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共享比占有更有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更有论文,价值论文,WeWork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在Uber、Airbnb、WeWork中找出共性,会有哪些? 当然,它们都是从硅谷诞生的创新型公司,它们都获得了比人们想象中更高的市场估值,它们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某个领域脱颖而出……不过,三家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在“共享经济”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逻辑。 从模式上看,WeWork与Uber、Airbnb一样,是共享经济理念对交通、住宿、办公场地等领域的颠覆。WeWork将目光投注在闲置的办公场地资源,开创性地在传统房地产行业和信息共享之间找到结合点,打破封闭的办公空间,营造出降低时间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灵活就业的公共办公社区。 近日,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的一份相关文件显示,公司已获得新一轮4.339亿美元的融资,并且估值已达100亿美元。而事实上,2010年2月,WeWork成立仅一个月便实现盈利,之后便与亏损无缘,市值三年翻了100倍。 别叫我“房产中介” WeWork是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等提供办公空间租赁的服务平台,它并不拥有房产,而是利用折扣价租下闲置写字楼的某几层,将其划分成许多小块的独立办公空间,然后出租给初创公司和小微企业。WeWork使闲置的办公场地资源得到利用,企业甚至可以在手机App上预订WeWork任何办公场所的房间。同时,它使单独的工作者能够与初创公司,甚至大公司内部团队在同一场所工作。 明明做着房产中介业务,WeWork却始终抗拒被人称作“房产中介”。 “如果被视为一家传统的房地产企业,WeWork很难达到现在的估值。WeWork不但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办公空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可以彼此碰撞想法,共享办公区域和行政服务,让这里成为优秀团队的创业孵化器。”WeWork联合创始人亚当·纽曼(Adam Neumann)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的确,WeWork官网上的广告语是“Platform of Creator”(创造者的平台)。除了办公场地,它还能为小型初创公司提供办公家具、协作服务、其他便利设施服务以及衍生的福利性服务。 WeWork诞生于金融危机之后。那时,“联合办公”方式开始在美国科技公司、年轻创业者、小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中流行,许多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雇佣更灵活的劳动力来替代全职员工,因此需要相应的办公室结构。并且,一般小型初创企业租赁办公场地的价格都偏贵,亚当·纽曼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与拥有建筑学背景的合伙人米格尔·麦克凯尔维(Miguel McKelvey)将位于纽约DUMBO区的一处空置楼盘改造成一个可以“拎包入驻”的环保办公空间,WeWork应运而生。 在室内环境设计上,WeWork用玻璃隔开的办公区和会议室显得干净、宽敞,还有咖啡间、沙发以及带有免费啤酒水龙头的工作吧。与严肃、单调的办公场所相比,WeWork提供了更加有活力的空间,让人们更容易交流,并碰撞思维火花。 截至2015年3月,WeWork在全世界10个城市建立了29个共享办公场地,并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扩展至60个,服务更多城市及海外市场。业内人士认为,WeWork开创的不仅是一个租赁空间,而且是一个带有特定身份的公共社区;它倡导“响应需求”的思维模式,使初创企业和小微公司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变化伸缩自如;虽然它的价格并不便宜,但能使人额外获得多种公司经理人渴求的服务。 像买汉堡一样租工位 一般来说,传统商业地产“拿地、开发、招租”的运作周期漫长,资金投入量非常大。 而WeWork通过物业改造升级,可以在数月内完成项目的交付,快速回笼资金,让商业地产的运营变得更加高效、简单。 一方面,WeWork改变了写字楼的产品形态,从租面积到租工位,从非标准产品到标准产品的变化,瞬间打破了以楼层、面积、户型、使用率等为代表的写字楼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租赁标的的可伸缩性以及租期的灵活性,又减少了企业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顾虑,因此营销成本也将随着产品的改进而降低。从购买决策上来说,WeWork令租一个工位变得像买汉堡那样简单。 共享的优越性体现到了极致。客户获得的不再仅仅是一个空间或一张工位,还包括前台、会议室、茶水吧和休闲区等公共资源。而大部分企业对于公共空间存在依赖性,尤其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兴起,便携笔记本、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尝试在多元化的空间内完成工作、交流、协作——但这部分空间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甚至包括工位本身也是如此。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使用比拥有更有价值。对运营方而言,服务新客户的边际成本趋向为零,有机会降低门槛获取更大的市场容量——这类似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制。 办公空间是所有企业最基本的需求。有了办公室,注册成立公司具备法人资格后,考虑的才是生产经营、财税、人力资源等增值服务。WeWork提供的第三方服务降低了客户采购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第三方服务商的销售成本,而WeWork自身则获得了良好的客户关系,真是一举三得。 “中国式WeWork”的挑战 共享这种转让权利的行为,一直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比较边缘的角色。因此,长期以来,并没有基于共享的大规模且高效率的商业行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信息共享的渠道更加实时准确,使得一些资源的大规模共享成为可能,于是涌现出了以Uber、Airbnb、WeWork为代表的,以共享为商业模式的企业。 坐上陌生人的车、住进陌生人的家、和陌生人一起工作……这些曾经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出现了,它们令生活更加简单、有效、有趣;而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提供了社交选项,并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些WeWork的“翻版”。2014年,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美国发现WeWork后,决意将其“搬回”中国。首个3Q空间坐落于北京望京SOHO,以工位为单位出租,最低租期一周,开放式工位每周价格1000元,3人~5人的封闭式工位每周价格1300元。2015年4月,备受业界瞩目的前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后,也首度公开了其创业项目——优客工场,按照毛大庆的规划,优客工场将打造成一个囊括创业办公、人脉社交与服务的生态圈。 共享经济的核心不是免费,而是不需要拥有。所以WeWork并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写字楼,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来调动市场闲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全新的经济组织模式将进一步影响资源所有权、信任机制、社交生活等观念。 共享经济正在改变世界,改变根深蒂固的所有权观念,而在占有观念比较保守、信任机制薄弱的中国,“中国式WeWork”能否顺利成长,值得关注。分享比占有更有价值_work论文
分享比占有更有价值_work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