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冷翔飞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冷翔飞

摘要:为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及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需要对其资产进行严格内部管控,重点可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等措施落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本文将简要阐述提升对资产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行政单位资产内控现状,并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因素及相应防控措施,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前言:

在行使社会监管职能与开展公共服务的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为其提供了后方物资保障的重要作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都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范畴,通过合理分配和优化资产,政府职能部门可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也能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2012 年财政部修订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 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大力倡导各行政事业单位需严格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为保障公共服务质量,要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指导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避免贪腐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国有的,因此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就是在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害。为切实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需从内部管理体系抓起。

(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系统的严格使用一方面能有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同时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进而推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也从侧面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1]。

(二)提升对资产的利用率

当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严重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就需要借助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类资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将其作用最大化。

(三)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为促进自身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及实施路径,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对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因此存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另外,虽然当前内部控制制度已有所建树,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屡见不鲜,往往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较为浅薄,对风险管理理念的渗透层次较浅,进而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执行力不强。

(二)内部监管不到位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在于以细化职能分工、合理组织构架,并以风险管理为指导方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岗位,而部分单位虽设置监察部门,但终因人员编制限制,以及其对内部控制意识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监察和评价工作。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职责明确的治理机制以及合理的组织构架致使决策层权力集中,或者授权审批制度不够严格、“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执行力不高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内部监管质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在于,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性拨款,因其单位性质受利润、盈亏因素的困扰,因此缺失应对风险的策略及分析风险的能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铺张浪费的资产购置现象,随意处置资产、白条抵账以及相关审批手续不严格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风险因素,所以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应变风险的水平,完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相较于国内的大型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起步的较晚,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一切相关制度的构建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是有所成效的,对于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因各种因素进度缓慢,还需继续深化完善控制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工作内容。同时可参考权威文件来内部控制规避风险点,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COSO标准、六西格玛标准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为构建全程控制、全面管理、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制度,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和组织构架进行梳理,立足于紧抓风险点的基础,建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体系[3]。

(二)加强专业人从培养和储备

内部控制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组织相关学术教育活动,并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和深造。为有效提高资产的风险管理,针对相关风险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学习财务管理、风险预测、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扩充知识储备,进而提升应对各类风险的处置能力。另外,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求,还需加强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储备,为现有工作人员提供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符合工作需求的专业化人才[4]。

(三)加强资金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资金控制,这也是重要的风险控制点。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自身的资金管理主权,需积极与政府协调、将由政府代管的资金管理传统模式进行转化,同时在具备法律效力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资金管理制度。为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工作的进程,可建立相应考核评估体系,将办公采购、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固定资金、现金流等业务产生的资金运转内容纳入资金管理制度[5]。

(四)加强非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风险防控

首先需要完善岗位责任制,为保证资产信息与实物相符,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采购人员需及时上交发票复印件,资产管理人员要完整、准确地录入资产信息卡片,并由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复核。其次,为降低资产损坏或丢失的风险,要完善资产保管人与使用人制度,及时追踪资产流动去向。再次,针对较为贵重或具有保密性的资产时,可增设专职人员,避免未经授权的人接触。最后,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关于国有资产的任何动向都需按照流程,上报、审议后再行处置,并确保手续完整、资料齐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组织会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项盘点工作,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资产管理委员会上报决议。

结语:

总而言之,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质量,还需从各级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清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风险点,进而设计更为完善、长效的、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立足于风险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专业工作人员的培养学习、加强资金管理及非流动性资产的风险防控,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风险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元玲,何钰娴,郑敏.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为例[J].经济师,2018(12):71-73.

[2]郑颖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9(20):104-106.

[3]周林旭.基层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4]郭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点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辛晏,刘会娜,王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78-79.

论文作者:冷翔飞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冷翔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