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党的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的思想观念、队伍素质、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在新世纪,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尽快推动和实现党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
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天生就是现代化的产物。当国家现代化重任历史地落到政党身上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同时面临双重现代化的任务:一是国家的现代化,二是党的自身现代化。这两个现代化是相互渗透和彼此作用的。正因如此,诸如英国工党、墨西哥革命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政党现代化问题。如果执政党不能推动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推动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最终很难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包括现代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在领导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党的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前苏联、东欧共产党之所以垮台瓦解,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党内出了问题,即没有适应变化了的时代潮流和形势任务的要求,尽快实现党的自身现代化,因而被历史淘汰了、被人民唾弃了。如果我们不及早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重蹈苏、东覆辙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
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我们党的实际状况看,党的根本性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纲领路线,特别是党的基本实践都表明,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政党。但是,在党的肌体上又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长期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上的皇权主义和经济上的小农意识的影响。邓小平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讲话中,列举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官本位”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他还指出,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不止以上这些,还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中的某些不平等和人身依附现象,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淡薄,经济领域中的某些“官工”、“官商”、“官农”式的体制和作风,片面强调经济工作中的地区、部门的行政划分和管理以至画地为牢,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不承认科学和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对外关系中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等。在我们党内,这些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均有不同的表现,有时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些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同现代政党的品质是格格不入和背道而驰的。
党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历史进程中所采取的价值选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抓住了什么样的党是革命党、怎样才能建设好革命党这个基本问题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其价值取向是取得领导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抓住了什么样的党是执政党、怎样才能建设好执政党这个基本问题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其价值取向是取得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权。从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党,始终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渐进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以党治国”和“以党行政”为主要形式的领导方式以及领导技巧,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呼唤执政党的现代化。邓小平开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质上就是使党走向现代化的工程。只有现代化的党,才能经受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和回答了执政党现代化的问题。只有全面现代化的党,才能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党现代化绝不是政党体制的“西化”。因为,政党现代化是具有不同模式的。西方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虽有其自己的特点,但并不是济世的灵丹妙药。政党现代化是适合国情、党情、民情特点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是一个本土化的历史进程。所以,我们在推动和实现党的现代化过程中,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现代化道路,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政党现代化的模式。
在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动和实现党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当前,迫切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理论要创新。一个立志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定是理论不断创新的党,党建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按照政党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在传统党建理论体系中,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过时的党建观念,并且是同过去长时期存在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偏差相掺和的。所以,用改革的精神重新审视过去的党建理论体系,用实践的标准去检验它,弄清哪些理论观点是今天必须继承和坚持的;哪些是要用新的观点和新的经验来充实、丰富和发展的;哪些是适应过去而不适应现在需要扬弃的;又有哪些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错误理解和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出发,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党建名下,至今仍被人们当作是正宗诠释而要坚决摒弃的。这对于促进党的现代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执政党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条件,若不如此就避免不了由于理论上的混乱和贫乏而导致实践上的尴尬无序。江泽民同志根据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的最大理论创新和贡献是揭示了共产党的本质论,特别突出强调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江泽民“三个代表”所揭示的共产党本质论和邓小平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论,是20世纪中国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的三大突破和创新。
第二,制度要完善。通过制度化的途径,促进党的运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是执政党整体建设的科学归结和理论定型,担负着向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提供实现机制和实现方式的功能。在我们党的运行机制中,由于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权力过分集中、人身依附关系、党内民主不充分等缺陷,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高度集权、权大于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严重弊端存在和较难克服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党内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必然引起党内生活不正常,党员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党的领导作用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严重错误的产生。因此,必须适时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把制度建设摆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法规制度,具体有效地规范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组织形式和工作规则,使党组织的运行建立在党内法规、制度及秩序的基础之上,并以此推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第三,视野要拓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就“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所以,我们要善于大胆借鉴和吸纳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探索现代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殊性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忽视人类政治(包括政党政治)文明成果的一般性,甚至把那些本来属于人类共享的政治财富统统划归到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名下,从而使自己的理论空间变得封闭狭小,这对于共产党的发展和现代化是有害无益的。当然,学习与借鉴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别国政党体制的模式,政党现代化也不等于政党体制西方化。我们所强调的是“批判地吸收”,即通过总结别党,包括资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其它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来研究和解决我们党的问题。做到既不封闭自己,也不随波逐流,避免重复别党以往所犯的错误。比方说,西方国家关于权力制衡的理论、反腐倡廉的措施和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及民主政治建设等有益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共产党人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宽广胸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第四,切入点要选准。推动和实现党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慎重进行。除了上面讲的理论要创新、制度要完善和视野要拓展之外,还要选准切入点。从我们的国情和党情出发,当前应该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
