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马论文,中东论文,政策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奥巴马上任后,立即面临多项国内外紧迫任务,有人将之归结为一场危机(金融危机)、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三个热点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中东和平进程)。除了尽快使美国摆脱金融危机这项任务主要属于内政范畴外,余下的5项紧迫任务基本上都属于对外政策领域,而其中4项任务则集中在中东地区。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承诺上任初期即将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2009年1月21日,他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便致电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约旦领导人,表示将积极致力于巩固加沙地带的停火状况,并推进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平进程。翌日,奥巴马任命了中东特使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特使。3月初,希拉里出访中东。这充分显示出奥巴马政府对中东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中东问题的紧迫性。可以说,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在当前美国的内政外交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它还没有最后成型,但从奥巴马的竞选言论和奥巴马政府一段时间以来的施政实践中已经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
美国新中东政策的核心与特点
“变”或者说“变革”是奥巴马竞选总统的口号,也是助他赢得大选的重要因素之一。布什当政8年,把世界和美国弄得一团糟,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信誉受到很大损害,美国人民急切想改变这种状况,奥巴马的“变革”口号正好符合了广大美国人民“思变”的愿望。奥巴马在竞选总统中曾多次批评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表示要与布什的路线划清界限,拉开距离。但事实上,期待奥巴马政府执行与布什政府完全不同的中东政策是不现实的。因为,总统候选人出于竞选的需要,往往会刻意批评前任政府的政策,甚至为了争取选票及迎合选民的意向,作出一些违心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一国的外交政策首先是为本国战略目标服务的,而战略目标又是根据国家的核心利益制定的,美国也不例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是不变的,从而决定美国的战略目标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为其服务的外交政策也是基本不变的。需要变革的则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和维护这些核心利益的途径与手段。
美国新中东政策的“不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仍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奥巴马继承布什政府“恐怖主义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的思想,“反恐”,尤其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仍然是奥巴马政府对中东政策的重要内容,只不过“反恐”的重心将由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其次,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奥巴马政府不会改变美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在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不会放弃美国的主导地位。再次,美国政府的一些传统立场和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例如,美国政府亲以色列的立场不会改变;美国孤立和打压哈马斯的立场不会改变;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不排除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立场也不会改变。
但在具体做法上,奥巴马政府会与布什政府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奥巴马政府会抛弃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转而采取与盟国和有关国家多边合作的政策,并且注意发挥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作用。奥巴马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升格为部长级就证明了这一点。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外交事务》上撰文表示,“美国不能单独对付本世纪的挑战,没有美国,世界也不能对付它们。”①希拉里于2009年1月13日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也重申了奥巴马的这一观点,她还表示,美国新政府的外交战略就是多交友,少树敌,更多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其次,奥巴马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布什政府重军事轻外交的做法,而更倾向于接触和对话。