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 重庆 401311
摘要:由于地形特点,山地营区道路断面和集散场地的尺度把控相较平原地区要求更高,从官兵行进、快速机动和场地改造三个方面分析道路断面尺度设计要点,从建筑使用配适和场地地形集合两个方面分析集散场地尺度设计要点,以期为山地营区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地营区;道路横断面;集散场地;尺度
1 道路横断面
道路流线是官兵生活工作的空间拓展,是具有多元性质和意义的空间存在,横断面宽度是道路尺度的基本要素,直接影响到道路承载流量以及使用者的行进体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单车道路宽≥4m,双车道路≥7m;人行道路宽≥1.50m。但在部队营区内,道路的横断面的尺度与城市规划和住区道路存在一定区别。
(1)官兵行进
官兵在营区内的行进方式可分为两类,即自由行进和队列行进,官兵在正式操课以及多人同行时采取队列行进方式,其他情况则可采取自由行进方式。在考虑自由行进时可参考生活住区的道路尺度,分析各功能组团的人员联系需求并按单股人流约0.75m宽的标准设计人行道的宽度,在规模较小的营区内可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设置;在考虑队列行进时则与生活住区存在较大区别,尤其是官兵操课途经频率较高的主要干道,行进纵队的每一路宽度约为0.6m,纵队路数不同部队单位规定不同,在确定常用路数并预留带队值班员的行进空间后,可确定队列行进所需的道路宽度。在道路流线组织分析中,还需确定各段道路会否存在相向而行的两队伍错行情况,若存在此种情况还需预留错行宽度。
笔者调研中发现部分营区道路宽度设计不合理,单个队伍行进尚存余地,但两队伍相向而行则没有足够宽度错行。另一方面,在官兵自由行进情况下,营区的步行空间尺度应是让人感到轻松有趣的,可以利用山地营区中特殊的地形地貌引导自由模式下的使用者活动,提供丰富的空间感受和心理体验,使使用者对道路空间产生兴趣,从而减弱步行时的乏味感。
(2)快速机动
快速机动是指人员拉动、车辆行驶、装备运载的快速机动,常规机动车辆的行驶时可参照民用住区设计道路横断面宽度,但在考虑装甲部队等武器装备快速机动时,道路宽度应配适装备机动所需的尺度,部队紧急拉动也会对道路尺度有所要求,以上特殊要求是部队营区所特有的,也是部队战备训练的要求。
因此,应根据部队的兵种性质、装配装备做具体分析,以决定道路宽度,而在评价道路尺度合理性时,应以官兵实际使用情况作为依据。营区道路横断面尺度应满足快速机动要求,避免给官兵快速机动造成不便或者障碍。
(3)因地制宜A2.3
在山地营区中,道路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尺度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应因地制宜,凭山就势,灵活布置。山区道路不仅在流线组织和确定纵坡上受地形条件制约较大,在横断面尺度上也受到地形的制约,在满足交通通行的需求以及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结合地形、地势、地物条件,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横断面尺度与场地的关系。图1中示例了几种横断面形式,在场地平整地段宽度有限,不足以布置下各车道时不必要求各车道或人行在同一标高而平整场地增加土方量,可灵活调整道路横断面各部分的宽度。
道路横断面尺度应与场地地形相契合,因地制宜顾及原有场地地形地势,灵活设计断面。
2 集散场地尺度A3
在山地营区中,对各功能区的人员车辆集散的组织会涉及与地形的结合,影响到外部空间骨架和外部空间形态[1]。集散场地作为交通流线的终端,其尺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和集散效率。尤其紧急集合等特殊情况下,若集散场地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极大隐患。集散场地过小,则影响官兵的活动,但若场地过大,与地形地势不和谐,则降低土地利用效率,也影响了营区伪装隐真。
(1)与建筑使用配适
集散场地尺度应与建筑的使用情况相符合,在分析建筑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人数,并结合其时空上的使用特点的基础上,计算出合理的集散场地。不同兵种的营区会有其特殊的使用情况,例如基层野战单位和科研院校单位营区内的人员流动情况会有存在很大不同,即使同为野战单位营区,步兵和装甲部队的训练操课模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其所需要的集散场地尺度也会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应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部分营区宿舍集合场地不足,各连队操课前基本在同一时间集合并带队去往训练场馆,这就造成交通流线的阻滞。人员统一集合是部队营区的特点,若按照民用住区的设计标准和方法来规划设计营区集散空间尺度,会严重影响官兵的正常使用。若紧急集合拉动,集散场地的不足则会造成极大混乱,影响部队战斗力[2]。训练场所的集散场地不仅要考虑人员的集散,还要考虑武器装备的有序集散,其技术指标要依据具体装备的参数设定。但集散场地也不能过大,过大且规则的室外场地会影响营区的伪装隐真,使营区目标易暴露在卫星和高空侦查下,另一方面,在山地地区,平坦的场地区域有限,也制约着集散场地的尺度,人工平整场地作为集散场地则会增加工程成本和工期。
集散场地尺度应与建筑使用情况相适应,满足官兵日常操课机会、紧急战备拉动的集散要求,适宜方便队列有序带入带出,避免集散场地过小不满足使用需求或过大造成土地浪费影响伪装隐真。
(2)与场地地形结合
山地营区的集散场地应结合场地地形布置,尺度应与地形相契合[3]。山地地形中形状规整、起伏较小的场地并不多,除建筑本身的设计应与地形结合之外,建筑外的场地设计也应结合地形。
常见的做法有在建筑一侧空余出部分平坦区域,可利用这些地形平台作为建筑外的集散场地,若部分场地面积不足,可人工出挑一段平台,平台下的架空层也可作为其他相邻建筑的集散场地。此类集散场地与地形结合进行设计的做法,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场地资源,而且可以增加外部空间的层次变化,创造丰富有趣的灰空间。
集散场地应与地形结合紧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恰当的尺度,避免集散场地的尺度脱离场地原本的自然地形,设计做法死板。
参考文献:
[1]吴奕苇. 景观视野下的山地住区外部空间整体性设计[D]. 重庆大学, 2009.
[2]刘中路. 科技视野下国防安全的路径选择[D]. 中南大学, 2007.
[3]周飞. 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研究[J]. 山西建筑, 2007, 33(10):66-67.
论文作者:王伟健,姚逸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场地论文; 营区论文; 尺度论文; 道路论文; 地形论文; 横断面论文; 山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