台独”谬论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深潜在某些人的思想上,所以,对“文学台独”还要进行长期的批判清理,这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情。
“台独”首先是要分裂国家,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台独”问题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摆事实讲道理来加以剖析。同时,也要注意政策性。我们批“台独”,不在于这几个头面人物,目的还是争取大多数,为了使那些跟“台独”势力跑的人不再被迷惑。谈“台独”历史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台独”思想的形成和台湾社会的演变有很大关系,对其进行辨析的时候要注意客观地加以分析和把握。
每次“台独”活动的猖獗都有一只国际反华势力的黑手在操纵,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是利用“台独”来遏制中国,把台湾作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台湾的“台独”因为历史的和现实的特殊原因,认识上也有问题,需要认真探讨。真正的“台独”有两个条件,一是政治上与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有密切关系,一是在意识形态上顽固地坚持要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其他一些朦胧带有“台独”意识的人是有可变性的,如果我们认真地去做工作,也是可能转化的。
国民党在台湾50年的统治,也导致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上的一个误解,即国民党等于中国。目前受“台独”思想蒙蔽的人是大多数,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反台独的工作要更为细致、更为复杂、更为全面。反对“台独”是一个总体战,文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帝国主义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渗透既是历史,也是现实的政治。
对“台独文学”的发展要有一个历史的分析。发展到李登辉掌权时期,而后陈水扁上台,“文学台独”就有了恶性的发展。我们要正确估量“文学台独”在台湾文学和文化中所占的分量。
读了《“文学台独”批判》这部书稿,让人切实了解到在台湾有这么一股危险的思潮。文学“台独”和政治“台独”一样,都会给两岸人民甚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带来严重的灾难。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纵容这种“台独”意识发展下去,没有人及时出来制止,它就会有可能蔓延开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更多的人。如果政治上的“台独”势力有了更多的所谓的“民意基础”,就会有一天铤而走险。
主张文学“台独”的人在文学立场上背离了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良心,同时也是极其短视的。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遏制这股文学逆流的发展。
这部书稿是集体的成果,从策划到材料的收集、构思、拟定提纲,以及成稿以后,都得到了海峡两岸众多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热心人士的帮助。这次座谈会后,一定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地加以消化,进行修改完善。
我们和“台独”的矛盾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因为他们在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上、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上,背叛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我们认为,“台独”有这样几个特点。在政治思想上,他们把一个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歪曲为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例如,他们把国民党和中国等同起来,欺骗性很大。在文化精神上,把认同台湾和认同中国对立起来。在语言文字上,把汉民族的一支闽南方言歪曲为民族共同语。在文学上,把台湾新文学的特殊性无以复加地加以夸大为与中国文学属性对立的台湾新文学的一般属性。在教育上,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全面推行上述歪理。其要害是“独立”、“独立于中国之外”。
“台独”在文学领域里面是思想范畴的问题,就需要用思想斗争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说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最好的武器,说理是最好的战斗性,对“文学台独”的谬论要批深批透。但是对于具有“台独”思想的人和广大受蒙蔽的群众,我们还需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应该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我们要在一些问题上严格地划清界限,例如“乡土”、“本土”、“台湾意识”等,不是不能说,不是它没有意义,但是,它要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和中国对立的意识,就是“台独”意识了,我们要加以反对。
与会者还谈到,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不仅仅是一部书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的讨论,有力地批判了一种在当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思潮,它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文学上的意义。
座谈会由金坚范、白舒荣等主持。
标签:文学论文; 台独论文; 台湾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文学历史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