希拉里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解决伊朗核问题,首选手段依然是外交。②再次,奥巴马政府将改变布什政府忽视中东和平进程的做法,而从一开始就积极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奥巴马认为,中东热点问题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奥巴马政府会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同解决伊朗核问题和反恐战争联系起来一并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核心未变,仍然是巩固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改变的仅是途径与手段,这构成了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特点:强调多边合作;注重接触与对话;分头并进,全面解决。
从伊拉克撤军:粗心进入,小心撤出
从伊拉克撤军是奥巴马竞选时的承诺,也是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既定方针之一。奥巴马政府决定从伊拉克撤军有以下原因和考虑:(1)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师出无名的战争,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形象与信誉,从伊拉克撤军有助于修复美国的形象与信誉。(2)长达6年的伊拉克战争消耗了美国巨大的物力和人力资源,美国国内要求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声日高。(3)奥巴马认为,美国无法用军事手段终结伊拉克内战,撤军是迫使伊拉克政府找到政治解决方案的最佳手段,只有伊拉克领导人最终能给本国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4)奥巴马政府认为,如果美国采取多边和解的外交政策,那么在大国关系稳定和周边国家的帮助下,伊拉克局势有望出现大幅缓和,美国不用武力占领同样可以取得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5)联合国授权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于2008年底到期,因此,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势在必行。(6)伊拉克政府日益表现出独立的一面,十分关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以及周边国家的反应,表示不希望美军永久或长期留驻。(7)从伊拉克撤军能够使美国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重大但被忽视,以及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上,如阿富汗问题、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8)奥巴马认为,“反恐”的主战场不是伊拉克,而是阿富汗,应该将“反恐”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
事实上,布什政府已与伊拉克政府达成原则协议:2009年6月前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2011年底之前,美军完全撤出伊拉克。奥巴马在竞选时明确提出,他如能上任,将在此后的16个月内撤出美国驻伊拉克所有战斗部队。2009年2月27日,奥巴马宣布在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离美国作战部队。但鉴于伊拉克的复杂局势,奥巴马政府不一定会严格执行撤军时间表,而很可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撤军的速度和节奏。正如奥巴马所建议的那样,“负责任地、分阶段地从伊拉克撤出我们的军队。我们会小心地撤出伊拉克。”③“负责任”、“分阶段”就是为了维护伊拉克局势稳定,伊拉克局势失控将使美国前功尽弃,因此,伊拉克局势的稳定是美国能够顺利撤军的前提条件。
布什昔日的增兵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伊拉克的安全形势,那么奥巴马撤军是否会恶化伊拉克的安全形势还有待观察。
增兵阿富汗:重复在伊拉克的错误?
“9·11”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美国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威胁,将中东地区视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和重灾区,“反恐”成了美国对全球战略、特别是对中东政策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点上,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所不同的是,布什政府将伊拉克当做“反恐”的主战场;而奥巴马则认为阿富汗才是“反恐”战争的重要前线,必须到恐怖分子扎根最深的地方去打击他们。
奥巴马主张将“反恐”战争重心从伊拉克移到阿富汗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阿富汗局势远比伊拉克糟糕。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伊拉克,而将阿富汗的安全事务留给了北约部队处理。起初,阿富汗政治重建比伊拉克顺利得多,但2007年后阿富汗局势逐渐恶化,塔利班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势。2008年,阿富汗境内的武装袭击事件增加了33%。塔利班的袭击造成155名驻阿富汗美军死亡,为7年来最高水平。战争造成2 118名阿富汗平民死亡,比2007年增加了40%。④2009年1月,塔利班发动了针对德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自杀式爆炸袭击。2月11日,塔利班武装人员袭击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多处政府机关,并一度占领司法部大楼。