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范读论文_陈育玲

语文课堂需要范读论文_陈育玲

甘肃民勤北街小学 733399

摘 要: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侵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范读 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即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读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美地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并能在学习课文时更好地自主探究。而范读又是朗读教学的一个法宝,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的范读。

一、教师的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教师的神态、表情、手势,捕捉老师的一笑一颦、一喜一怒、一爱一恨,听到老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真切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进而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模仿朗读。

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巧用范读,把握课文的感情,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轻而缓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就能很好地模仿老师,朗读出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那种无限深情。

二、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得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当听完老师的范读后,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一例外地流下了眼泪。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震撼着整个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境界,已经与课文中的凡卡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的范读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沉闷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讲解进程适时而巧妙地插入一段精彩的范读,就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记得,开学初教《怀念母亲》一文时,发现那天课堂上乱哄哄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下“范读”呢?于是,我手捧课本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觉得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抬眼一瞥,连“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气读完了全文,我被文中伟大的情感所感染,再看看我的学生,有的还沉浸在母爱的温馨之中,有的睁得大大的眼睛还噙着泪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边的泪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我不禁一颤:好一个范读,以情激情;好一个范读,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四、教师的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文艺性的材料,特别是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

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

五、教师的范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

如阅读《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在我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得有声有色,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堂需要范读,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模仿朗读读出书中的内涵,读出书中蕴藏的情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展智力、熏陶情感、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确实做到有效朗读。

论文作者:陈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需要范读论文_陈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