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提升我国零售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能力论文,零售企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加入WTO以后,流通领域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流通业在组织形式、经营业态、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我国的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企业能否经受住外资零售企业的冲击波,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强壮自己,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外国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业态发展战略,主要以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以及便利店的形式进入。要加快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集团

目前,在全国1700多万流通主体中,有93%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规模以上流通企业比重仅为1%,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只有200多家,超过百亿元的只有10家。2003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前100家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反映出我国流通业的集中度很低的现状。而同期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263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2004年商务部提出,国家力争在5年至8年内培育出15家至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国家将从影响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体制、发展战略、管理、资金、网点、技术、人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和竞争的需要考虑是完全必要的。进入我国的外国大型零售集团,其规模和势力已达到能一下把我国很多零售企业兼并或吞噬掉的程度。美国的沃尔玛连锁集团公司已连续4年排名世界500强企业第一。面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巨型零售企业集团,如果不能尽快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集团,我们的零售业不要说走向世界,就是在本国土地上也无法适应竞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所以,我认为,被国家选中作为培育对象的大型零售企业,应抓住机遇,挖掘内部潜力,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二、加快调整零售企业内部不合理的业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目前在我国流通业当中突出不合理的问题之一,就是现代流通方式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很低。以零售业为例,百货业仍然是我国零售业的主导业态,销售总量占零售业的53%,而新型业态比重较低。2005年上半年我国百强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8%提高到1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前两年,印度尼西亚为30%,在泰国为40%,在马来西亚为45%,美国达到60%,日本达到40%,中国台湾地区则达到61%。另外,国外著名的大型零售集团,像沃尔玛、家乐福等等,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搞多种业态经营。目前,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有70%以上都搞多业态经营。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在开始探索多种业态经营模式。例如,王府井百货公司和西单百货公司都以百货为主,同时还搞一些超市。2005年11月,“王府井”宣布收购西友集团旗下首联集团所持有的(北京)有限公司25%的股权,便开始进入便利店业态的经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王府井”还是其他搞多业态经营的零售企业,其多业态本身的竞争能力还处于很薄弱的阶段,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三、积极开拓城市社区商业和广阔的农村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每年都在增加新的住宅小区和社区。零售商业企业应集中力量开发和占领这块商业阵地,其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在这一领域,除了沃尔玛正在搞试点性探索之外,其他外商大都还没有进入。据专家预计,在未来10年内,社区消费将占全社会商业零售总额的1/3以上。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占领这一片商业天地。

与此同时,我们的零售企业应大力发展面向“万村千乡”的连锁店。认真贯彻好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改造25万家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国50%以上的行政村和70%以上的乡镇。完成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努力推动农产品零售环节的连锁经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的购买力将会不断提高,其潜力也是巨大的。

四、零售商业企业抓紧培育自己的经营品牌

国际大型商业企业普遍采用自有品牌的经营战略。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最高者达到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接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世界百货联合会成员有20%~40%的商品都打自己的品牌。现在西方商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相对于生产企业品牌的发展有加快的趋势。而我国自有品牌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相对较低。目前国内除华联、联华等少数商家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品牌外,多数商家还没有意识到自有品牌的作用,全国性知名品牌很少,更谈不上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例如王府井百货公司的自有品牌只有35个左右,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小;而且,大多数零售商在竞争中普遍采取简单的价格战,从长远考虑这是不可取的。鼓励实施品牌战略的目的在于,一是品牌的广告费用低,采购规模大,可以与其他品牌拉开20%左右的价差。二是发展自有品牌,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使企业商品构成和经营富有特色,形成零售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同时,借助商品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形象,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也就提高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

五、抓紧培养掌握现代流通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普遍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中、高层的管理人才;现有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多数,又属于经验型管理人才,其比例占85%以上。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经营管理能力和应对国际化竞争的能力都很有限。而外国零售企业具有一批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些企业拥有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企业氛围,又在不断挖走我们的人才。所以,零售企业必须制定好中、长期的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目标,建立一支具备现代流通理念、熟悉现代流通规则、精通现代流通管理和现代流通技术以及现代流通方式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聘请专家给企业搞短期培训,也可以把一部分人员送到各大、中专院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建议国家鼓励大专院校恢复商贸方面的专业,加速培养流通人才。

零售企业还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首先,学习他们在经营上不是以商品为中心,而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如,沃尔玛的经营取向是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标准,企业营销是消费者导向的营销,想消费者所想是企业营销的出发点。其次,依靠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服务、购物环境等树立企业特色形象,丰富企业文化和独特的促销手段,使企业具有别人难以仿效的竞争优势。

标签:;  ;  ;  

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思考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