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护理途径的探讨论文_陈晓琼1 苏晓娟2

陈晓琼1 苏晓娟2

1渠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 达州 635200;

2渠县人民医院内科 四川 达州 6352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途径在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途径进行相关护理,同时,严格控制护理质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错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经过相关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费用、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左心衰;临床护理;探讨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脏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导致老年病人住院及出现心血管意外的首要原因[1]。

本文对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瓣膜病患者4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3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7岁,平均(58.4±7.8)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66岁,平均(58.5±7.7)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在研究实行期间,两组患者分别处于独立的房间,且均无患者退出。

入选标准:确认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在本院完成治疗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休克、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恶性心律失常、有出血倾向、其他重大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者;意识模糊、精神、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医生完成调查研究者,例如老年痴呆症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途径进行相关护理,同时,严格控制护理质量。

1.2.1CNP护理措施的制定

根据卫生部2009年《心血管系统单病种临床途径》制定CNP相关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且病情严重者,应该专科预案到位,时刻准备,护士要冷静果断的处理患者出现的急性症状;同时应该协助患者实行合适体位,双腿下垂的端坐位,有利于患者减少回心血量,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有利于咳出痰;②用鼻导管或面罩方法,用20%~30% 酒精湿化吸氧 ,氧气吸入的高流量为6(L/min)~8(L/min),为防止酒精中毒,酒精泡剂的事件不宜太长(<24h),通过吸氧卡精确注明酒精浓度、使用开始的时间; ③为方便用药, 静脉通路要马上建立,选取上肢较为粗直的血管作为穿剌部位,应用留置针,为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滴速20(滴 /min)~30(滴 /min),为避免输液反应,一天后更换输液器,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 例如呼吸、心律、血压、尿量及血氧饱和度,详细记录,若有危险马上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④及时有效地正确用药,例如,常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后不良反应;常用镇静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如吗啡可能抑制呼吸,用药后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专科护士要密切关注 ;如强心药可迅速缓解心力衰竭的危急症状,但洋地黄类非常容易出现新的心律失常[2]等等。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这类血管活性物质作用是十分相似的,其机制主要是兴奋心脏β受体,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心排出量,用药时应该单独走一条静脉通路,禁止混入其他药物;患者应用利尿剂后,要及时记录尿量的变化及其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应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并准确记录尿量 ;硝普钠作用特点是强效、快速, 合理使用对救治急性左心衰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一方面,既能扩张动脉血管,另一方面,也能扩张静脉血管,同时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治疗患者。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病十分危急 ,病情重,患者感受到危机感、恐惧、焦虑, 陌生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抢救的场面,更平添了患者的紧张心理[3],护理人员积极疏导患者, 稳定患者情绪 ,是治疗能够更好的进行。⑥ 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期间需禁食,稍微好转后,建议食用低热量、易消化食物,少吃多餐,多吃粗纤维食物,可预防便秘,同时应该限制食盐、水的摄入。住院时,患者需绝对卧床,为预防压疮,翻身或者及时按摩受压部位2h/次。

1.3疗效判定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由专业护理人员,在出院前对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费用的变化、差错发生例数 ,住院时间=出院时间减去入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稳步上升,导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生率逐年也是增加,目前已成为心血管内科常见急性好发病。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恶化快, 因此,护理人员规范细致的临床护理途径及医生配合及时的治疗抢救,将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延长患者宝贵的生命。

临床护理路径(CNP)管理模式是由病人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具体化、标准化、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管理过程中,及时采取抢救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确保护理安全[4.5]。本文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贯彻临床护理途径,严格规范操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经过相关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住院费用、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芬,彭婕.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附48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1(07).

[2]黄宏佳,陈少娟,吴锦珍.胺碘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窦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2.

[3]战翠玉.急性左心衰的急救与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4):410-411.

[4]陈小慧,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23-125.

[5]班博.实施临床路径促进路径和护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5-6.

论文作者:陈晓琼1 苏晓娟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关于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护理途径的探讨论文_陈晓琼1 苏晓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