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浅谈论文_刘和军

学困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浅谈论文_刘和军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445609

数学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中的必然要求。对学困生既要培养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比翼齐飞、相互促进,成为学习数学无穷的动力源泉。

一、学困生学习特点和现状

从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调查分析发现学困生有如下特点:课上基本上能够听懂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但是当自己做作业时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解决;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乘法口诀不能熟记在心,特别是对文字题目,找不出其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的关系;记忆和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性质的速度太慢,没有真正地消化理解,运用有差错;多听课效果差,不会复习,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不愿、不积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普遍感觉学习数学较困难,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困生的策略

1.创设环境,要信任和理解学困生

要想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开发出来,就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上课时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用饱满旺盛的精神状态影响和感化学生,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无拘无束地进行创新思维。其次,要对学困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们的闪光点要给予鼓励,让他们的星星之火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中成燎原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之类的要给予暗示提醒,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又不让思维受到压抑。

2.多样化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其一,调动多种感官触摸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做”数学比“听”数学有效得多。在探究活动的指导中,我们教师要跳出教材、教师、专家的框框,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审视数学,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触摸数学,获取丰富、直接、鲜明的探究体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其二,变“听”为“做”。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叫学生每人准备了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6人一组进行拼长方体的活动,一人拼出后,让另外的人猜猜体积是多大。趁着学生强烈的成功感和旺盛的求知欲,叫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并说出了算式中的数字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兴趣高涨,摆出了更大的长方体,用自己找出的方法去计算体积,成功的喜悦立刻洋溢在了他们的脸上。

其三,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职教学相遇问题时,我们在教室里量出了人行通道共有9米,两位同学来到通道的两头现场表演,同时向中间走去,其中甲同学每秒走1米,乙同学每秒走2米,教师口中说出经过的时间,一组学生说出甲同学走的路程,另一组学生说出乙同学的路程,还有一组学生说出两人共走了多少米,剩下的学生说出余下的路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全员参与,兴趣盎然,过程了如指掌,数量关系铭刻心中。

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比正常的逻辑思维更生动、更活泼、更富有创新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最佳方案,一题多解,方法多样,由浅入深,掌握规律。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学习是学困生眼中的肉刺,过程复杂,枯燥无味,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时都会感到困难,学困生更是觉得头疼。除课本提供的方法外,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困难迎刃而解。

总之,培养学困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做个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交流创新教育的成果,我们的学困生一定能从“困”中解脱出来,具备创新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和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学困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浅谈论文_刘和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