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内容摘要:纵观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点睛之笔。宝莱坞能如此巧妙地将歌舞与电影有机结合并发展至今,这和印度的民族土壤是分不开的,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在歌舞片电影上一直有做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当今,歌舞片电影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宝莱坞电影 歌舞 中国
喜爱电影的人,看过印度宝莱坞电影,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歌舞是其电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舞蹈与音乐恰到好处的融合一体,为观众带来视、听觉盛宴,为丰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增色不少。探讨印度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特点、形成原因,对于正确认识歌舞在丰富电影表现形式方面的作用、完善我国的电影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宝莱坞是印度电影行业的最大龙头,其产业基地坐落于印度孟买(Bombay),因此取用其首写字母B,将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影基地美国好莱坞宝(Hollywood)名字替换了首写字母,因此得名宝莱坞(Bollywood)。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在电影中不断进行歌舞穿插是宝莱坞电影的主要特色,本论文挑选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特色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以表格的形式着重对三部歌舞类电影中出现的歌舞进行分析,找寻印度宝莱坞电影中歌舞存在的方式及重要性,分析歌舞在宝莱坞电影中广泛运用的原因,并对中国歌舞类电影的过去现状、当今发展及未来可及性做出几点思考。
一、歌舞在宝莱坞电影中的独到之处
在世界电影艺术的宝库里,舞蹈与电影的有机结合不乏经典之作。且不说上个世纪的《百老汇的旋律》(1929年)、《淘金客》(1933年)、《欢乐时光》(1936年)等,至今仍让人倍觉熠熠生辉,本世纪以来,世界不少电影大国在电影与舞蹈结合的探索之路上先后都有自己的成名之作,美国的《红磨坊》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丹麦、欧洲等11国合拍的歌舞片《黑暗中的舞者》问鼎金棕榈奖,更是这个方面的杰出成果。在舞蹈与电影的结合方面,无论是将舞蹈用来抒情、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还是用舞蹈用来塑造典型环境乃至突出电影主题,都会带来令人震撼的视、听觉冲击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印度宝莱坞的歌舞,成为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元素,更是独树一帜。
《流浪者》、《宝莱坞生死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宝莱坞电影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之作,欣赏、梳理这三部电影中的经典舞蹈,笔者不难感到舞蹈在宝莱坞电影中的戏份较重,广泛用于叙事、言情,这都为故事情节的生动展开、人物性格的准确刻画、典型环境的成功营造、人物情感的真实宣泄、电影主题的鲜明突出等方面增色不少。
二、从戏份比重看歌舞的作用
《流浪者》上映于1954年,黑白电影,是印度宝莱坞电影史上的一部力作,影片中的歌舞部分歌曲占主导成分,舞蹈成分较少,唱为主,跳为辅。歌舞中服饰以生活化服饰为主,极具代表性的纱丽出现过1次;电影中歌舞出现的次数约为10次,最短1分钟,最长约10分钟,整部电影总时长2小时48分钟,其中歌舞总时长约35分钟,歌舞比重占整部电影的约20%。
《宝莱坞生死恋》拍摄于2002年,是19世纪印度宝莱坞电影的一部绝佳之作,也是印度歌舞片电影的经典代表之作。影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醉人的舞蹈和华丽的服饰,其中舞蹈大多数为印度古典卡塔克舞[卡塔克舞:印度古典卡塔克舞是是北印度的古典舞蹈,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卡塔”的原意就是讲故事,因此具有很强的叙事传统。]。构成一场视觉上的绝佳盛宴。整部影片时长2小时56分钟,其中有约8次歌舞穿插,最短约4分钟,最长约6分钟,整部影片歌舞总时长约40分钟,约占整部电影的22%。
上映于2009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说是21世纪印度极具代表性的一部电影,风靡全球,影片中歌舞成分有相对减少,而歌舞的服饰也趋于现代化,但是最具代表性的纱丽依旧时有出现,影片中歌舞穿插的次数仅2次,均为4分钟左右,整部电影时长约2小时49分钟,其中歌舞总时长约8分钟,仅占整部电影的约4%。
可以看出,歌舞在宝莱坞电影中的比重时而多时而少,但这并不影响歌舞在电影中的存在和独特运用,巧妙地穿插歌舞,时段长、比重多不显乏腻,歌舞短、比重少不失特色,正是歌舞在宝莱坞电影中的独到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从表演效果看歌舞的作用
1.渲染情感
当一部电影的单纯叙述性无法将情感渲染至极是,歌舞的穿插足以起到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情感的作用。在宝莱坞电影《阿育王》中,男女主人公在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心理状态中相遇,单靠台词和演技是无法表现出两人此刻内心的独白,而此时歌舞的穿插,便能够通过歌词和肢体语言传达此时男女主人公内心的语言,并在歌舞中将情感渲染到极致,且通过曲风的变化和舞蹈表现出的的递进关系将内心的情感层次展现的淋漓尽致。
2.内心独白
歌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在电影里充当的是叙事作用,每一句歌词每一段曲调每一个舞姿每一个神情都是此刻男女主人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女主角内心无法掩饰的对男主角产生的爱慕之心,在歌舞的歌词曲调和舞动中向男子进行了诉说与表露。电影《未知死亡》中,男女主人公通过歌舞的表现方式进行了一段暗示性的插话,以推动两人情感线直线上升的发展…通过歌舞让观众感受到那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这种表现方法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内心。
