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李文杰

早期下床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李文杰

李文杰

(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要】 目的:对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模式对接受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下床活动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采用早期下床活动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期间的临床干预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模式对接受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早期下床活动;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45-02

Effect of early bed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ctive fixed electrode pacemaker

Li Wenji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eho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early ambulation mode pacemaker patients receiving active fixation lead of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linical efficacy studi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receiving active fixation pacemaker electrode treatment 8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average. Conventional mode of ambulation control pati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interventions; the use of early ambulation pattern observ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subjects in the number of active fixation pacemaker electrod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intervention model satisfaction initiative the stationary electrode pacemaker during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 Early ambulation pattern of patients receiving active fixation electrode pacemaker therapy interven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Keywords】Bed early; Active fixed pacemaker electrode; Complications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起搏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实施治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1]。本次对应用早期下床活动模式对接受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0.7±6.8)岁;心脏病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5.3±1.4)年;单腔起搏患者14例,双腔起搏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9±6.5)岁;心脏病患病时间1~11年,平均患病时间(5.6±1.2)年;单腔起搏患者12例,双腔起搏患者3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心室电极植入到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间隔的位置,或植入到患者右心室的心尖部位,心房电极植入到右心耳位置,起搏器应该埋于患者胸大肌前的囊袋内部。术前卧位指导,对床上排便进行练习。对照组:术后实施按起搏器常规干预,用沙袋对其进行压迫6小时左右,确认没有出血事件发生之后将其取下,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持续该状态24小时左右。观察组:术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沙袋对其进行压迫6小时左右,确认没有出血事件发生之后将其取下,术后患者保持平卧状态6h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协助其坐起,进行适当的离床活动,起床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术侧上臂及肩关节进行过度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在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期间的临床干预模式满意度等两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起搏器手术治疗结束患者出院的当天,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2]。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期间的临床干预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中有15例患者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期间的临床干预模式感到满意,2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1.8%;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治疗期间的临床干预模式感到满意,13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5%。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脏起搏电极导线也由原来的被动电极逐步发展为具有植入部位选择灵活、电极脱位率水平较低等一种主动的电极技术,并在起搏器植入术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为了能够使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不仅仅要保证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固定效果良好,心腔内部电极应该预留出一定的弧度,还应该在手术后尽量避免患者的肩关节过度活动及对电极进行牵拉,在术后的6小时左右帮助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不仅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减少腰背酸痛、排尿、排便困难等不适感,还能够有效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水平提高[3]。

【参考文献】

[1]周娟华,张珠风.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313.

[2]贾赟丽,金献萍,蓝春晗等.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27.

[3]张航,胡作英,肖平喜等.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3):280.

论文作者:李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早期下床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李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