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主流论文,功能论文,我国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6)06-0008-03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与客观趋势,它在给我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和严重冲击。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发挥政治社会化的积极效应,提升党的领导权威和执政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
一、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本质上,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而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理论体系。所谓意识形态整合,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一定群体成员在保持各自思想、观点、看法的前提下,树立群体成员对组织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认同,从而增强组织对群体成员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关系到执政党在思想观念和精神上凝聚、团结全体民众,获得民众价值认同的能力,是实现既定目标、巩固执政地位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对执政党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执政党维持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源泉。现代政治学中所说的合法性,是以对某种政治共同体、某种权力结构或某种政治秩序的认同意识为基础,使它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普遍承认、普遍支持、普遍尊重而具有的一种合法性权威。[1] (p23)一种政治统治被接受与否或接受的程度是执政党执政的关键指标。因此,执政党要保证长期的执政地位,除了对公共权力进行控制外,还必须依靠意识形态的信仰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某种价值取向,为人们对执政党的忠诚、信仰和服从提供理论依据和伦理依据,促进人们对法律法规、道德秩序的遵守,促进群体内部的认同和合法性信仰,保持群体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其次,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执政党获取政治资源的重要方式。对我国而言,政治资源对于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美好目标的阐述、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以及资源分配与利用机制的合理诠释,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把党的思想理论通过执政党成员的示范行动转化为社会的主流行为规范,从而把人民群众吸引到党的旗帜下,可以使群众的意志专注于党确定的奋斗目标;可以使群众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行动保持连续性;可以使群众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坚定共同信仰和信念,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努力奋斗。
再次,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执政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人们价值目标的协同共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通过意识形态的整合,为社会成员提出共同遵从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正确认清自身的利益,协调利益冲突,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消解社会的矛盾冲突、观念对抗、权利差别等,促成社会内在精神生活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归属感,使人的外在生活和行为方式有序化和合法化,从而协调人们的活动,使社会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统一体,保证社会的和谐,为政党执政增加稳定性资源,最终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全球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冲击
狭义的全球化指经济全球化,即资本、商品、技术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广义的全球化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伴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各种思想观念传播的自由化以及人们阶层结构与利益结构的分化,全球化必定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带来严重的冲击。突出表现在:
(一)西方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严重威胁。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国际上两极格局的终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中国视为“主要的新崛起的对手”和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在基本缓解军事政治对抗、致力经济科技合作的情况下,同时也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与瓦解,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西方对我们就是四个字:“西化”、“分化”。它们以民族、宗教、人权为借口,对我国横加指责和干涉,主要目的就是在意识形态上遏制我国,推行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模式,企图摧毁和动摇作为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削弱党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进而使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此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西方社会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也进入了我国,它们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和渗透是以表面上的淡化政治,甚至是以经济生活方式的参照性来实现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种“非政治化”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演化比过去的直接军事打击、政治经济的围剿更为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且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让人失去警惕性。再加上西方世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枯竭论”、“失败论”等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言论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理论基础受到威胁。
(二)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软权力,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影响力等无形力量资源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支持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输出手段方面占据着优势,并有一种扩散并支配他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动,通过国家双边文化交流,或通过向海外输出本国文化产品,或通过大众传媒向外国民众灌输他们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正是利用其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通过发布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如今互联网上英文的内容占90%,法文的内容占5%,世界上其他众多的不同语系只占5%。[2] (p356)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着西方文化的传播,这是一种话语的霸权、文化环境与成果的霸权。它具有客观的强制性,从而容易使人就范。在深层次上,网络正在成为展示世界主要国家和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价值观念宣传、交流、碰撞的主要平台。面对以霸权形式出现的西方社会的各种信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信息占有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宣传和渗透的力度、途经、方法上无法与西方的信息相对抗,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处于劣势。
(三)我国利益结构的嬗变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调控的难度加大。
利益既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实践过程,又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是物质和观念层面、主观和客观层面的统一。利益机制是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主客观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处于由经济体制改革引领的社会转型期。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商品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通,给我国的工业、农业、金融、商贸各行业造成了全面的冲去,使之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人及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从而加速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的调整,并引起人们利益观念的重大转变。在全球化过程中,传统阶层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社会地位受到威胁;掌握社会资源较多的社会精英有演变成“既得利益集团”的趋势,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兴起,会提出经济和政治上的各种要求;在经济增长中利益暂时受损的社会成员存在着“相对被剥夺”的离心情绪,从而给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造成严重的冲击。正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那样,社会和经济变革必然会分裂传统的社会和政治团体并影响民众对传统政治权威的忠诚。
三、全球化背景下优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
面对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我们必须发挥政治社会化的积极效应,努力探索优化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有效途径,将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与理想有效地传送和分配给社会成员,并内化为他们的政治认同,实现对各社会阶层思想的凝聚和整合。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和开发党的绩效张力效应,实现改革与建设成果的共享。
