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莲 昆明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昆明 650011
【摘 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是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公认的预防食品问题的重要制度之一。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安全问题注定会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望为相关部门日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不足;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82;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88-02
前言
食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自 200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已在全国 31 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已经覆盖全国,监测点逐年增加,目前已涵盖全国 86. 8% 的区县。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技术机构由 2010 年的 344 家增加到 2014 年底的 933 家,监测样品量由 2010 年的 12. 91 万增加到 2014 年的 29. 27 万个[1]。虽然食品安全风险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目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各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层出不穷[2]。为此,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努力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测和评估预警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1.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
食品安全风险监 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3]。风险监测的基本特征一是系统性,监测计划的系统性直接决定监测结果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二是连续性,即对系统性的风险进行连续监测,从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4]。
国家目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在风险监测计划方案制定、采样、检验、数据报送、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督导检查等工作程序方面没有全面规范的制度和机制,监测系统性不足使得监测工作我在在一定周期内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不能实时跟踪和预警食品安全的问题。
1.2指导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基本理论亟待建立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处于基础阶段,指导监测工作的基础理论尚未建立,主要在监测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依据、监测数量的确定、监测工作的组织开展、监测任务的分配、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监测结果的上报汇总等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难题,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1.3缺乏完善的食品监测设备和技术力量
经过近7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开展,国家已建立了四级层次架构监测网络,有的监测技术机构已具备开展监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人员和检测技术水平,但一些基层技术机构还缺乏全面开展工作的能力,检测仪器缺乏,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检测化学污染物仪器设备以基本的定量仪器为主,缺少能定性检测的设备,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更是缺乏专业的技术监测人员。加之政府在食品监测方面资金投入每年力度有限,基层检测设备得不到补充、完善和提升,技术检测工作停滞不前,监测工作流程无法得到顺利开展。
1.4.食品监测过程中,信息共享化不高
监测工作作为一项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最重要的职责是为我国开展相关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基本信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安全管理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卫计委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形成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协调配合,分阶段实行管理。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存在问题,都会给食品安全增加隐患。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还在完善中,导致很多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在食品监测中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很多公众也未能真正的参与到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分析、评估、预警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2.1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规范和标准
我国自2009年首次启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层次,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监测制度,还需在监测计划方案的制定、采样规范、检验标准方法、监督检测质量控制、数据报送、技术培训等方面尽快制定完善的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风险监测质量管理办法,完善报告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风险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地方、政府、国家各级的方案组织形式,进一步促进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整体检测水平和质量
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的基层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级监测点覆盖率达到90%,县级覆盖率达到47%,获得监测数据97万余个,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数量较2011年增加了约22.58%[5]。在检测机构数量和全国覆盖面迅速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越来越多,比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害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二噁英等,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可以逐年投入,加强对食品化学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检测力度和投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监测设备,利用各种技术设备提高食品监测效率,保证监测结果。对各级监测检测人员分级培训,特别是提高基层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监管行政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协商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检测实验室和技术培训,以期达成资源共建共享,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加强规范性操作。例如:在上报数据以及对采样进行监测的时候,要做好数据的审核以及检验工作,提高数据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防止出现管理空白,从根本上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
2.3加大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卫生意识
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应该要努力构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大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进宣传。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使用时下最流行微信、微博等平台进一步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各种食品卫生知识,鼓励他们加入到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在日常消费中,若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卫生问题,可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部门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全民性的努力与合作,进一步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安全。
2.4在政府支持下,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的执行力度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加大监管的法律力度,积极创建出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争取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下,让所有的卫生部门、城管部门以及文化、质量监督等部门参与到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来。为此,需要尽快制定技术机构能力水平评判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原则规范制定的工作中,通过能力培养确保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合上述可知,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食品的质量安全需要我们进行监测和管控。在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努力完善监控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各种技术监测设备,加强操作的规范化和严格化,确保食品质检数据的真实与完善性,客观的反应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进一步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卫民,裴晓燕,蒋定国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5):550-552.
[2] 罗茂凰.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J].口岸卫生控制.2013,23(03):66-68.
[3]唐晓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及其问题思考[J]。食品科学。2013,34(15)342-348.
[4]钟凯,伍竟成,牛凯龙,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2):148-151.
[5]中国网.卫生部要求:近5000项食品安全标准年内清完[N/OL]. (2013-01-31)[2013-03-19].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30131/1267117.shtml.
作者简介:朱莲,女,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卫生理化检验、职业卫生检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联系方式:E-mail zl163kunming@163.com.
论文作者:朱莲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风险论文; 食品卫生论文; 工作论文; 食品论文; 制度论文; 国家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