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_图书馆员论文

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_图书馆员论文

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图书馆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6

CLASS NUMBER G251.6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一开始就提到:分工比任何其他手段更能改良劳动生产力以及提高劳动技巧与判断力。他举了一个生产针的例子说:一位工人单独生产的话,一天也生产不出来20根针,但如果是10个工人分工各据一道工序并使用机器去生产,那么这家工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1]。如今,分工在现代社会里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专业化的职业的产生。从19世纪末年,图书馆界对自己的特殊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已经有所认识,但图书馆事业被公认为一种职业,这是20世纪以来的事。图书馆员是知识资源与知识受众连接的纽带,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发动机。但在未来的知识社会里,在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知识工作者普遍兴起的时代,它还能够继续扮演这种社会角色吗?它是社会地位逐步下降还是上升的一种职业呢?

1 图书馆职业与职业化

职业(profession)是人的社会属性,它既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职业不同于工作,它是指人们以其为生的某种事业活动。就其词意而论,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具有高度的专业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从业领域的明确性,具有特定的伦理规范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中国古代哲人所谓的“位以德兴,德以位叙”[2],实质上就是在强调个体的社会职位与德业的互动关系。

1.1 图书馆职业及其社会角色

当我们认定一种工作属于职业的时候,它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②有专门应用的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③有正式训练培养用的教育计划;④有已经发展出来的从业道德准则;⑤有行业协会以及工作标准;⑥为公众服务的专指领域十分明确;⑦得到大多数非本专业人员的认可[3]。图书馆从业者显然拥有上述这7个特征要求。例如,有已经形成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图书馆学,以及专门刊载这些知识理论的大量刊物;有已经形成知识组织的文献分类、编目等系列实用方法和技术,它们普遍地应用于图书馆实践活动之中;众多国家都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置了图书馆学专业,从事着专门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都有明确的图书馆职业伦理范畴的阐释,如美国的《图书馆员职业伦理》(1939年)手册等;各国不仅有图书馆协会与相应的工作标准,它们还拥有“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这样的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工作标准;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组织,它们能够覆盖各类型的社会公众并向其提供知识服务;在许多国家职业分类的规范性文件中、社会媒体中,图书馆员俨然是一个边界明确的职业角色。

图书馆职业在欧美国家又可以称为图书馆员职业(Librarianship)。它扮演着怎样的一种社会角色(Social Role)呢?美国诺丁汉大学教授罗伯特·丁沃尔(Robert Dingwall)指出:职业就是为实践目的提供足够确定性的一种技巧,比如说,律师职业能解决法律纠纷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问题,牧师职业代表着现实世界与极乐世界的两扇大门,工程师职业就是去研究自然物品和人造产品之间转化的不可预测性[4]。根据丁沃尔的设定,对于图书馆职业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描述:由于图书馆是组织出来的有序知识集合,其目的是消除知识长期保存和随时利用的困难,所以图书馆职业就是知识资源与知识受众之间的“经纪人”。这个“经纪人”所做的就是为不确定的知识与不确定的读者(或者反之)建立起确定关系。当然这只是我们图书馆人自身对图书馆职业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定。

承认图书馆员是一种职业,并不是说图书馆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图书馆职业。这就像医院中穿白大褂的人并不都是医生一样。美国图书馆学者斯沃普(Swope)和杰弗雷(Jeffrey)认为:如果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区分,读者也就更清楚应该向图书馆员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求助,也更愿意接近他们[5]。美国图书馆一般将图书馆工作者分为三类:图书馆员(librarian)、职员(clerk)和杂工(page)。图书馆员是专指拥有美国图书馆学会认可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的所谓专业人士,有分类编目图书馆员、参考咨询图书馆员以及儿童服务图书馆员等等之分。职员和杂工一般具有高中学历者就可以充任,负责服务台的借书还书、办借书证、图书上架等,并协助图书馆员处理一些事务。图书馆的职员不算是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它与市政府其他部门的职员是一个职务序列。杂工主要负责上架,同时也协助职员做些借书还书、办借书证的工作,他们全部是兼职(PART TIME),大都是兼职打工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也有些年纪大的想藉此为跳板,最终获得职员位子,那他也会从杂工做起[6]。中国图书馆工作者只有两类:正式员工与临时员工。正式员工是占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他们分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等级别(即职称),国家负责支付其工资。临时员工则属非事业编制内的人员,工资由图书馆自行解决,并可随时解聘。中国图书馆的馆员、副(正)研究馆员的职责与地位,与美国的图书馆员接近。本科以上学历并有图书馆学专业培训经历的人才有资格参与馆员、副(正)研究馆员的评聘。