1.推动和实现思想观念现代化。理论的创新,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如果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甚至还继续延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工作方法和传统模式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经不起各种风险的考验。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一整套模式,都是照搬原苏共高度集中模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党的领导的体制、结构、制度以及活动方式,已经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继续按照计划经济那一套建党,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激发党的活力。所以,观念问题不解决,党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面对21世纪,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起党的现代化意识,并用这种意识自觉地指导党的各项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党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2.推动和实现执政方式法制化。推动和实现执政方式法制化要解决一个定位和完成三个转变。一个定位就是: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职能定位要准确。国家对社会实行的是方方面面的领导和管理,具有控制性、权力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是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三维统一,对整个社会具有普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包括执政党在内);党对国家实行总的领导,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全面性和根本性的特点,而且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和运用法律制度这个中介来实现,并非代替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解决什么党政关系的问题,否则法律至上的权威就难以确立,理性的法制秩序就难以建立。三个转变就是:由人治色彩浓厚的治国方式向依法治国方式的转变;由行使权力为主向说服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由直接手段为主向间接手段为主的方式转变。这里的核心是由过去的“人治”向现代“法治”方式的转变。
3.推动和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化。任何政党的存在、发展和壮大都必须以广泛的群众支持为基础。在西方政治制度框架下,选民经常成为各政党动员的对象或利用的工具,他们一旦上台执政就有可能改变竞选诺言,实行不大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政策,最终抛弃群众。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有着本质区别,任何时候都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形成了独特的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以权谋私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有的地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相当紧张,甚至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为此,要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内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与全体党员,这是党联系群众的载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党群双向沟通不畅。要沟通这一渠道,最为重要的是克服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教育党员干部认清新形势下同群众保持良好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体制外是指党的统战部门和群众组织,这是党联系群众的常设组织,也是党联系群众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的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党能将自己的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方面。
4.推动和实现党的决策科学化。对于执政党来讲,合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资源,实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在于党的决策。推动和实现党的决策科学化,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决策的三个系统和一个体系。三个系统是:社会预警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社会预警系统主要解决政党决策的需求问题,信息处理系统主要解决政党决策的创议问题,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解决政党决策的准确性问题。一个体系是党的创新体系。如果一个政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会墨守成规,摆脱不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最终必将丧失活力和生命力。构建党的创新体系最主要的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这是现代化变迁给执政党提出的重大新课题。
5.推动和实现党内关系民主化。要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执政党首先要有充分的民主。不论是从国际共运范围看,还是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党内民主始终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党内突出强调民主,狠抓党内民主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西方政党普遍组织松散,但党内民主有传统,较难形成专制和特权,除非在极个别情况下,由于法西斯化才会出现独裁者。与资本主义政党不同,执政前的无产阶级政党往往因环境险恶艰难,其生存和自身作用的发挥都需经过顽强斗争,所以党内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由此导致民主不够。执政以后,党的执政地位一般都会合法化,不存在反对党、在野党对其执政地位构成的威胁,因此往往更容易忽视党内民主建设。共产党要实现自身建设的现代化,首要的任务就是用现代化的观念发展党内民主。对此,可以批判地借鉴西方政党体制中有益于民主建设的积极因素。发展党内民主,一方面要遵循邓小平关于依靠制度建党的思想,在党内立章建制,确保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靠全党同志树立民主意识,熟悉和善用党员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发挥主人翁作用。
6.推动和实现党员干部素质知识化。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我们党要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自身就要有驾驭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力,即要有认识、管理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的能力。从党的现状来看,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的知识素质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素质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一是要用创新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全党,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引入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念。目前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党。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全党同志都要学习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让全党同志都有高度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来跟踪、了解、研究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将其新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把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二是要逐步提高全党同志的科技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科学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邓小平提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就有“知识化”和“专业化”两条要求。对党员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劳永逸、一蹴而成,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常抓不懈,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在党内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各种专业的科学家、理论家以及懂得科技管理的领导人才。这些党内专业人才要形成梯队和大层面,逐步成为党员干部队伍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教兴国和国家现代化的目标。
7.推动和实现党务管理信息化。要在党务管理工作中引入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方法,提高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党务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党的各级组织进行决策时,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的运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的优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预测性原则,以增强我们决策的正确性;在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中,可以运用系统控制论的原理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预见性、规范性、科学性;在党员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影音技术、传媒技术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控制论基本原理和方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探索和形成切实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机制和新路子。
标签:英国政党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领导体制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