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_大豆论文

夏大豆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_大豆论文

夏大豆种植技术及品种推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品种论文,种植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夏大豆一二三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即一播全苗、三水、三肥。

      一播全苗(选用合适的播种机、合适的时机、适宜的墒情播种)

      缺苗断垄是黄淮海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可达20%以上。苗全、苗匀、苗壮,是大豆高产的基础。高产夏大豆应于6月20日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选用精量点播机播种,沙质土壤轻度镇压,壤土、黏土一般不镇压,保证苗全、苗匀、苗壮。判断土壤墒情是否适宜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抓起耕层土壤,握紧后可结成团,离地1米处放开,落地后可散开。也可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土壤水分含量19%~20%时播种,大豆种子萌发良好;低于18%时,大豆种子虽然能够萌发,但出苗较困难,影响出苗率,且幼苗不健壮;低于10%将会严重缺苗。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也不利于种子萌发。

      三水(即确保出苗、开花结荚和鼓粒三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

      第一是出苗水 夏大豆播种时,干热风较重,一般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差。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土壤水分含量低于18%,就应浇水造墒播种:也可根据天气预报等降雨后抢摘播种,但易造成播种推迟,影响产量;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后喷灌或滴灌,可在播种后当天喷灌一次,出苗前(播种后第4天)再喷灌一次,确保出苗。

      第二是开花结荚水 开花结荚期(播种后35~70天)大豆需水量较大,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缺水则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大幅度下降。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

      第三是鼓粒水 鼓粒期(播种后70~105天)大豆需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0%,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缺水,则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5%)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

      三肥(培肥地力、鼓粒初期追肥和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

      第一是培肥地力 各地的高产经验表明,高产大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在1.25%以上。土壤肥力不足者,可于播种前每亩施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1000kg以上,培肥地力,保障养分的持续供应。

      第二是鼓粒初期追肥 鼓粒初期(播种后70天左右)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以上,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

      第三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 鼓粒中后期(播种后80~105天)对大豆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试验表明,喷施叶面肥可使大豆百粒重增加2.4g,增产10.7%。

      齐黄3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双优、多抗、耐涝、广适大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2026号;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豆2013009;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豆201505;2016年安徽省批准引种,皖农种函[2016]174号。具有以下优点:

      产量高 2010年山东省大豆高产创建亩产量298.2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1年国家黄淮海(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7.06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2年国家黄淮海(中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7.59kg,比对照增产12.0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4年在山东省嘉祥县实打验收两块地分别达到亩产313.75kg和309.8kg,创造了山东省大豆高产纪录。

      增产潜力大 耐肥水,产量潜力大。一般肥水条件下,百粒重25g左右,高产地块30g以上,2011年在宝鸡试验点达到43.1g。百粒重增加1克,亩产量可提高10kg左右。一般肥水条件下齐黄34二三粒荚居多,平均荚粒数为2.4;高肥水条件下,有大量四五粒荚,荚粒数可达3.0以上。

      品质优良 齐黄34属蛋白、脂肪双高品种。其蛋白质含量42.77%、脂肪21.26%、蛋脂总和64.03%。其水溶性蛋白含量33.6%。

      该品种豆腐产出率高,抗病性好,耐涝性强,耐盐碱,不炸荚适于机械化收获。

      适应性强 该品种在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2008~2009年的黄淮海多点联合鉴定试验中,7省(市)70个试验点次中有31个点次产量居参试品种前五位,增产点次两年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10~2012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浙江、江苏省的部分地区也表现良好。2011年在国家黄淮海中片区域试验中居第一位。2012年在国家黄淮海中片生产试验中亩产217.59kg,比对照增产12.02%,居第一位。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上中旬播种,密度1.2万~1.5万株/亩;鼓粒初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kg;鼓粒至完熟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开花至鼓粒期遇旱及时浇水。

      齐黄35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7年以潍8640做母本,Tia做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大豆品种,2012年7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2027号。具有以下优点:

      高产 在2009~2010年的山东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全省平均亩产188.3kg,比对照品种菏豆12号增产2.3%。在2011年的山东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全省平均亩产177.9kg,比对照品种菏豆12号增产5.8%。在2011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中,在西北试验点平均亩产191.3kg,比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22.1%。

      高油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其蛋白质含量40.6%,脂肪含量21.8%,符合国家高油大豆品种标准。

      抗病 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鉴定,该品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广适 该品种除适于山东省夏播种植外,在西北春大豆种植区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6月上旬、中旬,抢墒或造墒播种,种植密度一般每亩1.2万~1.4万株;分枝、花荚、鼓粒期遇旱浇水;花荚期、鼓粒期分别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kg;控制田间杂草和害虫。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

标签:;  ;  ;  ;  ;  

夏大豆栽培技术及品种推荐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