1.2 图书馆职业化程度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图书馆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在3000年以前,古埃及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4~1237年在位)的王宫神庙图书馆就由书吏专门职掌。考古学家于1849年还在拉美西斯二世陵墓旁发现了两个图书馆员——父与子的坟墓[7]。后来,杰出的图书馆员不乏其人,如德国的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1676年被任命为汉诺威的图书馆管理员,又于1691年在沃尔芬巴特尔被任命为图书馆员,他后来成为哲学家、数学家和当时德国的知识巨匠;英国的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于1752~1757年在爱丁堡学院图书馆担任图书馆员,在那里写下了《英格兰历史》,他是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瑞典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于1874~1882年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任助理馆员,他是一名剧作家和小说家,是《红房子》(1879)的作者;美国的威廉·普尔,中国的刘向、刘歆父子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学者。然而那些不可胜数的图书馆专家的存在,并没有将图书馆职业地位提升到医师、律师、教师的程度。

图书馆员的职业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至今在图书馆学界还有图书馆员是否为一个正式职业的论争。如有的美国学者称图书馆职业是个“准职业”[8],有的英国学者称图书馆学是个“半专业”[9],他们的理由不外乎有三条:①图书馆员正在越来越受到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上级行政人员(官僚体系)的控制,职业自主权正在逐步削弱;②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产生不了深奥的知识;③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人员正在占据或顶替大量原有的图书馆员岗位。

英国学者威伦司基(Wilensky)认为,一切职业均置身于专业化(职业化)的连续统一体内,有些职业发展了,有些不进不退,而有些却倒退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图书馆职业的从业人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进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图书馆职业一直在这个专业化(职业化)的连续统一体内运动着。虽然图书馆职业化进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职业化的发展运动并没有就此止步。另外,看待某种职业的职业化问题,还应有两种必要的视角:

①受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所有职业并非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上,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种成熟职业的价值。如医院的护理职业,由于它没有像医生那样在人们的生病与死亡中处于直接利害关系,没有享受过发明和积累深奥知识的威信,加之社会对低阶层、女性、体力劳动有轻视意识,医疗工作结构存在等级必要性的暗示等,护理职业与医生职业显然会长期存在较大的地位差距[10]。职业地位的不平等,对人们选择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对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趋之若鹜,对低社会地位的职业则退避三舍。而社会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一部分可以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另一部分就要靠政府用公平、公正的手段来解决。凡属于提供公共物品(服务)的某些职业,如政府公务员、教师、图书馆员等,国家与政府就要提供经济支持,以使他们能保持一种体面的生活,同时使它们之间的地位差别不能太大。

②追求职业化有利于某种专业的发展,甚至有利于社会服务体系的健全和服务成本的降低。但过度强调职业自主权或职业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化,这就意味着一种职业自我调节和不受外部控制的程度越来越高。其带来的副作用是造成社会成员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职业化很强的从业者容易采用灰色手段不当得利。在医生、律师等行业里,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当得利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两个职业已经高度成熟,另一方面也凸显出破除行业垄断、削弱行业自我控制权力(如医疗事故的鉴定从医疗卫生行业剥离出来)的必要性。

“穷的要富,富的要仁”,这句话对社会职业的发展也依然是适用的。图书馆职业处于强化职业特征的“职业增权”的发展阶段,而某些职业则处于自我限制的“职业减权”的发展阶段。“职业增权”就是增加职业自主权。什么是职业自主权?按照詹姆士G.尼尔(James G.Neal)的说法就是:专业人员在作决定如何提供最好的服务时拥有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不受客户和雇主的影响[11];按照罗伯特W.桑德斯顿姆(Robert W.Sandstrom)的说法就是:职业自主权是一种在专业人员和政策精英间达成的一种协议,这种协议是基于公众对职业的信任,即认为该职业会追求最大化利益[12]。总之,任何一种职业的发展总是处于动态之中的。

