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条件对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朱文珠

广东建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低应变法是检测基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桥梁、建筑等工程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各个工程实例,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地质条件对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为其他工程基桩检测中低应变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条件;基桩检测;影响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基桩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确保基桩成桩的质量,需要对建筑基桩进行检测。其中,低应变法具有方法快速、费用低、检测结果可靠性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关探讨。

1 桩周土阻力对波形影响

基桩周围土体,受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应力波在土体中向下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衰减,其衰减程度与桩身周边土体性质有关,具体表现为:

(1)导致应力波迅速衰减,使有效测试深度减小;

(2)影响缺陷反射幅值,造成利用幅值进行缺陷定量分析误差加大;

(3)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产生反射土阻力波,干扰桩身反射信号。例如,若桩周土某一段为软弱土层,其上下层土质均较硬,则会产生类似缩颈的假缺陷。因此,场地土层条件对应力波的影响很大,在软硬土的交界面处易出现波形振荡,与缺陷的反射混淆。

工程实例1: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桩径9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长14m。地层状况在0m~5m为细砂,5m~6m为淤泥质土(流塑),6m~10m为可塑粉质粘土,实测速度曲线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除了入射波和桩底反射波外,在细砂和可塑粉质粘土范围内,速度曲线稍向下漂移为正常曲线,距桩顶5m~6m附近,即细砂与淤泥质土交界处,出现类似缩颈的曲线。但是经过现场土方开挖验证,桩身完好没有出现缩径。

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土阻力的变化造成的。在砂土层中,桩周土体阻抗大,应力波的衰减快;在淤泥土层中,桩周土体阻抗小,应力波的衰减慢,造成了类似缩颈的假缺陷。

工程实例2: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桩径1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长14m。地层状况在0~5m为软塑淤泥质土,5m~6m为砂砾石层,下部为软塑淤泥质土,实测速度曲线如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5m~6m处曲线有明显的反向波形,根据波形曲线可判定该桩5m~6m处存在扩径。但根据施工记录显示该桩的充盈系数正常,开挖验证后显示,该桩不存在扩径。经分析,该桩在砂砾石层中阻抗增大,造成了扩径的假象。

2 软硬土层交界对波形影响

工程实例3:某工程采用1000mm直径灌注桩,桩长19.6m。该工程地质情况较差,从上至下:0m~2m为杂填土,8m~12m为淤泥及淤泥质土,12m~16m为砂层,其下为强风化花岗岩,其中一根桩动测波形见图3。凭波形可判断8m~12m存在缩径现象,缺陷曲线未出现重复反射,且桩底反射明显,根据经验,一般可判别为Ⅱ类桩。

但考虑到场地实际土质条件,凭借经验,在淤泥质土和砂层的软硬交界面处,灌注桩易出现缺陷,故该桩的实际缺陷可能比曲线反映出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对该桩进行取芯试验以验证,发现9m~12m附近桩身夹泥,为严重桩身缺陷。

经分析,8m~12m附近为淤泥土和砂层的交界处,由于硬土里拔管要克服较大的摩阻力,一旦导管拔出进入软土层,土体摩阻力会突然减小。施工时若控制不当,导管拔管速度突然加速,造成软、硬土层交界处桩身出现严重缩径,甚至断桩。所以,在检测人员对曲线进行判断时,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反映出的缺陷需要格外重视。

3 嵌岩桩持力层对波形影响

分析嵌岩桩的检测信号,首先要积累检测经验,注重收集相关检测数据,明确所测桩的工艺、地质特性、桩身混凝土强度、桩身入岩深度,再根据嵌岩桩检测曲线的特征,正确辨认嵌岩桩的入岩程度,才能对嵌岩桩测试曲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对于嵌岩桩,普遍认为桩底持力层的基岩作为桩端的固定端,应力波在到达桩底后产生的反射波应符合n<1时在桩中传播的特征(n为波阻抗比)。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中也规定:当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

但实际上,嵌岩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对不同施工工艺的桩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没用泥浆护壁或干作业的嵌岩桩,由于浇灌的混凝土从进入持力层开始就与岩石结合成一体,这样当应力波到达嵌岩面时就产生一个与锤击脉冲相反的反射信号(一般进入岩石是从强风化到中风化再到弱风化),真正的桩底信号很难测到。

对于采用机械成孔且有泥浆护壁的嵌岩桩,由于桩侧有泥浆的原因,混凝土很难与基岩结合成为一体,测得的桩底信号跟桩底形成的沉渣有直接的关系,对信号仔细分析可定性判断沉渣情况:

(1)桩底反射曲线是单一的与锤击脉冲相反的信号,则表明该桩桩底直接接触持力层基岩;

(2)桩底反射信号先出现与锤击脉冲同向的信号,接着出现一个反向的信号,则是应力波先在沉渣界面反射了同向的信号,再穿过沉渣面到达基岩面并反射反向的信号,这种情况表明沉渣面厚度较薄,应力波还没有被沉渣阻隔并继续向下传到基岩层并反射信号回桩顶;

(3)桩底反射信号为单一的与锤击脉冲同向的信号,这表明该桩桩底沉渣过厚,应力波在到达桩底后被沉渣所阻隔没有传达桩底基岩。

工程实例4:某工程采用1000mm直径灌注桩,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某工程桩桩长22.0m。经钻芯法检测发现其桩底沉渣厚度不合格,达60mm,该桩低应变法曲线如图4所示,图中22.0m处为该桩桩底反射信号,与锤击脉冲相反,验证了该桩桩底沉渣的结论。

后该工程桩经沉渣清洗并注浆,从图5复测的低应变法曲线中明显可以看到桩底只有单纯的基岩反射信号。说明该桩经工程处理后注浆形成的桩底已与基岩较好的结合,处理效果较好,达到验收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桩检测中,对检测结果的错误判断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地质条件对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用低应变法对基桩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要针对低应变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确保工程基桩的成桩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宗起,李国良.嵌岩桩低应变法检测问题分析[J].铁道勘察.2014(01)

[2]陈辉,董承全.影响低应变法基桩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04)

论文作者:朱文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地质条件对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_朱文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