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变电站设计要最大程度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在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完成管理。我国智能变电站发展还不成熟,设计施工理念都还不完善,也缺少配套的制度法规,因此在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设计要点
引言
智能电网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性建设因素,通过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力建设的标准化运作,保障在电力供应中能够借助电网建设进行电力建设的支撑管理,保障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现代化电力建设的运行和维护能力提升。当前,国家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建设方案,因此一种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电网建设在当前的电网建设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国家电力建设的快速性转变,这是国家电网未来发展趋势转变的必然方向。
1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意义
1.1良好的低碳环保效果
建设智能变电站时,新型的光纤电缆取代传统的通信电缆,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减少了通信电缆的数量,简化了设计和安装调试;数字量输人输出模块的应用,简化了硬件系统;电子式传感器取代传统充油式传感器,增强观测的可控制性。无论哪种改善和取代,均降低了原始能源的损耗,提高了能源之间的转化率,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虽然在某种程度卜还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于传统变电站,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2良好的交互性
智能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变电站交互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能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进而精准可靠地回馈给电网,并且与电网的上级控制系统互动,确保电网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
1.3高度可靠性
在满足电能质量的基础上,客户使用电能的最基本需求是安全、可靠、稳定。智能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变电站不仅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而且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恢复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变电站故障的发生,并且在故障发生时进行自我快速诊断、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实现电网的高质量运行。
2节能降耗背景下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与设计要点
2.1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
对变电站进行必要的智能设计是变电站节能降耗的科技基础。可视化、数字化、一体化和信息交互性是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设计的要求。在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时候,要在主变压器中安装智能终端和配套的合并单元。在出线间隔、主变进线间隔内分别配置智能终端。例如分别配备专门的智能终端在母联间隔和母线设备间隔上。对变电站装配全站和核心部件状态监测后台系统,通过跟踪监测,获取变电站运行的各项数据,然后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调整和检修方案。过程层设备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和间隔层的设备进行连接。过程层其实就是一二次设备的相结合的一个面,结合面上的设备具有自我检测和自我描述的功能,并通过实行共同的通讯协议和信息模型,和站控层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
2.2完善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的持续性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具体建设和改造中,对管理进行完善可以保证变电站系统运行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从具体的管理建设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制定标准的管理流程。标准的管理流程可以将管理做环节性划分,这样,管理的责任、目标和区域会更加的清楚,在具体管理中的细节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第二是做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讨论和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的突出特点是其运行调节的智能化和工作运行的自动化,为了做与之相应的管理工作,需要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样,变电站的具体运行信息可以第一时间的传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管理参考资料会更加的丰富,管理实效性会有显著的提升。第三是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可以使管理更具标准性,这样,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规范会进一步的加强,管理实效也会获得显著的提升。总之,实现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完善,保证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体系的运行,变电站的工作实效会显著加强。
2.3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结构和布置
为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继电保护、火灾自动报警等功能,智能变电站集成了微电子、网络通信、电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先进技术,利用智能单元和合并单元达到功能的一体化。
在电子智能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应用中,通过智能化电子单元的控制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模拟控制,同时还能实现智能电网建设应用的接线方式转变,确保在电力建设中能够实现数据的功能通信及数据传输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提升,保障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下,能够实现国家电网建设的智能化及多元化转变。这不仅克服了常规变电站电缆二次回路接线复杂、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还通过网络通信方式方便地实现了数据和硬件资源共享,并为回路状态在线监测提供了条件。
2.4做好自动化监管和维修的建设,实现系统运行效率提升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还需要做好自动化监管和维修和建设,这样可以实现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从智能化变电站的具体运行分析来看,其突出的特点是自动化和高效化,而要具体实现这样的目标,故障处理一定要及时,所以在变电站内部做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通过设备信号的检测可以准确及时的对系统故障做分析。再者,在系统中构建故障调节设备或者是进行设备故障转换系统,这样,当某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转换系统有效的实现备用设备的对接,这样,变电站的工作可以不受故障或者是少受故障的影响。总体来讲,变电站的高效化利用需要实现各个方面的自动化,因此从监管系统的自动化构建入手做变电焊运行智能效果的提升现实意义显著。
3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发展趋势
3.1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
未来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设备更加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通过提高设备智能化程度,使设备能够基于少量功能代码,实现自动配置甚至调试保护功能。通过提高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化、功能模块化程度,可以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换,设备的插件可以直接更换,从而简化变电站的设计、基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及利用效率。
3.2保护装置微型化、配置层级化
通过实现保护装置微型化、单片机化,直接安装在智能一次设备预留的接口,减少设备数量和占地空间,精简二次回路,从而降低缺陷发生次数;完善保护层级化配置,构建广域保护网络,加强电网第一道防线与第二、三道防线之间的协作,构建更严密的电网安全防护体系。
3.3通信网络统一化
站内通信网络统一,简化网络构架,即不再区分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使站域级保护、多间隔设备(如故障录波)、自动化后台可以直接从这个统一的大网络中获取数据,减少传输延时,避免因中间环节出现问题而引发二次系统故障。
结束语
变电站进行智能化设计是一个发展趋势,它将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前进。在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优先考虑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变电站智能化系统,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降低变电站整个系统在工作时的能耗,从而促进变电站整体上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翟聪.关于煤矿智能变电站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22.
[2]高群.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改进及实施[J].电气时代,2012(9):46.
[3]贺中桥,权继红.浅谈智能变电站设计与建设[J].电子世界,2012(24):60.
[4]梁小茹.研究500kV变电站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改造[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00243.
[5]缪勤理.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的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4):76.
论文作者:龚继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节能降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