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学术期刊的学术现象及发展策略_星星论文

论非学术期刊的学术现象及发展策略_星星论文

试论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现象及其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性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试论论文,期刊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期刊界出现了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倾向,许多非学术性的正式刊物纷纷办起了学术性刊物。这些新办的学术性期刊一般都具有传统学术性刊物的样式,基本上都登载学术性论文,所载文章通常都具有学术论文那种较为严格、固定与规范化的程式。笔者以为,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是当前我国期刊发展的一种新动向,其办刊模式及其发展状况,值得业界关注与研究。

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现象

1.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办刊形式

(1)由非学术性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期刊分版出版学术性子刊

非学术性的刊物利用自身品牌和资源优势,出版分版学术性的子刊(简称“学术子刊”),这种情况是非学术性刊物学术化的主流形式。例如,《现代广告》杂志推出了学术子刊《现代广告·学刊》;著名的诗歌刊物《星星》将下半月刊转为专业理论刊,并创办了《星星》学刊;类似的还有《当代经济》下半月的“学术理论版”、《文史博览》的“理论刊”、《教学与管理》的“理论版”、《中学时光》的《当代教育研究》,等等。

(2)由非学术性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期刊改办为学术性刊物

非学术性的刊物在生存危机、办刊主体变更或利益等因素驱动下,改刊为学术性刊物,以谋求新的发展机遇。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1年创刊的《职业圈》,于2008年1月正式更名为《现代企业文化》旬刊,上旬刊为综合版,主要强调实践性,竭诚为企业服务;中旬刊和下旬刊为理论版,主要刊发学术理论作品,强调理论性,从更高、更深层次分析探讨国内外经济建设特别是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新问题、新观点、新理论。

不过,非学术性刊物的学术化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刊物虽然没有办成学术性刊物,但却登载了越来越多的学术性文章。如《消费导刊》登载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论文。黑龙江省地方志编委员会等四家政府机构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月刊《黑龙江史志》,刊登具有学术性、指导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文章。可以说,这类刊物处于由非学术性刊物向学术性刊物的过渡阶段。

2.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化的主要出版特征

由于受到期刊出版法规的约束和限制,加之刊号审批严格,刊号获取不易,因此几乎所有的学术子刊都是利用其母刊的刊号来出版,另配邮发代号发行,只有极少数学术子刊使用新的刊号出版。

在称呼上,学术子刊的刊名庞杂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有些称为“学术版”,如《汉语学习》(学术版);有些称为“学术卷”,如《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卷);有些称为“学术”,如《湖南农机》(学术);有的称为“学苑版”,如《现代营销》(学苑版);有些称为“理论版”,如《企业家天地》(理论版);有些称为“理论”或“理论研究”,如《中国校外教育》(理论);有些称为“学刊”,如《现代广告·学刊》;有些则是将“学术”“理论”“研究”“期别”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称呼,如《时代经贸》(中下旬刊理论研究版学术版);有些学术子刊没有“学术版”等学术性版别的称呼,而是另起刊名,如《广告研究》(《广告大观》的学术子刊);有些分版出的学术子刊则无任何称呼,只用刊期加以区别,如下半月刊、下旬刊等。

在出版期别上,学术子刊多以下半月刊、中下旬刊等出版,刊期多与母刊或其他子刊相同,期号也多与母刊或其他子刊连续累计,体现出整个刊群的紧密联系。

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化的主要原因

1.非学术性期刊多版化的影响

期刊在原创刊基础上分裂出其他版别刊,是国内外期刊发展的一种传统和潮流。在我国,这种情况早期主要源自少数学术性刊物,其中以高校学报表现最为突出,如大学学报一般都由原来的综合性刊分化为人文社科版、自然科学版等多个版别。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期刊呈现出多版化的主流发展趋势。这种多版化指的是某刊在一个共同题名下,形成多个版别系列刊的现象,这些刊的刊名、内容、读者、语种、载体等相同、相近或不同①。

与早期的学术性期刊分版化情况相比,此次期刊多版化以非学术性刊物为主体,数量多,影响广泛深远,期刊的版别也由纸质刊发展到电子刊、多媒介复合刊、网络刊等多种类型。非学术性期刊的多版化给刊物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功的办刊模式与经验为非学术性期刊创办学术子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学术性刊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2.刊物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许多非学术性刊物都是面向市场的,由于办刊机制、主体等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某些刊物出现了生存危机。在此情况下,利用刊物的品牌,创办学术子刊,成为非学术性刊物谋求发展的有益探索。例如,2007年创办的《星星》诗刊诗歌理论刊展示了当前中国诗歌研究的学术成果,以学术专刊的形式对中国诗歌进行专业化研究,这种质的提升无疑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通俗文学刊物学术子刊的形成与发展,赢得了从事学术研究的高端群体的青睐,不仅意味着文学期刊经营规模的扩大,也标志着其运行机制、市场反映能力的成熟②。

