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外智力——世界各国采用的一项有效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各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智力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的竞争,科技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决定的,科技的竞争最终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因素、智力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当前新技术革命中,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促进本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战略,为当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一、加强人才智力引进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普遍趋势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现已成为国际经济的新价值观念。由于经济转轨,知识成为经济的核心,智力资本也就是人才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这里指的人才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可以捕捉到,并且用来创造竞争力优势的智力劳动者,他们是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重视开发本国智力资源,同时加快国外智力资源的引进。
进入90年代后,由于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直接导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而人才的培训却远远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许多国家已面临着人才智力短缺并抑制经济发展的局面。从人力资源结构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事的高智力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尤其供不应求。各国特别是大国,均想在高科技领域占优势,但都感到科技人才智力短缺。有材料显示,在美国,雇员在百人以上的高新技术公司有36万多个计算机程序编制员和计算机系统分析员的位置空缺,从现在起到2005年,美国平均每年需要新增9万多名计算机专家。美国国家科技基金会按专业科目预测,2000年,美国将缺乏67万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到2010年缺额将达到70万。按照美国培养人才的速度,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这个需求。据英国一家民间人才调查机构发表的年报预测,由于英国社会对人才用量不断增加,估计到本世纪末,至少要缺30%的人才。根据法国保守预测,在未来20年中,法国对于具有工程师水平的科技人员的需要,可能从目前的16万人增加至40万,而法国本身每年只培训1.6万,其差数亦不小。德国根据有关资料分析, 今后20年内仅电脑技术人员就空缺10万,至于其他方面更不用说。据日本的一个调查表明,由于国内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许多企业面临人才危机,到21世纪,这种情况将更趋严重。到2005年,日本国内的科技人员将缺少51万人。在本国教育不能提供所需要合格人才的情况下,一方面,发达国家继续从发展中国家那里引进大量的紧缺人才,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吸引人才。在本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吸收优秀的人才智力将是促进科技高水平发展,刺激经济不断增长的有效战略。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为了获得人类最先进的成果,除了引进技术设备外,一条有效的战略就是引进人才智力。
二、加快人才引进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竞争的重点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切科学技术都靠科技人才去掌握、开发和应用,只有科学技术知识和人才的紧密结合,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增加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地位,视知识和人才为宝贵的战略资源,积极参与人才智力的竞争。
美国是人才智力竞争受益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30年代,大约有2000多名欧洲著名科学家因逃避纳粹迫害而迁往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迁往美国。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批外国科学家移民,它使美国的外国移民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8.5%。 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德国犹太人,美国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费米和西亚德分别是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电子计算机奠基人若曼恩是匈牙利人,以及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如宇宙线的发现者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荷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德拜、德国药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洛伊、物理学家玻恩、佩鲁茨、克雷布斯等人。根据美国司法部对外国科技移民的统计,1919年至1973年间,先后移居到美国的外国科学家、工程师将近16万人,医生将近6万人,总共22万人。另据统计,1946年至1974年的28年间, 美国引进的高级人才达24万人,1960年至1986年,美国从国外共引进各方面人才约70万人,这些人在美国各个部门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美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国,与外籍人才智力对美国作出的贡献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人才智力的最大消费国和受惠国。80年代,日本提出“科技立国”。90年代,日本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强调日本要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创造性地开发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日本引进人才智力,一是打算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优秀科技人才中心,借以吸引各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把一些高科技实验室设立在美国名牌大学或高科技中心附近,就地取材,在当地雇佣美国科技人员为日本搞基础研究;三是试图像兼并外国企业一样兼并外国学校。
