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改进实验 突破教学难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巧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社《九义(试用修订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的第二、四两节内容,是关于“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教学。在进行这两节的教学过程中,关于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概念的建立、电流在电机的线圈中和外部存在的形式都是该部分的教学难点。教材中在引入交流电的教学时,首先采用手摇发电机发电,而外电路中作显示的确是电灯和电流表串联;此实验在演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当很缓慢摇动发电机大轮时,只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左右偏转(指针偏转角度小,可见度极低),但不能使电灯亮;若当快速摇动发电机大轮时,虽然能使电灯亮但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为了突破该教学这一难点,笔者对实验中电机内外电路中电流方向的显示方法、构造上作了一些改进。
二、改进方法
取永磁式直流电动机一只(各种型号的都可以),将换向器取下,用换向器和滑环组合在一起的“换滑”代替,在“换滑”上再增加一对电刷,实验的使电刷在“换滑”上的位置可调,做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再取四只发光二极管(红色或黄色各两只)安装在显示板上,并在二极管旁画出正向发光时的电流方向,做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以备实验时用。
三、演示实验
1.当演示169页的12—4实验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由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光响应性能好,正常工作电流为10mA左右,但在3mA左右就能发光);用两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演示二极管正向接入时导通发光,反向接入时截止不发光,使学生明确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然后将一只发光二极管D[,1](红色)接入A、B两电刷上,缓慢摇转大轮,会观察到发光二极管D[,1]闪动发光;当快速摇动发电机大轮时会观察到发光二极管D[,1]稳定发光。这时学生可能认为发电机发出的是直流电:然后再将另一只发光二极管D[,2](黄色)与D[,1]反向并联后再接入A、B两电刷上,缓慢摇转大轮,会观察到D[,2]与D[,1]两只发光二极管都闪动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其电流的方向在发生改变,由此引入课题。
2.当教师分析讲解了170页的图2-5“交流电的产生”后,总结出“交流发电机在线圈中产生交流电,输出的也是交流电”时,可用该演示实验加以说明。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将两只发光二极管D[,1]、D[,2]反向并联再接入A、B两电刷上时,是显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将另外两只发光二极管D[,3](红色)、D[,4](黄色)反向并联再接入C、D两电刷上时,是显示输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摇转大轮,会观察到四只发光二极管都能发光,由此说明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在电机内外的特点。
3.当教师分析讲解了175页的图12-9“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后,总结内容之一为“直流电动机是外部供给的直流电,而线圈中是通过换向器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也可用实验演示加以说明。实验前,将两只发光二极管D[,1]、D[,2]反向并联再接入A、D两电刷上时,是显示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将另外两只发光二极管D[,3]、D[,4]反向并联和电源再接入C、B两电刷上,同时分别将电刷C、B移至F、E换向器处,是显示输入电源的电流方向:闭合开关后,电动机转动,会观察到接入A、D两电刷上的两只发光二极管D[,1]、D[,2]同时发光,而接入C、B两电刷上的另两只发光二极管D[,3]、D[,4]只有其中一只发光。由此说明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在电机内外的特点。
4.当教师分析讲解了直流电动机后,再引导学生将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原理图对照、分析比较,会发现“两机”内部构造完全相同,具有可逆性,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总结出“直流电机工作时,线圈中是交流电,外部是直流电”的结论。这时教师可在“实验3”中去掉电源,再将皮带套在大轮和电机的转轴上,摇动大轮时,观察到的现象也与“实验3”的相同。当反向摇动大轮时都会观察到发光二极管D[,3]、D[,4]中只有另一只发光。
通过对以上的实验改进,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增大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可见度和可信度,极易突破交直流之教学难点;且改制时取材容易,改造、操作简便,演示效果好,不受电机转速快慢的影响,达到了一改多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