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两个问题_共同富裕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两个问题_共同富裕论文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两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两个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两个问题容易引起误解,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必须全面理解,决不允许加以分割或断章取义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首先,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将其分割开来,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不能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特征,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新社会形态的建立,都是对生产力的一次解放,都毫无例外地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不能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人类社会曾有过漫长的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的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消灭了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共产主义社会。除此之外,也曾有过各式各样的关于建立没有剥削和没有两极分化的理想社会的主张与理想。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六、七十年代我们党自己搞过的“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都是这类东西。可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决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特征。

单独的“共同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为之奋斗不息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实行按需分配,即真正的共同富裕。然而,不讲条件的“共同富裕”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厢情愿的幻想,也易于成为资产阶级政客们笼络人心的鼓惑。

综上可见,我们必须把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说“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曲解。

其次,还必须搞清楚,我们说邓小平的理论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才说明社会主义本质时,我们强调的不是这段话包含的各种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就是说只有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联在一起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与“共同富裕”联在一起的“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才是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的“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创造“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目的和手段是辩证统一的,失去一方另一方就毫无意义。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公有制的关系问题必须搞清楚,既不能怀疑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正确性,也不能否定公有制的必要性

有一种意见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应把公有制概括进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事物内在的最根本的规定性。这里强调的一是“区别于它事物”,一是“内在的最根本的规定性”。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内在的规定性,但却不是“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因为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有的内在规定性,只凭公有制我们很难将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跟社会主义社会区别开来。因此无需把公有制概括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里面。要区别人类社会的三个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只能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凭借这一理论我们很容易把社会主义跟原始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区别开来。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结果,不仅没有带来共同富裕,反而带来了剥削和两极分化的产生;而共产主义社会已无剥削和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已是社会现实而不再是奋斗的目标。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没有提及公有制的内容,不仅不存在理论上的缺限,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事物的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最根本的规定性。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没有公有制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要公有制,可以搞私有制为主体,可以搞私有化。这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从逻辑上讲,社会主义离开了公有制就不成其为公有制社会。从实践上讲,离开了公有制,社会主义本质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首先,离开了公有制,社会主义就无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从来都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和空洞的。原始社会末期,破除原始公有制,确立奴隶主私有制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奴隶社会末期,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私有制也是对生产力的解放。至于封建社会末期破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更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它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任何别的社会,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社会化生产,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以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这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的基本矛盾。只有打破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为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前社会主义苏联在其存在历史上有过的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奇迹,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力得以解放而高速发展的有力证明。当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仍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问题。但这种完善和改进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形式和程度上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决不是否定公有制本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离开公有制去谈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极为有害的。

其次,离开了公有制,社会主义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不能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联在一起。剥削和两极分化的被消灭,最终要靠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单靠生产力的发展是达不到的。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说:“英国资产阶级看来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同上,第73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高低决定着可供人们消费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数量多少和质量优劣,而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却决定着人们消费的物质文化财富的分配方式和各人所得份额的大小。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财富,才能保证这些物质文化财富不被少数人占有并作为剥削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不会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生产力越发展,社会两极分化就越大,社会贫富差别就越悬殊。

总之,借口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把公有制概括进去而怀疑这一理论的科学性的议论、借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没提公有制而主张搞私有化的议论都是错误的,理论上是糊涂的,实践上是有害的。

标签:;  ;  ;  ;  ;  ;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两个问题_共同富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