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_汪清华 邹 岚

汪清华 邹 岚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 201599

摘 要:中职生群体的大致人格特征是:情绪基本稳定,能面对现实,随群附众,随遇而安,较易与人相处,处事比较积极;但学识浅薄,思考能力差,自我意识弱,心理有困扰感。本文以未来取向为切入点,探讨能促进中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有效方法。干预研究的结果表明,有针对性的班级主题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对未来取向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促进其发展。要以此唤醒学生的未来取向,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提升成长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未来取向发展 实践研究 

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较高中学生受过更多的负面强化,他们在进校时往往显得自卑、失落,缺乏学习动机和热情,不敢设想未来,不愿对自我负责。任洁通过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的测查发现,中职生群体的大致人格特征轮廓是:情绪基本稳定,能面对现实,随群附众,随遇而安,较易与人相处,处事比较积极;但学识浅薄,思考能力差,自我意识弱,心理有困扰感(任洁,2006)。如何去完善中职生人格发展中的这些缺陷?未来取向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因为未来取向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为成年做准备,去正视面对角色的转变,去适应新环境和解决新问题(Tromm sdorff,1986)。也就是说,一旦学生的未来取向被唤醒,那么学生将会出现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要接受教育的新局面,职校教育的成效将会提高,学生成长的主观幸福感也将大幅增强。

目前未来取向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描述性阶段,主要在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近年来受到发展系统论思想和社会快速变化的影响,研究者对包括未来取向在内的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特点、机制及其作用的关注日趋增加,但缺乏关于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机制的系统研究。有关中国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现状、机制以及发展结果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很难了解我国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系统特点,无人问津中职校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状况如何,更没有促进中职生未来取向发展的有效经验可以借鉴。

本研究在分析中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及团体心理辅导,探寻提高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研究目的与假设

1.研究目的。(1)设计促进中职生未来取向发展的主题活动材料及团体心理辅导材料。(2)通过量化分析,比较实验班级、对照班级在干预前后未来取向的得分差异;比较小组成员在小组辅导前后的得分差异。

2.研究工具。改编的未来取向问卷(The future orientation questionnaire),经试测分析,该问卷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所有项目上的得分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该问卷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从表1可看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均达到了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这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表1.《未来取向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3.研究假设。(1)以促进学生未来取向三大领域发展为目的的班级主题活动对学生未来取向发展有积极作用,实验班级前后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班级前后测没有显著性差异。(2)以促进学生未来取向三大领域发展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未来取向发展有积极作用,小组成员的前后测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将被试分为实验班(2个班级)和对照班(2个班级),在干预之前和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分别接受未来取向测验。在实验阶段,实验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之下参加以促进未来取向发展为目的的班级主题活动,对照班级不做特殊处理,参加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因为实验以班级为单位,而我校学生入校分班时除根据学生所填志愿为依据进行分班,还考虑不同专业对学生入学成绩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班级本身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不能保证分组的等组性,所以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做实验前后的交叉比较,只分别比较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差异及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差异。

为切实有效地促进中职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本实验还分别从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中选取两名(共8名)未来取向前测得分较低的学生组成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由心理教师对他们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比较团体辅导前后他们在未来取向得分上的差异。

三、实施干预过程

如前所述,本研究的基本方案是实验班两个班被试接受班级主题活动课的干预,对照班两个班在相同时间里照常进行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活动。

1.实验班干预的过程。实验班包括一年级、二年级各一个班,每个班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主题活动,每个班的干预活动共进行8次,每周1次,每次1-1.5小时。每个班的干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自由遐想。由班主任自行设计,带领学生自由畅想未来生活,引导学生对未来生活产生初步规划。阶段二,主题活动。实验班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之下,在各班内逐步开展以促进学生未来取向三大领域发展为目的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要求与已设计好的活动大致相符,活动形式等可由各班根据班级实际状况作相应调整。在每次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之时,要求实验班给学生留出5-10分钟时间,灵活选取适合本班的形式将本次活动所带来的心灵振动强化于心。阶段三:拥抱未来。由班主任自行设计,将主题活动开展以来的收获再次强化,同时强化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积极情感。

2.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干预的过程。团体辅导小组的干预活动共进行9次,在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进行(全校是社团活动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大致也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成立小组,促进小组学生的相互了解,初步建立团队意识,了解小组成立的意义及活动原则。阶段二,小组辅导,按预先设定方案逐步开展促进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小组辅导,每次辅导以轻松活泼的游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度。随着辅导活动的逐步展开,不断提高对学生参与度和配合度的要求,提醒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巩固辅导效果。阶段三,结束小组,引导学生明确未来取向,激发学生奋斗热情,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团体辅导的结束。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实验班、对照班在实验前后未来取向得分的差异检验。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前后测的得分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及图1、图2,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各分量表及总分上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在各分量表及总分上的后测得分与前测得分相近,不存在显著差异。

