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护理及制度分析论文_李晶

消毒供应室护理及制度分析论文_李晶

解放军第461医院

摘要:消毒供应室所提供的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是否合格和及时直接影响着临床工作是否能正常运转,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我院消毒供应室通过实行“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及时提供临床所需物品。使临床满意度达到97%以上。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唯一的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同时也是预防医院发生感染的一关键科室,承担着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科室。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本文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及制度作一全面分析,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及临床满意度。

1消毒供应室护士职责

1.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洁、包装、灭菌、发放及管理工作。

1.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参与消毒灭菌质量检测,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合格。

1.4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材、辅料等。

1.5掌握本科专业技术,并能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研,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

1.6指导消毒员做好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2消毒供应室护理及制度

2.1消毒供应室区域划分基本原则

物品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2.2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管理制度

2.2.1进入该区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及手套,穿防水胶鞋,必要时戴眼罩及面罩,不得随意到其他区域走动。

2.2.2该区域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干燥处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1]。

2.2.3盛装清洗后物品的容器及传递车辆应专用,严禁与污染容器及车辆混装。

2.2.4该区车辆、容器等用物也应有相对清污标识。

2.2.5该区人员离开此区应洗手、更衣、换鞋。

2.2.6该区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3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管理制度

2.3.1进入该区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或经风淋室实施风淋除菌),必要时戴口罩,严禁到其他区域走动。

2.3.2该区域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特殊敷料制作)。

2.3.3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

2.3.4随时保持该区环境、物体表面及人员手表清洁干净,确保空气、物表、手表符合国家卫生学要求。

2.3.5非该区使用车辆不得随意出入该区,必须进入者需进行处理后方能进入该区。

2.3.6认真执行物品检查包装操作流程,确保灭菌质量。

2.4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制度

2.4.1该区域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严禁一切非无菌物品进入该区。凡发出的灭菌包,即使未使用过,也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

2.4.2灭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人内。

2.4.3工作人员进人该区,必须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严禁到其他区域走动。

2.4.4注意手的卫生,取放无菌物品前后应洗手。

2.4.5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

2.4.6严格查对相应包装材质的规定有效期。

2.4.7发放时应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2.4.8确保各类常规物品及抢救物品的基数以保证随时供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9从库房领取的一次性无菌用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该区。

2.4.10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确保环境符合国家卫生学要求。

2.5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2.5.1消毒供应室布局按辅助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严格划分,人流、物流、气流符合规定。

2.5.2严格按各区域要求着装和规范洗手。

2.5.3所有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均应清洗消毒处理后方能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2.5.4使用中的消毒液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

2.5.5包装前后及取放无菌物品前洗手。

2.5.6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朊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患者用过的器械应严格按照特殊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5.7污染车与无菌车用后必须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2.5.8清洗用具每天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

2.5.9医疗废物按国家要求规范处理。

2.5.10三区空气、物表菌落数应符合要求,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

2.6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2.6.1职业防护应纳入科室继续教育。

2.6.2去污区工作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正规操作程序。

2.6.3凡是操作高温消毒灭菌器时,应戴隔热手套,防止烫伤。

2.6.4凡是发生传染病职业发生意外时按医院相关应急处理程序进行报告及处理[2]。

2.7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2.7.1物品回收查对制度:五查,即查品名、查数量、查性能、查规格、查清洁情况。

2.7.2物品包装查对制度:六查,即查洗涤质量、查物品性能规格、查数量、查品名、查日期、查签名;抢救包必须经二人查对并签名后方能封包。

2.7.3消毒灭菌查对制度: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及灭菌方法;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下锅时查湿包、查化学指示带变色情况。

2.7.4物品发放查对制度:三查,即物品放时查、发时查、发后查;六对,即对品名、对灭菌日期、对灭菌标志、对签名、对数量、对科室。

2.7.5物资入库出库查对制度:五查,即查厂家批号、查有效期、查品名、查规格、查效量。

2.8去污区工作人员处理污染物品防护措施

2.8.1回收清点污染物品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和防水胶鞋。

2.8.2进行手工清洗操作时,除上述穿戴外应戴防护面罩及穿防水隔离衣,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2.8.3配制消毒液、清洗液、除锈剂等化学溶液时,应戴厚的加长耐酸碱防护手套和面罩。

2.8.4污染的针头、刀片等一次性锐器应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硬质盒中进行安全处置。

2.9消毒供应室监测

2.9.1科室应设专人进行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2.9.2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油、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

2.9.3每季度抽查消毒剂及监测材料的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有效期并记录。

2.9.4清洗消毒质量监测

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每年应监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进行清洗效果质量监测;每天对软水及纯水进行水质监测,并记录;每月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并记录监测结果;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应有监测记录[3]。

2.9.5灭菌质量监测

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连续3次)。

3小结

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在不断完善和细化,并落到实处,为临床科室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物品消毒供应服务,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确保病人的安全,使临床满意度达到97%以上。

参考文献:

[1]段世晔.消毒供应室中护理新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85-87.

[2]吕树蕴,吕海芹,曹慧敏,孟慧,韩传平.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4):1301-1302.

[3]卢红华,张金凤,刘晓兰.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3):126.

论文作者: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室护理及制度分析论文_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