正是由于安全形势的恶化,阿富汗大选被迫推迟到8月举行。在这种情况下,2月17日,奥巴马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人,“以稳定当地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政策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舆论对增兵颇有争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4%的美国人支持增兵计划,而认为应当减少驻军和保持现有驻军数量的人分别占29%和32%。美国的增兵计划在阿富汗更不受欢迎。⑤(2)国内经济危机使增兵数量和军费开支都受到很大影响。(3)如果增兵不能使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如果美军的伤亡增加,那么美国国内的厌战和反战情绪会再度高涨,奥巴马政府的增兵政策就会遭遇很大的阻力。(4)增兵使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需要增加了一倍,但是,在作为驻阿富汗联军军需物资主要运输通道的巴基斯坦开伯尔山口屡遭袭击的情况下,吉尔吉斯斯坦又宣布关闭马纳斯美军基地,而马纳斯空军基地担负着驻阿富汗联军后勤中转站的作用,这对奥巴马的增兵计划显然是个不小的打击。(5)盟国的配合问题。在增兵问题上,美国的一些盟国宣布,不再向阿富汗增派军队,还有一些盟国表示,一旦驻军期满,立即从阿富汗撤军。如果盟国不配合,那么奥巴马增兵的效应就会被抵消。在行动上,一些盟国的驻阿富汗部队只愿在北部维和,不愿到南部与塔利班作战,这也是造成美国目前在阿富汗处于被动局面的一个原因。
奥巴马政府希望增兵在伊拉克产生的奇效同样能够在阿富汗出现,但是,美国一些军方人士和专家则认为,奥巴马增兵阿富汗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止血绷带”的作用,不能治本。因为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最多曾在阿富汗部署了15万军队,但还是以失败告终。2009年2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题为《奥巴马的越南》的文章,其中指出阿富汗战争与越南战争惊人相似,暗示阿富汗可能是又一个越南。还有人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所犯的错误正在阿富汗被重复和放大。⑥
更重要的是,造成阿富汗目前乱局的一些根源不是简单地用军事手段可以解决的。首先,阿富汗缺少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卡尔扎伊政府无力约束地方军阀势力,对国家的实际控制能力相当弱。该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卡尔扎伊政府的虚弱或许就是现在推动塔利班复苏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2009年秋天,阿富汗将举行大选,卡尔扎伊已经暗示欲连任,而且他明显缺乏竞争对手,而美国手里也没有可以取代卡尔扎伊的合适候选人。其次,阿富汗毒品泛滥,贩毒收入成为塔利班的重要经济来源。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06年9月2日发表的《阿富汗鸦片年度调查》报告透露,当年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鸦片供应量占全世界供应量的92%。⑦最后,阿富汗社会状况是贫困与落后。阿富汗广大农村和山区的社会结构以部落为单位,诸部落各自为政,实际权力掌握在部落长老手里。这些地区的失业率达80%,人均生活费每天不到1美元。阿富汗的文盲率达70%,是伊拉克的3倍。贫困、失业与文盲是阿富汗社会动荡的根源,也是塔利班生存的温床。
要根除滋生塔利班的土壤,完成阿富汗社会转型,不是一两届奥巴马政府能够完成的任务,因此,奥巴马也表示将调整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从建设一个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的阿富汗调整为建立一个相对稳定、无国际恐怖分子、不威胁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安全的阿富汗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
阿富汗政府曾表示愿与塔利班谈判,2009年2月8日,卡尔扎伊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重申,愿与塔利班中的温和派达成和解。有人建议,“与其投入更多的军队,不如鼓励卡尔扎伊与塔利班谈判,以便将它从基地组织那里拉过来,甚至不惜以分享政府权力为代价。”⑧这需要奥巴马政府对阿富汗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首肯,与塔利班和解也只能是卡尔扎伊的一厢情愿。
中东和平进程:多轨并进
中东和平进程包括巴以、叙以、黎以和阿以这4条轨道,奥巴马政府推进和平进程的做法是多轨并进,重点突破。
布什总统在其任期之初曾明确表示,他个人对介入中东和平进程不感兴趣,无意将其政府的太多资源投入和平进程。布什与其前任克林顿总统一样,直到任期的最后一年才开始推动阿以和平进程。奥巴马于2008年6月4日在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举行的政策大会上表示,他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作出个人承诺,从他任职起,尽其所能推进和平事业。⑨但是,奥巴马政府真要推动和平进程,还会遇到不少障碍和挑战。
