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本文就对城市沥青道路的在施工中经常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在沥青道路施工中的工作经验提出沥青道路面层产生病害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道路;病害;治理措施
一、引言
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城市从原有不足百万人口发展到现在超过500万人口的一线城市甚至是超级大城市。城市的发展一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城市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是以沥青混合料作为城市道路的面层材料。因为沥青路面比混凝土路面在造价更低、易于维修保养、抗滑、耐磨、行车的舒适度、噪声、耐久度、等方面具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沥青路面在设计、施工、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使得部分沥青路面会出现病害的问题。很多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沥青道路就出现下沉、洞穴、车辙、流淌、波浪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的美观。本文就针对城市沥青道路产生病害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为城市道路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二、正文
1.1.沥青路面产生波浪原因
波浪路面的的特征表现为:路面表面呈现出波浪形,这种波浪的路面会使行车产生颠簸,波浪越多越密集颠簸的就越厉害,看似刺激却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产生这种路面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路基、施工技术、环境、施工机械、施工过程控制、基层、材料等方面造成的。城市沥青路面结构是由路基、基层和面层几个部分组成,各层之间的结合要坚实稳定,这样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有效性。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情况、自然因素、地质条件的不同路基所使用的材料也不一样。路基根据材料可以划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路基施工中所使用填料、施工方式直接会直接影响路基的强度、平整度。路基平整度的好坏就体现在路面平整度的大小。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它主要是承受行驶车辆的竖向荷载,并把面层下传的力传递到路基,在路面和路基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在基层的施工中会存在施工中对材料选用不合理,摊铺机、碾压机选用不当,施工中工人偷工减料,没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是否多雨期),依据道路的交通量设置适合的基层厚度和类型导致面层产生不平整的现象。
人为的因素影响在波浪路面的形成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从施工之前开始,有没有在图纸会审时进行认真的审核图纸中道路施工存在的不足和遗漏,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向甲方和设计单位反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方案。在图纸审查完毕开始进行施工之前项目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是否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针对道路施工中的关键部位、难点部位编制施工方案并对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事先预防和减少道路施工中出现波浪等问题。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施工员对路基或基层的标高控制不准确形成波浪,底层不平整就会折射到面层上来特别是靠近路缘石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波浪形的路面。摊铺机在摊铺沥青料时摊铺的速度时快时慢、摊铺机自动找平装置使用有误、烫平板变形、传感器失灵、振荡器频率不均匀、没有连续作业、原料供应跟不上等都会造成路面不平波浪起伏。
1.2沥青路面下沉
这里的沥青路面下沉是指路面塌陷形成一个较大的坑。路面的塌陷常常是在道路建成以后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某个时间突然发生。它的产生比较难预测和控制,对道路的破坏大,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也较严重。
形成沥青路面下沉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都会预埋一些城市的管道,这些管道由于施工不当或年代久远出现老化破损造成液体泄露。这些液体长时间的泄露就会掏空道路的路基进而导致路面塌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道路的路基以下地质结构复杂,在路基下可能存在地下河流,这些河流经过长年累月及地质的变化慢慢扩大掏空地基。现在城市人口较集中,有的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为了解决吃水用水的问题就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地下水被抽干以后就出现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3)在一些雨季降水量大的地区,由于地下的排水设置不完善、路面的排水不通畅造成道路积水、泡水导致路基塌陷。(4)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对道路管理不善,没有派专人经常对城市的道路进行保养、维护、保修,对地下的管道定期检查、补漏。
1.3.城市沥青道路出现洞穴
城市沥青道路的洞穴是指在沥青道路的面层出现大大小小坑,这些坑小的有几厘米,大的有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
产生沥青道路洞穴的原因有:
(1)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已经老化龟裂或者发生腐蚀。再经过车辆的碾压与冲击就形成了洞穴。(2)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数量是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城市道路原来设计的载荷量和交通量。城市道路在每天超负荷的运作下产生了洞穴。(3)在一些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夏季高温(路面温度超过40度)、冬季低温(路面温度低于0度)使路面沥青的强度、稳定度发生改变,(变软或变脆)。(4)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对原料没有严格把关使用一些劣质的材料,在压实的过程中没有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或面层材料与基层粘结不紧密。这些人为的因素也是形成沥青道路空洞的原因之一。
1.4.沥青道路出现车辙、流淌
沥青道路中的车辙是指车辆在沥青道路上行驶过后留下的压痕。这些车辙有些是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些是在道路建成后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不可恢复的永久性的变形。车辙最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所以车辙问题其实也就是高温稳定性问题。沥青的流淌主要是用流值来表示,流值体现的是沥青混料最佳的油石比。
沥青道路出现车辙、流淌原因有以下几点:
(1)车辙、流淌一般发生在沥青路面的表面层,由于沥青面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在高温和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流淌和车辙。(2)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碾压机碾压的次数不够留下车辙或沥青温度较高时碾压。(3)没有严格把控原材料进场检验复验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不符合相关规定或使用一些劣质的沥青混合料。
2.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2.1从上面对沥青道路几种病害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对病害形成的原因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就结合自身这几年在沥青道路施工过程的经验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沥青道路施工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准确,材料要准确称量,控制好油石比,投料的温度要准确,搅拌要均匀并控制好搅拌的时间。(2)其次,材料进场的检验、复检关要严格的按规范规定执行,对所用的沥青进行延度、针入度、软化点、闪点、密度、含蜡量和溶解度的实验,对每批沥青混合料要做强度、级配、油石比和马歇尔等试验,经实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使用一些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与一般的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较高的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良好的路面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较高的耐磨耗和较长使用寿命等优点。(3)事前还要项目部安排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沥青道路作业前做好各个班组技术交底工作,对一些较难的、重点的部位和工序进行监督和指导,完善沥青道路现场的施工管理。(4)沥青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沥青的碾压工作。沥青在碾压时温度要适中,温度过高容易开裂推移形成车辙,低温时会容易龟裂、松散。认真的抓好压路机在碾压的速度、碾压的工艺、碾压的工序(初压、复压、终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5)在沥青道路施工结束后要对道路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保证道路再经过正常的养护期后(沥青道路表面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50度)方可开放交通。(6)定期派专人对沥青道路进行检查和保养。道路管理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加强对行驶车辆的数量、超载等问题进行整治。
三、小结
以上内容是结合了自身在沥青道路施工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沥青道路的病害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对城市的的美观和居民的出行安全构成了重要的影响。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改善城市道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李金海,李保军.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张光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沥青论文; 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车辙论文; 面层论文; 病害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