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吴竹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吴竹芳

河南省孟州市花园小学 454750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的落在了培养学生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之上。所以在现如今,教育要加强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深化,从学生的基础抓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全新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推动教育改革。小学是一个学生思维形成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升思维活跃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逆向思维 作用 培养方法

一、对逆向思维能力的认识

所谓逆向思维能力,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经成为定理的事物或者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朝向事物的对立面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树立新的思想,创立新的形象。一般来说,在面对一个事物或者一些观点的时候,大家都朝向同一个方向思考,但是如果你可以另辟蹊径朝向另一个人们都没有考虑过的方向进行思考,就是所谓逆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习惯往事物本应的发展方向去思考,但是很多时候要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寻求一些特殊的方法,从结论推回去倒过来进行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的条件之下,这样的逆向思考往往会使得问题更加简单。

二、逆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1.逆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问题举例: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数学题时,把减法的个位数字9看成7,把十位数字5看成8,结果是98,所以问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这一题就是典型的要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解答的题目,不能朝向问题的发展方向而思考,要从结尾开始进行逆向思考,从后往前推进就会简单很多。所以在这一题的解答过程之中就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运用,先从答案入手答案是88那么就可以先列一个简单的算式被减数=87+98=185,这样的算式列出来之后就可以往前推进寻求答案,利用逆向的思维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是185-59=126,所以正确的答案就是126。在这一题的解答过程之中很好地运用到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解答,从答案推向前进行解答简化了很多的算术程序,使得过程更加简单,解题效率也加快了。

2.逆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举例:有一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太,第一次卖去锅里茶叶蛋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又卖去了一半多2个,锅内还有1个茶叶蛋,这个老太太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茶叶蛋?这个问题根据已知的条件从后往前进行逆向分析,因为第二次拿走后剩下的一半多2个,这时候剩下1个,所以剩下的一半为:1+2=3个,所以第一次拿走后剩下的就是3×2=6个,又因为第一次卖去锅内茶叶蛋的一半多2个,所以可以得出原来的一半是6+2=8个,据此乘以2即得出原来的茶叶蛋数量。所以因为第二次拿走后剩下多2个,这时候还剩下1个所以剩下的一半为1+2=3个,剩下的就是3+2=6个,第一次拿走全部的一半多2个,那么全部的一半就是6+2=8个,原来一共有8×2=16个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一共有16个鸡蛋。这一道题就是最为典型的逆向思维能力题,在解答的过程之中往往很多会从头开始解算,这就是人们的固定思维。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解答题目课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克服在解题过程之中的一些思维定势,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在小学数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归源生活,提高逆向思维运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逆向思考的意识。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典故,玩“反”指令游戏,通过这些逆向思考案例及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逆向思考的意识。

2.归源课堂,加强常规解题法的逆用。

一是概念、定义的逆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定义倒背如流,但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乘法概念教学中,把3+3+3+3+2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让学生逆运用乘法概念,判断如何得到“几个相同加数”,再转变成乘法算式,冲破乘法概念狭隘化的局面。

二是公式、法则的逆用,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中的公式很多,但学生大多只会依据“从左往右”的惯性思维解决问题。此时,在记忆公式时要强调、强化逆向追源。

三是应用题中的逆向思维训练。一般而言,应用题都是通过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但有些时候却因为条件较复杂,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做题失误。

3.练习归源,在变式中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一是正叙与反叙的对比,形成还原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内容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如一年级数数的教学中,既要从小到大数,也需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大到小逆向数,从而对数序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是正向和逆向的对比,培养逆联想能力。在进行变式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正向、逆向对比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日常教学中需要坚持逆向思维训练,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在教学及解题中摆脱题海战术策略,达到高质低负的教学目的。

论文作者:吴竹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吴竹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