2 图书馆职业的特点

2.1 图书馆职业以女性为主

从职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职业的性别构成主要以女性为主,如美国早在1878年就有三分之二的图书馆工作者是女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图书馆雇员仍然占到了85%的比例[13]。图书馆职业中女性居多,这也是人们认为图书馆职业地位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一本《女性文化学》的著作声称,女性集中的所谓“适合女性”的行业,如图书馆员、护士、秘书、银行出纳、电话接线员、幼儿教师、牙医助理等,它们大多“具有非技术性、非管理性、辅助性且收入较低的特色”,这是一种“就业性别隔离”的结果。“就业性别隔离”是造成男女就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它的存在会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14]。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我们先探究一下造成图书馆职业女性化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学者德·盖里森(Dee Garrison)认为:图书馆职业女性化最主要的原因是雇佣妇女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工资比男性要低很多,因此妇女也就开始大量进入了图书馆员职业[15]。男女职业在工资上的差距,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性别歧视的大小。在美国,这种性别歧视甚至到了一百年后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据美国劳动力统计局发布的1977年的报告,当时美国全职工作的妇女的工资只有全职工作男性的58.8%[16]。

不过,换一个角度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女性大量进入图书馆职业,反倒推动了女性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因为新信息技术或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往往会给女性带来就业上的利益。比如19世纪40年代电报发明后需要许多电报操作员,电话发明后又需要大批电话接线员,打字机、计算器等办公用品发明后又急待众多秘书,而这些处理知识信息的岗位大多是女性来填充的。卡内基慈善组织大量地创办图书馆,也降低了图书馆职业的准入条件,因此导致更多的妇女进入了图书馆工作。应该说,适合女性工作的职业增多,扩大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从社会分工的效率方面来说,女性大量充任图书馆员也反映出这一职业适合女性特点。盖里森(Dee Garrison)引用了佳士亭·文索(Justin Winsor)在1877年的话:在美国图书馆我们为妇女工作设定了很高的工作价值,她们可以软化我们的工作氛围,节省我们的劳力,也节省了成本。当然,如果我们硬要按照这种规则来计算这种劳动力,在同等工资条件下,她们的效益不知要比男性好多少倍[17]。梁启超1922年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演讲中提到,图书馆是适于女性的职业,“因为女子的精细和诚恳,都是管理图书馆最好的素地。女子在馆管理,能令馆中秩序格外整肃,能令阅览者得精神上无形之涵养。所以我盼望这种职业,全部分、大部分由女子担任”,“这门职业,我信得过男子一定竞争不过女子。”[18]

不容否认,女性就业居多的职业,其社会地位急需提高。一方面国家要改善女性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女性自身也要有所作为。我国女学者廖泉文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媳妇想学一门手艺以作养老之资,因家贫及求艺无门(性别歧视),就想到了学绣花。起初买不起针线和布料,就主动为邻居出嫁的姑娘们义务绣花。十年以后她有了一手的好技艺,也积累了大量花式图样,求她绣花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开始试着“有偿服务”。又过了十年,有许多慕名者愿意花大价钱来买她绣的花,她于是以高于市场的一般价格来绣花,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个故事表述出一个原理:小媳妇在职业低谷时为了获取资源(针线布料)不惜吃亏学艺,为他人做嫁衣;经过艰苦磨炼才积累出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源(各种花式图样),最后才实现了品牌效应[19]。“绣花理论”对图书馆职业也是适用的。图书馆职业要想提高自身地位,广大女性从业者要自强,要敢于从“吃亏”做起,用自己的智慧、爱心和双手把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过来。

2.2 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形象

从职业形象的角度来说,一种职业构成一种组群,每种组群都拥有社会与文化对其认可的文化模式(如职业形象)。进入该职业组群的从业者,不得不受这种文化模式的影响。一位文化人类学者曾说:“在我童年时代所居住的社区中,只有中年或老年医生才被认为是可信赖的。刚从医学院出来的年轻医生,常被投以怀疑的目光,所以他们尽量使自己显得老成一些。我认识一位朋友,二十出头就秃顶了,他告诉我这是他们医生职业中最有价值的道具。”[20]图书馆职业作为一种组群,也有自己的职业形象。图书馆职业在大众的眼里过于刻板、单调、严肃。在美国,以往图书馆员一直对自己给人的刻板印象感到困惑。有的图书馆员被称为“发髻太太”,即她的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她系着有链子的眼镜,穿着长长的罩裙,唯一的表情就是把一只手指放在嘴唇上发出“嘘”的声音。她们的这种沉闷形象经常出现在书本、影视、卡通、连环漫画里,甚至已经固定化。纳杰勒(Naegele)和斯多拉(Stolar)在《刻板的形象是一个问题吗?》的文章中指出:“形象的重要性所产生的结果比它本身的事实还要重要。”[21]