由此,可以认为针对促进学生未来取向发展所采取的班级主题活动是切实有效的。

总结两个实验班教师和学生在实施干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1)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能保持既亲密又有威信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关系能让学生乐于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使得班主任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关于未来发展的思想动态、情感体验、实际行动,有利于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活动材料;威信能确保干预过程中学生能紧密围绕班级主题积极参与活动,确保参与率及参与效果。(2)班级已具备学生自主开展主题活动的基础。所选实验班的学生入校以来,在班主任老师的高度重视之下,确保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主题活动,已从班主任为主导过渡至以学生为主导,学生积极性高,配合程度高。(3)针对班级学生特点适当修改主题活动材料、活动形式。每个班级学生在对未来取向三大领域的思考规划中各有特点,因此,有些主题活动对于某个班级来说层次会显低,而对另外一些班级来说层次又会显高,针对性会降低,因此,需要班主任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每一次活动的实际效果。(4)坚持每次活动结束前的5-10分钟强化时间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学生普遍反映这一段时间对于内化活动效果非常重要,有学生说这是“心灵沉淀的时间”,有学生说这是“自我飞跃的空间”。因此各班级可以灵活运用这段时间,或让学生沉思,或让学生交流,或让学生反思,把活动中的收获内化、强化。(5)要坚持让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主题活动的作业。两位班主任非常重视干预方案,会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灵活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他们或是让学生整理心理成长历程,或是让学生作出书面规划,或是让学生把主题活动成果制作成精美的作品等,以此巩固活动效果。

2.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在实验前后未来取向得分的差异检验。对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前后测的得分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根据表3及图3,可以发现小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辅导成效显著。

表3.辅导小组前测——后测的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

 

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的开展经验,要使团体辅导取得有效成果,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建立团体信任感。本次辅导首先选用了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并与社团负责老师做好沟通,让参与学生及班级学生都认为小组学生是在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其次,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持续给学生施加积极暗示;第三,平时心理课与学生建立的信任关系此时会发生巨大的积极效用。(2)淡化辅导色彩,强化游戏氛围。游戏氛围的创设既有利于舒缓学生的心理困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此,在前两次辅导过程中,全以有利于团队建设的游戏为载体,在随后的辅导过程中也以游戏为开场,并把辅导活动设计为游戏形式。回顾整个辅导过程,第一次同学们抗拒为主,第二次同学们半情愿,第三次同学们初步释怀,展现出放松的笑容、探索的兴趣,小组辅导推进既艰辛、缓慢也令人倍感欣慰!(3)既坚持小组活动原则,又灵活处理个别问题。在小组辅导过程中,有三个原则始终鼓励学生坚守:准时参加、相互信任、完成作业。这三个原则的坚守既维护了小组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形成正向自我强化。但在坚守原则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保证学生坚守原则,如提前邀请学生共同走进辅导教室、示范积极欣赏并要求学生学会相互表达欣赏、与个别学生共同完成作业等。所有要坚持的原则必须提前为学生创设好环境,以促进他们坚守原则为先,而非违反原则后进行惩罚。

五、 结论

1.通过有针对性的班级主题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

2.对未来取向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的形式促进其发展提高。

六、教育思考

1.提高教师对学生未来取向的理解。教师多数只关注学生当下的状态,有时候会忽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影响因素及学生对未来发展欠考虑的双重作用,所以教育引导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生未来取向发展会影响当前发展现状的认识是必要且迫切的。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理解学生,进而“对症下药”,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开展促进未来取向发展的专题辅导。可以通过班会课、心理健康课等课程开展有关未来取向的专题辅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取向发展的意义、内容、发展要求以及可以寻求帮助的途径,并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切实促进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

3.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个案研究的效果说明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未来取向的发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会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心理支撑,并能引导他们“化险为夷”,促进他们未来取向的发展。

4.家校联手,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首先,学校必须肩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担,以家长为主体,请优秀班主任、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和困惑,通过浅显的游戏和道理提升亲子互动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其次,对未来取向发展较缓慢的个体,可通过心理教师的分析和引导,让老师、家长和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同努力,作出改变。

参考文献

[1]刘霞 黄希庭 普彬 毕翠华 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 385-393。

[2]张玲玲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张玲玲 张文新 纪林芹 Jari-Erik Nurm.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1), 103-108。

[4]Schoon,L.&Parsons,S.Teenage aspirations for future careers and occupational outcom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60,(2),262-288.

论文作者:汪清华 邹 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促进中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_汪清华 邹 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