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低成本课程资源论文_黎莉

开发利用低成本课程资源论文_黎莉

黎莉(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壮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壮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并将之传承发扬,但目前百色壮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很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可以开发利用低成本的课程资源来弘扬壮族文化。

关键词:壮族地区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弘扬壮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8-02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是壮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河、光荣的革命传统、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景观,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实际开发利用却很薄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语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比较片面。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不透,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年老的教师,他们认为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等纸质形势资源,而年轻教师虽然他们的课程资源理念比老教师先进,会利用网络资源,但对网络之外的其他载体或形势的资源也还是不大了解,所以也没有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二是重视语文课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等思想感情,但在我们百色壮族地区,有些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升学率,他们在课上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文内容、结构的讲解和分析上,却忽视了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感受学习和鉴赏,学生被束缚在教科书中和作业堆里,死记硬背所谓的书中的重点、考试的要点,而对民族文化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谈何弘扬呢?

三是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不重视。有些课程资源要有效的开发利用,就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创建校园文化栏、开展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到民族博物馆参观等活动,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但有些学校领导或教育局领导却以活动占用学生学习时间或经费紧张为借口不让开展。领导们的不重视,语文教师又能力不足,有些课程资源也就失去开发利用和条件和机会了。

其实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像一个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开发利用成本,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完成生产任务。笔者结合我们壮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身边有些低成本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了解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壮族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进而传承发扬。

一、课本资源

课本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我们百色初中学生目前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表现各地自然景物、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优秀文章,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们不要只专注于课文的分析,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激发学生去了解并热爱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中演唱山歌的片段以及我们百色那坡黑衣壮原汁原味的山歌表演,之后让他们对比云南的山歌与我们壮族的山歌,说说壮族山歌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趁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我们壮族的布罗陀文化,给他们讲布罗陀的故事以及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来历。学完这课之后,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壮族的文化,而且对它产生了兴趣,下课了有些学生还在哼唱电影《刘三姐》里的山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我让来自不同县份的同学说说自己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以及这些习俗的来源与意义,学生们畅所欲言,热情的介绍了自己家乡的习俗。趁热打铁,课后,我又让他们每人写一篇以“我骄傲,我是XX(家乡名称)人”为主题的文章,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等,最后把好的文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在这些文章中,我读出了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从这些案例可以知道,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资源拓展到本民族的文化中 ,让学生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激起他们的热爱之情。

二、教室资源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如果能把教室创建成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为了弘扬壮族文化,我们就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具有浓郁的壮族特色的资源中心,如在教室后面专设“热爱壮族文化,弘扬壮族文化”的黑板报,让学生从板报中了解壮族的一些文化知识。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在教室四面墙壁挂上具有壮族特色的挂件,如绣球、壮锦、小铜鼓等或者粘贴有关图片,这样布置能够更为直观、具体的将壮族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传统的文字叙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室角落设个图书角,让有条件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介绍壮族文化的书籍、画册等供同学们课外阅览,学生在阅览中能体会到了壮族文化的魅力,进而就会激起了解和探索的欲望了。

三、网络媒体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以往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如在上《 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我将来自不同县份的同学分为右江区、东阳(田东、田阳)、西德(靖西、德保)、三林(田林、隆林、西林)等几组,让各组通过网络查找本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民族服装及传统节日的习俗等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片段,上课时我让每一组派个代表上讲台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并给同学们讲解。这个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和同学的交流介绍,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壮族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了。又如上《吆喝》一课时,我找了几个文中描写的吆喝的视频,然后让会讲壮语的学生用壮语来配音,学生们表演得生动有趣,他们在欢笑声中感受到了壮语的魅力,不会讲壮语的同学立刻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了。借助网络媒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打破传统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禁锢,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入了解和感受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并将之传承发扬。

四、家庭资源

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的他们都舍得花钱投资。语文教师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或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意义和目的,以此获得家长的支持。如每年的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放假,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道家庭作业:到民间去采风,将本地的三月三歌圩节活动场景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在班级举行个摄影展。我们语文老师还可以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周末或节假日抽空带孩子去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园等,让家长跟孩子一起去领略百色的壮美山河,去了解和感受壮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让孩子在游览中汲取丰富壮族文化的营养,培养热爱壮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学生回校后语文老师还可以组织个交流会,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并鼓励他们也为弘扬壮族文化出谋献策。

壮族文化是我们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壮族发展的航向航标,也是我们壮族建设的宝贵财富,传承发扬壮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因此,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让壮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让语文教学成为传播、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文献参考: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3]《浅析民族地区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胡进雨

[4]《浅析民族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开发中的有效运用》张玮

论文作者:黎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开发利用低成本课程资源论文_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