3.虚实相间
电影中每每出现主人公做梦或是想象中的场景时,唯一的表现方式即是在录制一段,形成画中画,然而这种表现手法往往无法把想象中的虚假和夸张成分演绎出来,如何更好的将梦境假象与现实化分开来?歌舞的穿插则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架空一切地点、时间、事件和人物,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虚拟的场景让演员能够不受约束的更好表达自己幻想中的天马行空,这种表现方式在戏剧中常常出现,《流浪者》中拉兹的梦境也是运用相同的表现手法。
纵观以上三步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宝莱坞歌舞类电影,可以看出已经成为民族传统特色的印度歌舞深深渗透进印度电影的血液里,且成为印度宝莱坞电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21世纪,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比重在部分电影中虽有所减少,但作为印度宝莱坞电影的重要类型代表依旧存在,在歌舞中,演员服饰不断现代化,最具民族特色的纱丽始终保留至今,且越来越大众,越来越华丽。那么,印度宝莱坞发展至今为什么能如此巧妙的将歌舞与电影有机结合并巧妙运用其中,以致成为宝莱坞的主要特色。
四、关于中国电影中歌舞的几点思考
电影是我国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电影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广大艺术家在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影事业的发展,走上了产业化的健康轨道,但是借鉴印度宝莱坞电影与舞蹈融为一体的“他山之石”,对于精心雕琢我国电影之玉、提升电影改革的质量、促进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我国歌舞与电影的有机结合,其探索有肥沃的历史土壤。
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推陈出新将为艺术形式的改革提供肥沃的土壤。诗经曰:“咏歌之不足,则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经·周南·关雎·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人们用歌这种形式不足以表情达意时,就采用舞蹈及肢体语言。可见,在尚古时期,歌舞已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古籍中,不少文学作品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都有生动的描述。歌舞不仅成为人们劳动之余消除疲劳的消遣之作,他还与国家的许多政治活动,如祭祀等融为一体。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作为文明古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多个民族的独特国体为歌舞艺术的推陈出新、为舞蹈与音乐、舞蹈与电影、舞蹈与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和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我国歌舞与电影的有机结合,其探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如何让电影和歌舞有机结合,我国艺术家们做了许多有益探索,这为推进二者的珠联璧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歌舞类电影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由王次龙导演的《歌女红牡丹》为首次为中国打开了歌唱片电影的市场,电影中穿插了4段京剧。可以看出,“戏曲”是最早歌舞片电影中“歌”的形式。1934年蔡楚生导演的电影《渔光曲》第一次将戏曲片转化为歌唱片,其中的经典歌曲《渔光曲》至今广为流传; 1937年由张石川导演的电影《压岁钱》讲述了一笔银元在社会不同阶层人士手里流传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女孩的踢踏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摇滚热潮带入中国,1988年由舞蹈明星陶金主演的电影《摇滚青年》讲述一群年轻人的摇滚生活,第一次运用歌舞叙事的方式出现在荧屏上,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摇滚音乐和霹雳舞,颇受观众喜爱,然而随着摇滚时代的过去,歌舞片电影再次进入瓶颈。当代中国歌舞片电影虽有不断融入流行元素,但生产量不多,在创作与风格上尚未形成拥有本国特色的一贯规律,经典的作品少之又少。21世纪,中国电影产业看似开始向歌舞片电影方向上拓宽道路,电影《如果·爱》、《精武门》、《歌舞青春》等陆续出现在观众视线中,然而,从票房和风格形式上来看,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五.结束语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作为有志于从事舞蹈方向研究的大学生,结合本专业与此次研究的感受,切切感到舞蹈与电影有机结合不仅能丰富电影的表现内涵,同时也能为舞蹈艺术的历史传承、现实发展增光添彩。电影也是我国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同样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如果处理得当,珠联璧合,不仅能够积极推进电影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对于满足社会大众歌舞欣赏多样化口味,培育开拓歌舞消费市场,打磨歌舞艺术精品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舞论》作者:婆罗多牟尼
[2] 《印度电影史》作者:菲罗兹·伦汞瓦拉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985年。
[3]《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作者:郑树森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王运《浅析印度电影和印度流行音乐的关系》编号:2830630427
论文作者:丁昱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电影论文; 歌舞论文; 印度论文; 宝莱论文; 舞蹈论文; 艺术论文; 中国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