如今,这样老套的图书馆员形象正在迁移,至少在中国,女性图书馆员已经不是这样了。许多新建图书馆里,女性馆员们穿着既入时又得体的制服,显现着不同于商业领域知识白领的韵味。还有的图书馆专门进行职业形象的教育,以期从外表和内在两方面改善馆员的职业形象。而且,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员的认识也在变化。作家王安忆说过去图书馆那种刻板的图书馆员虽然“老派”但很敬业,在今天反倒让人留恋。另一位常泡图书馆的读者竟然会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个女馆员的声音很好听,某位会说外语的女馆员的表情能折射图书馆的风采与光芒[22]。总之,职业形象与职业地位有着正相关关系,因为职业形象不仅体现职业气质,还传达着职业内涵、职业价值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当职业形象符合进步趋势时,那它必将促进自己职业的升值。

3 图书馆职业伦理

职业伦理(或职业道德)通常是由职业规范与职业精神构成的。职业规范是职业人正确处理与其自身职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职业精神是职业使命、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一般情况下,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就越稳定、越合理。有鉴于此,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的图书馆界发布过职业伦理规范的文本。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2年11月也曾公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3.1 图书馆职业规范

图书馆职业规范的内容主要涉及馆员与读者、馆员与文献、馆员与图书馆、馆员与社会等几个关系范畴。综览英国、美国、瑞典、意大利、捷克、俄罗斯、亚美尼亚、以色列、墨西哥、牙买加、新加坡、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公布的图书馆职业规范,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10条当属较为通行的图书馆职业规范内容:

①图书馆馆员应当捍卫每一位读者的权利,促进每一位读者不受歧视地获取知识信息资源,而不考虑这些读者的国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以及社会地位。馆员应鼓励知识自由传播,鼓励信息和思想观念的自由流动,尽可能提供最高水平的、毫无偏见的知识服务,对于限制知识信息自由传播的各项措施,图书馆员应当奋起反对。

②由于读者享有自由选择知识信息的权利,馆员不能干涉读者的自由查询与借阅,因此读者使用各种知识信息所产生的后果,图书馆员不用承担责任。但出于社会责任以及职业责任,馆员对所传播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效果应当能够作出独到的和专业的判断,在读者需要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参考意见。

③图书馆馆员应当保护每一位读者的隐私权,即保守读者查询、借阅、获取和传递馆藏资源的秘密。读者出于信任才把个人信息托付给图书馆员,所以对于任何第三方,如果没有读者同意,都不能私自利用读者信息,除非他们事先获得了读者同意。还有,即使是图书馆与读者服务关系终止,馆员保守秘密的责任仍将继续。

④图书馆员支持知识自由原则,反对任何审查馆藏资源的行为。馆员采选各种知识文本时并不是按照其外形、价格、宗教信仰或政治观念来选择,应当考虑是否与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相关。馆员不能因为受到权威或团体的反对而剔除某些资源,或者是仅仅满足少数特定群体的利益来收集馆藏。馆员有责任提供代表当前问题不同观点的资源,这些资源至少能够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并且能代表不同读者的不同利益。

⑤图书馆员承认并且尊重知识产权,尤其是在电子文献大行其道的今天,更要注意防止电子文献被大量复制,从而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允许的范围内,图书馆员应当使本馆馆藏资源能够最大化地为读者所利用,因为维护知识创造者与利用者之间的正常关系是促进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⑥由于图书馆员的职责是发展馆藏、对记录和传递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效保存与整理,因此馆员要珍惜和爱护馆藏知识资源,在工作中不能忽视馆藏资源保存中的潜在危险,不能利用馆藏文献进行商业牟利活动,不能利用自己职务的方便将图书馆的资源变为个人使用,以及随意地提供给与自己有社会关系的人,进行情感投资或换取其他各种利益。

