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华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0415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86-01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行为是犯罪,犯罪应当受到怎样的处罚。2.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本文采用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讲授法
案例回放:
片段一:
教师创设学习情景,生成问题:
【以案说法】李某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多次因打架、盗窃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理。由于好吃懒做,无法维持生计的他想通过抢劫他人财物来供自己挥霍。他与另外一位无业青年一起,通过摩托多次实施飞车抢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某最终落入法网。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师:“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李某为什么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从这一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片段二: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预习,梳理知识点: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4.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片段三:
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知识生成能力:
1.了解罪与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53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探讨下列问题:
(1)同学们,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同学们,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结合行为一、行为二,说说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案例小结: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
案例: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依法判处令计划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师:(1)本案中,令计划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应受什么处罚?
(2)对令计划的判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案例小结: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自我防范,坚决杜绝不良行为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以小组的形式探讨: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小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学生间交流展示,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对于案例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片段四:
板书设计
1.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2.刑罚含义及种类
3.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
4.杜绝不良行为
5.依法自律
案例总结:
初中生具备年轻向上的力量和满盈盈的希望,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时代的接班人。但是,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法律意识浅薄、法制观念落后,不会主动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社会上需要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高度重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初中生认识、了解、掌握、运用、维护法律,有效的将法律细胞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教学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步骤
1.精选案例
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进行精挑细选。案例应当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选取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件和热点之类的时政问题。
2.案例的展示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将这些精选的案例用正确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应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有效激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带着探索欲望,进行深层次探究。
学生在对案例有基本的认识后,开始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可采取列提纲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简单知识点,并掌握学习中的疑难点。也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理论知识,如果在自学时或讨论时遇到了疑难点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反馈给老师。教师掌握这些方面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指导,再给全体学生精讲讨论时的疑难点和重点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为学生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3.案例讨论环节
讨论主要是学生基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以小组讨论为主,也可以以全面谈论的方式进行。通常小组规模以4~6人为最佳,在讨论时组内成员可发表其各自观点,然后设立小组发言人让其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和讨论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充分做好小组发言准备并积极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对其发言进行补充,也可提出反对意见。教师再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小组讨论中难以解决的焦点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和辩论。
论文作者:孙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案例论文; 学生论文; 理论知识论文; 刑罚论文; 附加刑论文; 主刑论文; 小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