首先,奥巴马政府的亲以立场削弱了美国作为和平进程中间人的地位,其公正性和可信性受到怀疑。2000年,奥巴马批评克林顿政府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呼吁对以巴冲突要“一碗水端平”。但近三年来,奥巴马的立场有了明显倾向以色列的变化,他在多种场合强调确保以色列安全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必须始终清楚,并且坚定地承诺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是我们在这一地区最强大的盟友和唯一确立的民主国家”⑩。最典型的例证是,奥巴马于2008年6月4日在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重复6次表示“无条件地、毫不妥协地支持以色列”。有评论家指出,奥巴马的这次发言比自杜鲁门以来的历届民主党总统更加显出鹰派的色彩。而且在演讲中,奥巴马回避了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即犹太定居点问题。他只是建议以色列不再修建新定居点,而不是拆除已建定居点。最使巴勒斯坦人失望和愤怒的是奥巴马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声明,奥巴马在讲演中说,“耶路撒冷将仍然是以色列的首都,它必须仍然是不可分割的”(11)。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以色列基本法规定耶路撒冷是其首都时,联合国宣布按照国际法,以色列的这一“法律”是“无效和无用的”。美国历届政府也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美国大使馆一直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谈判最艰难的问题之一,以色列占领且吞并东耶路撒冷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的承认。
其次,奥巴马政府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另一个阻力和挑战来自以色列右翼势力。奥巴马政府主张用“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但内塔尼亚胡却对“两国方案”不感兴趣。
此外,奥巴马政府还面临一个难题,即巴勒斯坦方面缺乏统一的政府,巴勒斯坦分裂成由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巴勒斯坦内部派别的分歧太大,难以化解,团结则更多体现的是姿态。奥巴马的政策很明确,就是支持温和派法塔赫,打压激进派哈马斯。2009年3月3日,希拉里在访问中东时表示,如果哈马斯拒不承认以色列,那么,美国政府不会同任何一个接纳哈马斯组织的巴勒斯坦政府合作。在孤立和军事打击都不能摧毁哈马斯的情况下,将哈马斯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是不现实的,没有哈马斯参加的巴以和平进程是脆弱的,没有哈马斯支持的巴以和平协议很可能是一纸空文。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建议由阿盟代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进行谈判,解决巴以冲突,因为以色列与阿盟达成的协议比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的协议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面对这样的协议,哈马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不遵守协议,从而与阿盟(包括叙利亚)对抗;要么遵守协议,将自己改造成为非武装的政党。(12)奥巴马政府是否会考虑这一建议,尚待观察。
依笔者看来,奥巴马政府会采取多轨并进的方法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即在推动巴以和谈的同时,努力推动叙以和谈、黎以和谈,推动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奥巴马政府可能会缓和美叙关系、将推动叙以和解作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突破点。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官费尔特曼和夏皮罗于2009年3月7日访问叙利亚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实际上,在土耳其的斡旋下,以色列已经与叙利亚进行非直接谈判,叙利亚也表现出改善与以色列和西方关系的愿望。在给奥巴马的祝贺电报中,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表示,“希望对话能够成功地克服阻碍中东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的困难”(13)。美国推动以叙谈判,有利于削弱伊朗对叙利亚的影响,减少叙利亚对黎巴嫩局势的干预,同时减少巴以和谈面临的阻力。叙以争端比巴以争端少得多,也容易解决得多,因此,叙以和解有可能比巴以和解早实现。叙以和解后,黎以和解就变得容易得多,而叙以、黎以和解又为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这样,上述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会推动巴以和谈。
伊朗核问题:对话与施压
奥巴马认为,美国对伊朗政策是解开中东困局的钥匙。因此,奥巴马政府对中东政策的重点是解决伊朗核问题。与布什政府不同的是,奥巴马政府主张与伊朗进行直接对话。奥巴马公开表示,将以“个人外交”方式亲自与伊朗谈判。
美国与伊朗开始对话并不困难,在布什政府时期,双方就有意进行对话,只不过受阻于“先决条件”。美国要伊朗先中止铀浓缩活动,然后才开始谈判;而伊朗则坚持对话必须建立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只要无先决条件,任何问题都可以谈。由于双方互不让步,僵局始终没有打开。现在奥巴马取消了先决条件,为美伊直接对话铺了路。(14)
奥巴马政府对付伊朗的主要手段不是单纯的“对话”,而是“对话与施压”,即“胡萝卜加大棒”。对伊朗而言,“胡萝卜”就是“有意义的激励,包括取消制裁,政治上和经济上融入国际社会”(15),放弃“政权变更”的主张,恢复并改善两国关系,等等。如果伊朗不配合,美国就会挥舞大棒,除了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新的更加严厉的制裁伊朗的决议外,奥巴马政府还“会联合欧洲、日本和海湾国家,寻找联合国以外的每一种途径来孤立伊朗政权,从切断贷款担保、扩大金融制裁到禁止向伊朗出口汽油,继而到联合抵制与伊朗革命卫队有联系的公司”(16)。奥巴马在竞选时曾说过,“持续不变的进攻性外交结合严厉制裁应成为我们防止伊朗制造核武器的主要手段。”(17)希拉里也提到,如果伊朗在解决核问题时不够积极,美国将重新强化制裁措施。迄今为止,制裁对伊朗的影响并不大,但随着油价下跌和制裁力度加大,伊朗对制裁的忍耐力会减弱,制裁有可能会生效。