⑦图书馆员必须将个人的哲理观念与职业的责任相区分,不允许个人的观念、信仰影响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实现,影响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资源的公正性。馆员应当意识到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为实现图书馆的发展而应当紧密协作,不能做出有损于其他业务环节工作质量的行为以及影响全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⑧图书馆员应当承担一定的公共责任,代表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公众社会事务中去,使图书馆如同其他教育机构、社会机构和文化机构一样发挥作用。图书馆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关系是基于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馆员要尊重不同类型知识信息传播机构的同行,与这些同行保持密切联系,与更广泛范围社会记忆保存机构的同事进行协作。

⑨图书馆员应当认识到每位馆员都对图书馆有特定的作用,馆员之间的交往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采用较高的人际交往标准,即谦虚、尊重、公正、客观,以谦恭的合作精神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分享,并将这一方式视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环境要素。馆员应捍卫图书馆职业的威信,表现出较强的职业精神与职业主义,以本职业为荣,尊重本职业,积极参与专业组织的各种活动。

⑩图书馆员应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服务行为都是非常专业的,而力求达到专业的优秀,就要与职业的发展相适应,进行终身学习,时刻让自己保持知识渊博,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要鼓励同事的职业发展,激发潜在职业人员的职业意向,尽力使本职业保持卓越。

3.2 图书馆职业精神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由图书馆人形成的一种职业信念与价值追求。这种职业信念与价值追求可以感召同侪与他人,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潜能和优秀品质,同时也是指导馆员行为的基本信念。因其反映了图书馆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图书馆人特殊的品格,图书馆职业精神还可以用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如中国图书馆界流行的“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概括图书馆员职业信念与价值追求的话语。

“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这句普通的话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远:

①它把图书馆职业内容涵盖的三个要素、两个向度给明确出来了。三个要素是:书(知识信息资源)、人(知识信息受众)、找(知识服务方式);两个向度是:顺向业务(为人找书)、逆向业务(为书找人)。

②在三要素中,“书”、“人”是需要认识与服务的事物、对象,“找”是蕴涵着科学、管理、艺术等内容的过程、方法。“找”是使“书”、“人”能发生联系并产生意义的关键,因此又是三要素中的核心与灵魂。“找”的主语是“图书馆员”,“图书馆员”与“书”、“人”可谓三要素中的三个明确的并客观存在的“参照系”。但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表述里,“图书馆员”被隐去,这就凸现了“书”(知识)、“人”(读者)的地位与“找”(服务)的价值。

③在两个向度中,顺向的“为人找书”是指有效地提供知识服务,逆向的“为书找人”是指有效地开发知识资源。二者是一个互动、互进、互作用的过程,它与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利用的过程有着高度的契合关系。尤其是“为书找人”,即把有用的知识提供给需要它的人,“有用”是相对“需要”而言的,话虽简单但做好是非常艰难的,它将图书馆职业的特征与追求境界提炼出来了。

有效实现知识资源与知识受众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最大化是图书馆员追求的目标。“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信条也是格言,它在图书馆职业中的正确运用,可以成为它所支配的职业本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要建立起对它的心悦诚服还需要在职业生涯里长期的努力实践。就像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所说:关于打高尔夫球及诗歌的真正格言,可以增加我们对打高尔夫球或诗歌的见识,甚至可能对高尔夫球手或诗人提供珍贵的指导;但如果这些格言企图代替高尔夫球手的技能或诗人的艺术,它们将很快宣告自己的荒谬。任何对该门技艺不具有良好实践知识的人,他就不能理解,更不能应用格言[23]。

4 图书馆职业发展前景

网络技术的确使很多人可以不通过图书馆员的服务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或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将很快过时。因为图书馆馆藏书刊和数据库依然吸引了大量知识受众。图书馆专业的学生数量在增长,图书馆员的数量也在增长。据2000年的美国《职业前景季刊》上的一文预测,从1998年到2008年美国的图书馆员的数量平均每年将增加5%[24]。2007年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了《2007最佳职业指南》,报道了集“较理想的薪水、地位及生活质量”于一体25种好职业,其中就有图书馆员。尽管图书馆员年薪只有4.97万美元,但它仍跻身于工程师、药剂师、牙医、政治家、视力验光师、医生助理、学校心理辅导师、职业治疗师、牧师、管理顾问等热门职业之间。这表明美国人正在追求更简单的生活方式,“高薪”不再是评价好工作的唯一标准,惬意又有良好的精神回报的工作正在走俏[25]。在中国,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也在提升。据2007年10月《重庆时报》报道,重庆市图书馆因新馆启用面向社会招聘正式职员31名,报名人数竟达4770人,比例高达1:154,远远超过同期招聘的几家医院、健康教育所、市福利院、市第三体校等单位的报名比例[26]。那么未来的图书馆员将扮演着怎样的社会角色?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预测。

