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伟
农垦北安分局引龙河农场医院 164141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42例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麻下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然后调换进镜孔和主操作孔位置,再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 42例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05min,平均(65.0±10.5)min,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将需分两次进行的上、下腹手术简化为一次微创手术解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联合切除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操作经验的积累,其手术范围已越来越广,腹腔镜联合手术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2006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普外科共实施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42例,疗效满意,现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中,女30例,男12例。年龄19~76岁,平均(46.2±13.6)岁。胆囊疾病(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变等)合并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等)30例,合并慢性阑尾炎12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1.2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脐孔下缘10mm 弧形切口建立人工CO2气腹,压力维持为12~15mmHg,该孔置腹腔镜探查腹腔;剑突下稍右缘2cm 处做10mm切口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和右腋前线脐下3cm处分别做5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先取头高足低左倾卧位,采用后三角入路,解剖出胆囊管、胆囊动脉,顺行切除胆囊后,将胆囊标本置右肝上间隙。改取头低足高左倾卧位,将主操作孔与监视孔对换位置(即监视镜位于剑下孔,主操作孔换至脐孔)。探查阑尾的病变情况后,以分离钳游离阑尾,钛夹夹闭阑尾系膜动脉后以电钩切断,游离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距肓肠0.5cm处钛夹(或Hem-O-lok)夹闭阑尾,再于钛夹远端0.1cm处剪断阑尾,电凝钩电凝阑尾残端粘膜。于脐孔处分别取出胆囊、阑尾标本。
2 结果
42例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05min,平均(65.0±10.5)min,术后24h下床活动,予流质饮食,术后1~3d肛门排气,住院3~6d,平均4d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胆囊和阑尾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开腹手术多需分二次完成,因胆囊位于右上腹,阑尾位于右下腹,两者相距较远,若开腹手术一次完成,常需较长的切口或两个切口,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并有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腹部联合手术是指在同一次腹腔镜手术中,在腹腔内同时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器官病灶的手术[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腹腔镜联合手术已成为一次性处理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2],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符合当今微创外科发展的潮流。
3.1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阑尾炎确诊后一般立即手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史不超过3d,经B超等检查无阑尾周围包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一般应在发病后72h内手术,此时胆囊属于急性水肿期、粘连一般较轻,胆囊三角和胆囊床解剖间隙清楚,便于手术操作。
3.2戳孔位置选择和数目 戳孔位置选择以安全和便于操作为原则,可以灵活选择戳孔位置。具体应用"几孔法",还要结合患者体型及腹腔内具体情况,术中作者体会三孔法、四孔法无明显区别,虽然四孔法多了一个疤痕,但手术操作更方便,操作空间更大,手术野暴露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故术中不能一味追求减少戳口,不顾患者的安全,而增加麻醉及手术时间,作为外科医生,手术的安全永远要在美容效果之上。
3.3手术顺序 原则上先处理相对无污染的疾病,有利于减少腹腔感染概率。本组42例患者均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装塑料袋后暂置于肝右叶侧方,将腹腔镜移至剑突下套管,脐部套管则改作主操作孔,用脐部孔和右中腹孔进行操作切除阑尾,将体位改变为头低足高左倾位,如切除阑尾操作困难,可于耻骨联合与脐边线中点稍偏左作0.5cm横切口,置5mm戳口,阑尾切除后,于脐孔处分别取出胆囊、阑尾标本,取阑尾时注意将阑尾先置入套管内再同套管一起退出,或置入标本袋取出,以避免污染戳孔。
3.4阑尾切除的技巧 阑尾切除手术的关键是阑尾系膜、残端的处理。笔者的体会是:阑尾系膜较薄者,血管清晰可见,可直接用电凝钳电凝或超声刀切断;如果阑尾系膜较肥厚,可先在阑尾系膜根上钛夹或Hem-O-lok夹闭,远端电凝后切断,也可使用超声刀。距盲肠0.5cm用钛夹或Hem-O-lok夹闭,再于钛夹远端0.1cm处剪断3/4阑尾,电凝钩电凝阑尾残端粘膜。如果是盲肠后位阑尾,或者阑尾较长,头体部与肠管或其他脏器粘连无法暴露,不能按常规方法切除阑尾时,可行阑尾逆行切除法:先分离阑尾根部,用钛夹或Hem-O-lok封闭根部后切断,再游离系膜,处理系膜血管,直至完整游离并切除阑尾。
3.5引流管的放置 引流管的放置与否应根据术中具体的情况.如有下列情况时,以放置引流管为宜:①阑尾周围炎性渗液较多或女性患者同时合并急性盆腔炎;②阑尾穿孔或根部情况较差;③胆囊周围炎性渗液较多或术中行胆囊减压;④胆囊管处理不满意或疑有漏过未处理的迷走胆管。引流管的放置能及时了解腹腔内情况,同时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引流管放置的位置一般为Winslow孔和盆腔。
3.6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优点 ①仅利用腹壁上3、4个戳孔,同时完成右上腹及右下腹两个相隔较远部位的手术,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微创优势;②与传统手术相比,无明显手术切口,手术操作对腹腔干扰少,减少了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③腹腔镜开阔的视野,在进行胆囊与阑尾切除的同时,可全面观察腹腔情况,同时能发现腹腔内其他部位的病变,并有利于渗出、脓液的清除和冲洗;④单次住院、单次检查、单次麻醉及术前准备,一次性完成两个部位的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创伤,降低了医疗费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可以施行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它将腹腔内相隔较远的胆囊与阑尾病变同时治疗,使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的特点和优势,符合当今微创外科和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75- 289.
[2]张立阳,卢红梅,张思源.腹腔镜联合手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20-21.
论文作者:任敬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阑尾论文; 胆囊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口论文; 操作论文; 切除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