利用移民法律的传统优势,发达国家确立了人才优先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形势在稳定中增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大大下降,人口老化,专业技术供给不足。面对21世纪将出现的“人才老化”和“青年赤字”所造成的危机,发达国家吸引人才智力采取了利用法律手段的优势,确立了人才优先的原则。他们的出入境法律制度不排斥、限制在科技经贸领域的人员往来,对他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知识分子采取鼓励的政策,吸引他们入境参加本国的建设。美国政府在90年代初开始施行的新移民法中,进一步强化了人才优先的原则。无论是在移民类别上,还是在移民限额中,都采取了向人才移民倾斜的政策,不仅加强对拥有科技知识人才的争夺,而且还加强了对拥有经济实力人才的争夺。澳大利亚将包括移民在内的商业移民限额增加了50%,加拿大为了增加人才移民的限额,则取消了退休移民,从而保证了在数额上对人才需求的满足。加拿大、澳大利亚还采取措施,使移民类别的划分更加有利于各种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才智力拓展的范围,更加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争夺人才智力的挑战,积极采取回应措施
目前,国际人才智力流动的趋势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较发达国家;从较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流向少数最发达国家。导致人才智力流失的原因是人才流出国的推力效应和人才流入国的吸引效应的双重结果,同时也深受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制约。
国际人才智力流动中,发达国家收益巨大,发展中国家损失惨重。美国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就引进20多万名高级人才,按美国培养一个专家约需4万美元教育经费计算, 仅此一项就可节约近百亿美元的教育经费。而这些流入美国的高级人才,20年内至少可以创造600 多亿美元的收入。另据统计,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60年代至90年代仅引进人才智力获得的收益就达1000多亿美元。国外有人计算,培养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国家和私人的总投资为5—10万美元。就俄罗斯而言,每年大量人才外流发达国家, 每年损失达600至7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30年中,共流失140多万名人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700至1400亿美元,间接损失则无法计算。在人才流失方面,亚洲占整个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的二分之一以上。据统计,仅60年代初和70年代间,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流出了40多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其它技术人员。非洲国家的人才本来就十分匮乏,仅几年时间,美国就从非洲纳入几千名各类人才,非洲诸国蒙受损失。阿拉伯国家因人才外流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外流人才还从母国带走大量的资金。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智力财富,是一种战略资源,其价值很难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他各领域的间接损失更大。发展中国家本身人才十分缺乏,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本来就很落后,大量的人才流失,更使这些领域的事业发展雪上加霜,困难重重,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的差距。
面临人才短缺和严重流失的危机,以及争夺人才的挑战,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引进人才智力的重要,纷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吸引和引进人才智力,并积极争取人才智力回流。在亚洲,泰国政府提供经济待遇,资助人才回国,实行人才回流多样化。泰国政府从80年代末以来,吸引了一批批移居外国10多年的人才返回祖国,政府在住房、工作、子女教育、回国旅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增加对人才智力的吸引力。政府科技能源部还增加年度财政预算,由政府提供往返机票和食宿,推动旅居国外的泰国科学家每年回国三四个月,协助国家发展科技。印度政府增加科研经费,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智力回流。政府创立了“科学家联营”,作为人才回国后的科研和工作基地,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科研设备和资金,同时还征用大量土地,建设科学城,以吸引国外的人才回国从事科学研究。这些良好的科研环境,已使万名人才受益,许多人不仅为印度科研部门的各个机构服务,还自己出资帮助国家的各个实验室和工厂研究制定电子或计算机计划。韩国千方百计吸引海外人才回流。韩国为在2000年在科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科技长远规划中决定,促使海外的韩国科学家回国,计划从80年代中期到2001年间,共引进2000名科学家,包括长期定居和短期工作。为吸引人才回国,韩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是为回流人员提供适合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职位和新的竞争机会,放手让他们在全资企业、高科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国际竞争与挑战。在非洲,一些国家采取措施,物色合适人选,资助回国定居。80年代初以来,非洲已有1000多名工程师、科学家、医生、银行家等专门人才回国定居。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借助海外的本国人才引进知识,让知识回流”的计划,促使人才回流,鼓励移居国外的有高超技能的专业人才回国从事短期咨询,使发展中国家以“知识收益”来抵消人才外流所造成的损失。已有几十个国家利用这个计划请回数千名专家回国进行技术咨询,解决一些科学难题。
放眼当今世界各国,大凡经济发展的国家,无不重视学习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长处,为本国本民族所用。尤其到了现代,引进国外智力更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促进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战略。我国十分重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我国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开展已近20年。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勇于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