3.对学术市场的分割与占据

某些效益良好的非学术性刊物出于扩大刊物的影响、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捍卫刊物的业界地位、提高刊物的经济效益等原因,也积极创办学术子刊,对学术市场进行分割与占据,在学术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为刊物的进一步发展赢得先机。如《现代广告》在广告类刊物中率先推出的学术子刊《现代广告·学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本广告学专业研究、广告行业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刊物”。《广告大观》杂志“应广告学术界多年的呼吁”,利用其核心期刊的品牌优势,创办的学术子刊《广告研究》“填补了国内广告业纯学术性定位的核心期刊空白,是华文广告圈第一本广告学术研究期刊。”可见,非学术性期刊的学术化,加剧了我国学术市场的诸侯纷争,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学术”大战。

4.“广大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的需求

由于“广大作者”评定职称、获得学位、完成科研任务、参加评奖等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迫切需要,非学术性刊物创办学术子刊,无疑可以满足这种大众化“学术”的需求。由于作者所在单位对学术论文的评价要素的要求,以及有关机构对学术性刊物的评价指标的要求,使得非学术性刊物必须办成具有正统学术性刊物样式的学术性刊物,才能被评定单位认定和接受③。因此,许多非学术性刊物纷纷办起了学术子刊。

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化的发展战略

1.给学术子刊科学合理的定位

随着行业性刊物创办的学术子刊日益增多,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成为这些刊物发展并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学术性刊物贵在“专、精、深、新”。一般而言,利用行业母刊的资源优势,适宜办成专业性的学术子刊,如《名作欣赏》的《文学研究》、《搏击》的《武术科学》,等等。

此外,也有许多行业刊物创办的学术子刊为综合性的或者兼具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刊物,其中,有些刊物发表的文章背离了其办刊宗旨,名实不符,成为边缘化的学术刊物。因此,科学合理的定位已成为学术子刊发展的关键。

2.加强学术子刊的规范化建设

首先,给学术子刊赋予独立、准确、务实的刊名。学术子刊要么无刊名,要么刊名称呼笼统、混乱、冗长,刊名标注不明确、不突出。名不正,则言不顺。图书馆在订购时常常因为无法判定刊物性质而漏订,作者也不敢贸然投稿。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术子刊大多融入了母刊的名称,借用母刊的刊号,尚处于“哺乳期”,外界对刊物的学术化知之甚少。其次,加强文章的学术规范建设。学术子刊应该按照衡量学术论文的指标要求编辑出版学术性文章。第三,加强学术子刊的编辑规范建设。非学术性刊物创办学术子刊,必须在征稿、审稿、编辑、出版等业务环节上加强规范化建设,尽快形成刊物的学术化办刊风格。

3.提高刊物的学术办刊能力

刊物分出学术版以后,与母刊及其他子刊一起形成了系列刊或刊群,这对刊物的学术办刊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必须加强学术子刊的编辑队伍建设,成立以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编委会,严格实行三审制、匿名审稿等编审制度。学术子刊尤其应该加强与学界的联系,争取联合办刊。如《广告大观》杂志与北京大学广告学系共同主办的《广告研究》创刊后,便迅速获得了学界的青睐。《营销学苑》与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合作,拥有40多人的专家组,使得刊物自2005年创刊以来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4.注重发挥刊物的社会效益

目前,少数学术子刊以收取论文发表费、广告费、会员费、赞助费等为主要目的,过分偏重刊物的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无所不包,期载文数量日益增多,刊物越来越厚,呈现出“厚重化”趋势④,文章质量低下。由于专业性的弱化或缺乏,就内容而言,少数学术子刊只是办给少数作者看的,而非广大的读者。因此,学术子刊应大力提高刊物的学术生产力,精选文章,登载具有原创性的文章,充分展示最新的、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以发挥刊物应有的社会效益。

注释:

① 丁明刚.期刊的多版化及其管理情报资料工作,2004(1):32~34

② 周根红.2007文学期刊变革之道.出版广角,2008(3):54~55

③ 袁晓燕.学术期刊上学术随笔匮乏的终极原因.出版发行研究,2007(7):37~38

④ 郑强胜.学术期刊的“厚重化”倾向.出版发行研究,2006(9):74~76

标签:;  

论非学术期刊的学术现象及发展策略_星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