奥巴马政府制约伊朗的另一个手段是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促使国际油价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奥巴马曾说,“如果我们真想制约伊朗,那么我们就要把自己从石油暴政下解放出来。油价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之一。石油美元用来购买杀死美国军人和以色列公民的武器,布什政府的政策抬高了石油价格,而它的能源政策却使我们更加依赖外国的油和气。现在是美国采取切实措施结束我们沉溺于石油的时候了。”(18)
奥巴马在强调与伊朗进行谈判的同时,从来不排除使用武力。“毫无疑问,我会始终将军事行动的威胁放在桌面上……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我们就更有希望成功,我们会得到来自国内外的更大支持,如果我们尽了我们的外交努力。”(19)
从伊朗方面来看,伊朗不接受美国对谈判设置的先决条件,但是明确表示愿与美国对话。事实上,伊朗提出过多种和平建议,但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朗采取合作与支持的立场,包括为阿富汗军队提供军费,为阿富汗重建提供了7.5亿美元。2002年和2003年,伊朗表达了与美国进行更加广泛对话的兴趣,却被美国斥为“邪恶轴心”。伊朗在核问题上表现强硬,几度以军事演习、导弹试射、强硬的外交声明等形式对美国的制裁还以颜色,但同时又再三表示随时拟与美国谈判,希望与美国缓和关系,努力维持与美国斗而不破的局面,以待转机。
奥巴马赢得大选后,伊朗总统内贾德及时致信表示祝贺,言辞中表露出期待美国新政府采取缓和政策的强烈愿望。并且,伊朗普通民众对美国少有敌意。许多伊朗人并不满意本国目前的孤立处境,因为此处境减少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孩子的前途。强硬派宗教人士甚至哈梅内伊也不得不顾及民意与舆论,一些强硬派批评内贾德在发表煽动性的反美、反以言论方面走得太远。2008年1月,哈梅内伊曾表示,“哪一天与美国的关系证明对伊朗有利,我会第一个赞成。”(20)伊朗前驻英国大使侯赛因·阿德列说,“只有保守派阵营中的强硬派反对与美国对话。保守派主流支持与美国对话,只是要由他们来主持对话。”(21)
伊朗经济状况对政府立场也会有所影响。2008年11月初,60名伊朗经济学界人士呼吁政府改变路线,他们称内贾德的“制造紧张”的外交政策“吓跑了外国投资,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他们还指出,当前的制裁虽然力度不大,但已经使伊朗的进出口因通过中间人而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22)经济原因可能会迫使哈梅内伊给予新总统一些灵活处置权,以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减轻国际孤立处境对经济的损害。
实际上,伊朗对美国的要求很简单:取消制裁,放弃对伊朗的“政权变更”政策,改善伊朗的安全环境,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核计划也有可能只是伊朗争取此目标的手段而已。
奥巴马政府能否通过直接而强硬的外交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能否通过对话达到自己的要求,就看美、伊两国如何博弈了。
中东地区对奥巴马政府有较大的期待,希望美国的新中东政策能够尽快改变中东现状,但这是不现实的,其原因在于:(1)虽然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已经确定,但由于奥巴马政府刚刚履新,其新政策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在执行中还会碰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且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因此,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还会有所修改和调整。(2)虽然中东政策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重心所在,但由于解决国内经济危机是奥巴马政府的头等大事,所以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必然要受经济危机的影响。(3)由于中东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各种因素、各种力量和各种问题相互纠缠、相互影响,增加了解决的难度。虽然奥巴马政府认为解决伊朗问题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将重点放在解决伊朗问题上,希望这能够促进中东其他问题的解决,但是,一旦伊朗问题陷入僵局,就会对中东其他问题产生消极影响。反之,亦然。(4)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有明显缺陷,如一方面主张解决巴以冲突要“一碗水端平”,另一方面又采取明显亲以色列的立场;一方面坚决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另一方面又对以色列的核武器不置一词。(5)奥巴马政府解决中东问题的努力离不开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的支持,尤其是阿富汗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美国需要俄罗斯在事关美国重大利益的中东问题上给予支持,那么美国也必须在事关俄罗斯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如北约东扩、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削减战略武器等,这就牵涉到美国对全球战略的调整,奥巴马政府做好准备了吗?总之,解决中东问题是对奥巴马政府的重大考验。
注释:
①Barack Obama,"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2007,http://www.foreignaffairs.org/20070701faessay86401/barack-obama/renewing-american-leadership.html.