政治体系只有在很大程度上具备调动和分配物质性资源的权威,其功能发挥的根基才是牢固的。首先,执政党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绩效基础上。一方面,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整合机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决定于并适应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另一方面,执政党要有效发挥其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除了必要的、科学的思想教育外,还必须实现一定的绩效尤其是经济绩效,并以此作为意识形态整合的物质基础和合理性证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 (p256)面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我们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消解这种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压力,我们根本的方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把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政策,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出生产力方面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需求,人们才会认同我们党的意识形态,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也就会不攻自破。其次,执政党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共享。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利益的不断分化,各阶层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成本付出与成果获取不成比例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我国独特的政党制度决定了不同社会利益的表达都集中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内,由执政党通过内部机制对各个部分的利益进行协调。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表达与综合机制,扩大社会政策的包容性,在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时,兼顾和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通过改革分配格局使社会各个阶层均能受益,实现各阶层共赢的结果,从而树立党的公正形象,夯实民意支持基础,增强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
(二)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力和说服力。
政党执政的环境是变化的,政党的意识形态在解释外部条件的可观察到的变化时,只有保持灵活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不断自我更新,才能赢得成员的持续认同与忠诚。“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4] (p58)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在思想建设上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和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在建设主导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意识形态和理论武装工作,从维护执政安全的高度,提高做好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在建设理念上,要以人为本,提炼和推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突出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在抗衡资本主价值观念方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建设视野上,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指引下,保持足够的张力,具有较多的弹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开放的心态,有分析、有选择地博采异质思想文化之长,在思想文化整合中进行综合创新,在兼容中打造自己的特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党的理论上的政治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建设的重点上,要以创新的思路,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建构,围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系统地阐明为完成历史任务所提出的纲领、政策和主张及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重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与体制改革、经济关系调整、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整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新体制要求的、能够准确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价值判断,使其合法性的制度维护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使我们的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实际行动;在建设的特色上,要围绕爱国主义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意识形态嵌入民族精神之中,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
(三)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我们党执政过程中各项方针、政策、纲领的贯彻执行和良好绩效的取得,最终要靠忠诚于党和人民、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党的优秀分子去实现。党的优秀分子是我们党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形象示范者和生动展现者。根据对政党政治的一般考察,政党成员的规模和质量与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基本上成正比。因此,从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入手,不仅重视通过发展党员的规模和数量来整合社会,而且更加重视通过提高党员的自身修养和素质来增强党整合社会的能力。要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构建有效的吐故纳新机制和资源吸纳机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将大量的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内,保证党的队伍的整体规模和素质,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各阶层对党的政治亲和力,提高党的政治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党对社会各阶层的有效政治整合和道德整合。现阶段极少数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人们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只有下决心严肃惩治腐败,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才能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说服力的前提,实现政治社会化的积极效应,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
(四)以宣传阵地建设为保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化。
要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观念真正为人民群众接受并内化为处世规则和行为习惯,并转化为他们对执政党及其现实政权的政治认同,就必须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策略及形式,形成有效的合力,使其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与方法上都具有亲和力和渗透力。首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次,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艺术和方法。牢牢把握好新闻宣传这一政党宣传自己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解决好新闻宣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问题;要注意引导社会心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方针,增强意识形态宣传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掌握普通群众的认知心理,将那些抽象深奥的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要努力将意识形态的理想因素与现实内容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了解群众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成员的思想脉搏和生活追求,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同解决人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真正做到引导社会心理,充分发挥价值导向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有着众多个性差异的人所共有的精神家园。再次,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保证党的执政安全。要在继续巩固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文化阵地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现代网络传媒手段,不断创新网上思想教育方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网络基地,构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此外,要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把它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撑。中国要在全球文化新秩序的建构中确立自己的文化地位,要在外来文化、外来价值观的倾销中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大力占领世界的文化市场份额。在正确导向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拥有一个活跃而强大的传媒产业,拥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化市场,才会拥有强大的文化主权。这是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和认同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