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_陈尧尧,李静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_陈尧尧,李静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监测预警,同时要重视水文地质技术、工程地质技术以及环境地质技术再地灾防治全过程中的应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仔细的勘查、设计、施工中相应的数据分析与处理,重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地质灾害治理地面下的水质进行仔细的勘查,所获得信息量越大,水工环地质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从而更好的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1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水工环地质的各项研究工作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找水源、找矿物等各方面,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探地雷达技术等新技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确保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更加宏观以及精确,提高勘探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中,在城市化进程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例如,环境污染、开发资源、规划土地等,在上述的层面,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当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变化,同时,要注重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探究,被广泛的使用在各领域,可以使用在生态农业的地质勘查、生态环境修复等,这就要求水工环地质勘查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总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对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普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的推进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朝着高端化的目标发展。

2影响地质环境的相关因素

2.1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是影响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若地形地貌不适宜展开水利施工时,强行施工可提升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性。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应由专业考察人员进行全方位判断、评估,并结合工程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具体细节汇成报告形式,详细说明具体施工位置与周边地形地貌情况,以预防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影响。

2.2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水工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主要以灾害施工现场数量与面积为基础,并结合全方位调查整个水工环地质灾害施工现场。例如,施工期间存在部分水工环地质灾害情况,应先由考察人员查明灾害与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评估可引发严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随后提出开展施工作业的具体规划。总之,水利施工前应充分结合现场水文条件等多方面特点展开评估与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威胁性较大,容易带来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样也比较突出,如此也就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借助于水工环地质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确实能够得到理想应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3.1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地震这种地质灾害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要想不断减小地震这种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就必须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大对地震频发地区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力度,若无法及时预警部分地震灾害,可以用过观察周边动物不同寻常的反应来预测是否会有较大震级的地震发生,同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各种应急准备,尽可能地减小地震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滑坡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针对滑坡地段,除要对滑坡区开展水工环地质调查,还应掌握邻近稳定地段实际情况,如滑坡后壁以外部分。调查中应注意滑坡和岩性、地貌与其演变过程、断裂构造、区域水文地质,及地震与人为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中确定诱发滑坡或使滑坡复活的关键因素。对分布于滑坡上部的所有裂缝进行调查,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组合及切割相互关系,并掌握裂缝基本属性,以此为之后的分段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裂缝调查结果,分析并判断出滑动面实际深度与倾角。比如当滑坡表面裂缝较多时,说明滑动面深度可能不大;如果裂缝单一或-中存在边界裂缝,说明滑动面深度较大;若挡墙上产生裂缝,说明滑动面一般不会太深;若发现斜坡产生位移,但挡墙完好,说明滑动面很深。若滑坡为岩体滑坡,则要对其断层面、层理面和不整合面等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其倾向和坡向保持一致,同时倾角比前缘临空面小,则说明存在滑动面。若滑坡为土体滑坡,先确定岩层和土层之间接触面具有的形态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然后找出岩性上存在差异的界面。对滑带水与区域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泉水出露点,并确定其流量,并掌握地表水排泄实际分布情况与断面。

3.3在地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相关技术手段在地裂缝治理中同样也可以发挥出较强的作用价值,因为地裂缝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地质构造的断裂问题,这也就需要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和诱发机制进行详细监管控制。比如在地下水的应用方面就需要进行有效规划控制,不仅仅促使人们懂得节约用水,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开采进行计划,避免某一区域的地下水开采过度影响到该区域的稳定性。当然,借助于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实现对于区域内地下水变化状况的及时了解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异常表现及时预警和治理,充分提升地裂缝防治水平,降低危害程度。

4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策略

4.1加强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查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勘查情况所做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有助于指导地质灾害治理和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潜在威胁,对于地质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性,现阶段应该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现场的水工环勘查,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变化,研究工程地质的破坏情况,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等级划分和等级范围的划分,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量和治理方法。施工现场勘查时要有专业的水工环地质勘查人员监督和指导,以保障现场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4.2强化地质环境勘查

地质灾害发生后,其破坏的不仅仅体现在对建筑的破坏,其对于灾害区域内的整体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地震可能会使地下水的流向发生改变,泥石流和滑坡可能造成堰塞湖等现象。所以,水工环地质工作要注重对灾害区域整体环境的勘查,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同时,还要勘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其纳入影响地质自害治理的因素之内,并根据相关勘查结果制定灾害防治工作方法。

4.3加强水工环勘查结果的应用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确定要参考水工环地质的勘查结果,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对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的整理与应用,勘查部门可以通过优化数据分析与转换技术,将水工环地质勘查和监测的数据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有助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有效数据。

5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勘测是目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以及演变趋势的应用技术,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变得有根据,增加自然地质灾害破坏性的可控范围,从而降低或减少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破坏程度,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水工环地质勘查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质发展状况,加强水工环地质环境的监测,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划分地质灾害的等级、强度和范围,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针对性整理。

参考文献:

[1]余正满.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16-217.

[2]唐珊珊.水工环地质引发的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99-100.

[3]张启禄,姜琪,董宝辉.水工环地质灾害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4:206-207.

论文作者:陈尧尧,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论文_陈尧尧,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