②参见《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1月15日。
③Remarks of Senator Barack Obama,AIPAC Policy Conference,Washington DC,June 4,2008,http://www.barackobama.com/2008/06/04/remarks_of_senator_barack_obam_74.php.
④Karen De Young,"More Troop Headed to Afghanistan",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18,2009,p.A1.
⑤Ibid.
⑥See Simon Jenkins,"The errors of Iraq are being repeated and magnified",The Guardian,November 19,2008,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08/nov/19/iraq-aghanistan-withdrawal-brown-obama.
⑦UNDOC,Afghanistan Opium Survey 2008,p.6,http://www.unodc.org/documents/crop-monitoring/Afghanistan_Opium_Survey_2008.pdf.
⑧Patrick Seale,"Obama and the Arabs",Middle East Online,28 Nov.2008,http://www.middle-east-online.com/english/opinion/?id=28979.
⑨See Remarks of Senator Barack Obama,AIPAC Policy Conference,Washington DC,June 4,2008,http://www.barackobama.com/2008/06/04/remarks_of_senator_barack_obam_74.php.
⑩Pierre Tristam,"Barack Obama's Middle East? Policy",http://middleeast.about.com/od/usmideastpolicy/a/me071202a.htm.
(11)Remarks of Senator Barack Obama,op.cit..
(12)See Mohammad Yaghi,"A Palestinian View",Australia/Israel Review,Vol.33,No.12,Dec.2008,p.13.
(13)Michael Rubin,"Syria Can't Be Flipped",Australia/Israel Review,Vol.33,No.12,Dec.2008,p.14.
(14)美国目前可能不会立即与伊朗开始高级别的实质性对话,因为奥巴马曾说伊朗当前奉行强硬路线的内贾德总统不是对话的最佳对象,言外之意就是在2009年6月伊朗大选前,奥巴马政府不会采取行动。
(15)Remarks of Senator Barack Obama,op.cit..
(16)Ibid.
(17)Transcription of remarks by Senator Barack Obama,AIPAC Policy Forum,March 2,2007,http://www.aipac.org/Publications/SpeechesByPolicymakers/Barack_Obama_AIPAC_Policy_Forum_2007.pdf.
(18)Ibid.
(19)Ibid.
(20)Joint Experts' Statement on Iran Recommends Sweeping Changes to US Policy,http://www.dailystar.com.lb/article.asp?edition_id=1&categ_id=2&article_id=97803.
(21)Jonathan Steele,"Obama Must Build Coherent Middle East Policy and Forge New Ties",The Guardian,Nov.9,2008,p.9.
(22)Orde Kittrie,"How to Put the Squeeze on Iran",Wall Street Journal,November 13,2008,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2654026060023113.html.
标签:奥巴马论文; 奥巴马演讲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制裁俄罗斯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中东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塔利班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伊拉克战争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