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慢性肺心病56例临床分析论文_谢和平 刘 英艳

诊疗慢性肺心病56例临床分析论文_谢和平 刘 英艳

谢和平 刘 英(河南省焦作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39-01【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诊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联合用药,控制心衰,呼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的发展。结果:明显好转48例,效果差6例,死亡2例。结论:慢性肺心病病因复杂,病情迁延,发病后进展较快,只有积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诊疗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病因多,发病诱因多,该病的特点是病情进展及病情变化快,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若能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制定实施全面细致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对56例肺心病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6例,男性46例,女性10例,年龄32-84岁。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所拟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治疗前后均做胸片、心电图、血生化及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流变等项检查。1.2治疗情况主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联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的治疗。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根据患者用药史及其药敏实验结果,选用2-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正确配伍,静脉给药,按照抗生素的半衰期分次给药,以保持血中的有效浓度。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避免耐药及其真菌感染。②合理氧疗: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鼻塞法持续低流量,温化吸氧,以保持呼吸道湿润,稀释痰液,易于排出。③控制心衰:坚持强心利尿原则。小量、短期给以利尿剂(钾、-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小剂量强心剂一般采用快速起效药物:西地兰0.1-0.2mg静脉推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呼吸衰竭的处理:有条件尽早上呼吸机。呼吸兴奋药的应用要掌握好适应症,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在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上,心率100次/分以下,可考虑应用呼吸兴奋药物。⑤纠正酸碱紊乱:以呼酸为主的酸碱紊乱通过上述治疗,可以缓解。复合型酸碱紊乱在PH值小于等于7.2时,补充碱性药物,剂量要小。PH值大于等于7.45是合并低钾给以氯化钾予以纠正,严重的可以给与精氨酸纠正(合并低氯时,每克精氨酸含氯离子4.5mmol/L)。低血钠应及时纠正,防止出现低渗性脑病。⑥高粘血症的治疗: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钙治疗,血Hb大于160g/L时,红血球压积大于0.6L/L采取放血治疗。⑦对于高龄病人和病程较长病人,注意营养支持治疗,静脉输注营养液或是白蛋白,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2结果病情好转标准: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PaCO2回升50mmHg以上,PaCO2降至60mmHg,血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心电图ST-T变化有改善。明显好转48例,效果差6例,死亡2例。3讨论在慢性肺心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感染是成功的关键,选用2-3中抗生素联合用药,可以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互补其不足。选药的原则必须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及药物的半衰期,结合病人的临床特点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呼吸道的管理,吸痰、排痰、翻身、拍背协助病人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配合合理用氧,即持续低流量的温化吸氧,可以迅速地缓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和纠正呼吸衰竭。

病人出现复合型酸碱紊乱是常见的合并症,纠正时必须遵循宁酸勿碱的原则,一般PH值纠正至正常偏低较为理想,在PH值小于7.2mmol/L时,需要给碱性药物纠正,注意剂量要小,最好与呼吸兴奋剂同时用药,效果更好。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在没有条件上呼吸机的医疗单位,应用呼吸兴奋药物,要掌握好适应症。一般心率偏快的(100次/分以上)要慎用,用量不宜过大,以防病人抽搐,而加重病情。当然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早上呼吸机,避免病人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后影响治疗效果。

病人因重度缺氧可诱发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高,致微循环障碍,影响毛细血管灌注和细胞代谢,从而又加重缺氧。放血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差,病人不易接受,最好应用低分子肝素,安全且疗效肯定。再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缺氧可以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病人出现腹胀(鼓肠现象)时,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可以适当给以奥美拉唑或甲氰咪胍加以预防。

本组病历死亡2例,分析死亡原因首先是病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感染比较重,来院治疗时间较晚,错过最佳的治疗和抢救时机,其次因为酸碱平衡失调合并肾脏病,导致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酸碱平衡紊乱难以纠正,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4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病因复杂,诱因较多,病情进展快,如能把握治疗时机,掌握治疗的关键,病情可以得到及早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参考文献[1]许建英,胡晓芸,任寿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61-187.[2]李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30例临床分析.基层医药论坛,2008, 5:189-190

论文作者:谢和平 刘 英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诊疗慢性肺心病56例临床分析论文_谢和平 刘 英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