(1)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

未来图书馆员的工作重心不是照看图书馆,而是要学会打理知识,在知识与其需求者之间构建起一个便捷的通道。图书馆员要借助Web2.0技术丰富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方式,如可以让读者“到馆”变为“不到馆”也能获得帮助,把通常读者向馆员咨询有时也变为馆员咨询读者,将馆员向读者推荐好书变为读者也能向馆员推荐好书。总之,借助新兴网络技术,图书馆可以变为充分互动、分享的知识信息公共空间。在这样一个公共空间中,馆员必须学会倾听、交流、沟通、探讨等技巧,扮演好知识经纪人的角色,即牵线搭桥,为不确定的知识与不确定的读者(或者反之)建立起确定关系,替双方寻找机会并促成“交易”。当然,这种知识经纪人与活跃于市场的各类经纪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为“交易”双方的中间人,他收取的某种差价不是“货币”而是“评语”。

(2)社区居民的知识主管

图书馆员是社区知识信息的采集者,每天要将大量有关本地的纸质资料、网络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序的、可供检索的知识集合。因为社区的信息、知识必须要有专人来汇集与处理,否则,社区就会失去自身的文化记忆,致使一些社区居民日后难以找到与自己关联的有益资料。图书馆员肩负的另一职责是对社区居民进行信息技能的培训,包括上网检索资料的技巧、建立自己的博客、参加虚拟自助组织的讨论等。因为发现知识信息、检索知识信息和评估知识信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技能。图书馆员自己也有责任将博客、wiki、RSS、Facebook等最新技术及时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去。还有,图书馆员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社区的参考咨询,使社区居民的各种知识信息需求能得到有效的满足。

(3)博学敏捷的知识咨询师

无论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参考咨询工作中,未来的图书馆员随时都会面临着读者问题的挑战,有时甚至面临着一场危机。如从事医学图书馆工作的咨询馆员,他会有一天突然接到从手术现场来的电话,要求马上找到某种医学资料;或者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的馆员,某日接待了一位读者,他提出要找一幢老房子的历史记载,因为城市改造要将这幢房屋拆掉,他必须找到有力证据证明房子具有文物价值,以使其免遭厄运。此时,图书馆员无疑在经受一场考验。而能顺利提供资料、度过这样危机的馆员,他们往往熟知馆藏,学识渊博,善用检索工具。这样的图书馆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副其实的知识咨询师。

(4)某一领域的知识鉴赏家

未来图书馆员有着多重成功身份的可能性,如许多优秀的图书馆员会是具有某种知识服务特长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是历史学家、书刊评论家、科普作品创作者、古籍或名人手稿鉴定师等。哈贝马斯说:“现代社会的功能系统依赖于专门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专家。由于专家具有专业知识,想利用这些知识的人便从他们的观点出发期望专家就相关问题给出建议。”[27]美国一名负责网络系统的图书馆员迈克尔·舒乐(Michael Schuyler)曾举了一个例子:我认识一名图书馆员,他不仅能指出分类号码小数点后四位数的烹饪书籍的类名以及在馆藏中的位置,而且还能指出为什么老版本的《快乐烹饪》(蓝皮)比新版本的要好[28]。

(5)业余自修的学习辅导员

图书馆是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平台,图书馆员可以开展一些帮助读者学习的活动,比如说讲故事、辅导学生做作业等,这些都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使图书馆员更能突出自己的职业特点,同时让图书馆获得社会认可,从而避免出现以往发生过的某些情况:当政府经费紧张时,首先就是图书馆领域受削减经费开支的待遇。美国加州多名尼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生院的比尔·克劳莱(Bill Crowley)教授指出:如果公共图书馆要想继续开办下去,如果公共图书馆员仍然想继续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公共图书馆馆长们必须让公共图书馆回到其最初的教育轨道上去[29]。美国参考咨询馆员琼·布德(John Budd)指出:一旦图书馆员的教育职能获得了认可,他们就会对教育的进步发展产生无价的贡献,当然这种职能对图书馆员的挑战是很大的,但很显然图书馆员们是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挑战的[30]。

标签:;  ;  ;  

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_图书馆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