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保护所涉及的问题论文_徐坚,伍凌衡

浅谈古建筑保护所涉及的问题论文_徐坚,伍凌衡

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 临海 317000

摘要: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只有市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古建筑才能永久长存。保护文物是全社会、全民的共同义务,全国上下应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市民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文章指出了当前古建筑保护的问题,以及未来保护的方向。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未来方向

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但古代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和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代建筑遭受损害、破坏甚至毁灭。虽说,我们相关部门花了很大力度对古建筑翻新重建,但是少部分翻新工程却走着一种失败之路。现在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现代的油漆、现代的殿堂以及现代的钟鼓楼,难见始建时的痕迹。因此,保护他们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1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火灾仅仅是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古建筑保护工作已有了显著进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群众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许多群众对于我国古建筑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如果要问古建筑保留下来有何意义,群众中回答“ 好看”的绝不在少数。其余如漂亮、美、旅游价值之类的答案,其本质与前面的回答是一致的。而至于学者们所关心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等,似乎没有太多人真正关注。因为不了解其珍贵和意义所在,因而不能真正地在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古建筑保护工作,甚至在某些时候做出了破坏古建筑的行为。

1.2保护性破坏。

这里的破坏是指对建筑造成破坏的、不恰当的修复、翻新和重建。我国古代建筑基本都是砖木结构,木质容易腐朽的特性决定了这些建筑每经过20 年就需要整修一次。虽然许多相关部门花了大力气对古建筑进行修复、翻新和重建,但其中有一部分工程非但没有起到保护古建筑的作用,反而是一种破坏。由于对古建筑材料、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虑不太深入,往往片面地追求外观和形式,仅仅成为现代的模仿作品,不仅失去历史见证作用,而且破坏了古建筑的原真性。

1.3仿古建筑。

许多城市在被保护的古建筑周边划定专门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兴仿古建筑。这本无可厚非,但其中往往存在的两个问题是“粗制滥造” 和“鱼目混珠”。“ 粗制滥造”,顾名思义是指仿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极其粗劣。这样的仿古建筑,不仅不能衬托古建筑本身,反而歪曲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美感,显得不伦不类。与“ 粗制滥造” 相对的是“ 鱼目混珠”。一些新建的仿古建筑太过于追求作旧,与古建筑浑然一体,真假难辨。其实,古建筑周边的新建筑除了要注重与老建筑的融合和统一外,更要注意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分,因为新建仿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衬托,而不是完全的复制。这是留存古建筑真实信息的需要。

1.4急速扩张的现代社会。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更是取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城市在不断地发展,许多古建筑被拆除,或是在现代高楼大厦中成为“ 孤岛”,失去了原本的特定环境。即使是在市郊或乡村,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足,一大批现代建筑和小洋楼拔地而起,取代了极具文化特征的乡土建筑,在其中不乏一大批年代久远的古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商业化开发中如何避免破坏古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使古建筑成功融入到现代化的城市中以及如何在老城改造中做好古建筑保护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难题。

2对未来古建筑保护的内容和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古建筑保护工作,以下几点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

2.1推广古建筑相关知识,成立民间保护团体,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因此我国古建筑数量多,地域分布也很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便于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所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进行古建筑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历史街区或是古建筑群落的保护往往只落得政府的一厢情愿,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和响应。的确,政府是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者,但广大民众更应该成为保护事业的主体参与者。为此,有必要让广大民众了解我国现存的传统建筑的情况,也应该成立更多的民间保护团体,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古建筑保护和传承工作。我国各级政府也应支持和鼓励成立古建筑保护的群众性组织和社团机构,改进制度,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实现政府部门与群众的互动。

2.2重视古建筑工艺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目前,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形制、布局特点、审美特征、建筑文化等方面,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却常常被忽略。然而事实上,保护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坚持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保护,是搞好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先决条件。首先必须要保护掌握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匠人,但这些工匠许多都已年迈,因此在保护好这些老匠人的同时,还要加强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新人才培养,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传承和教育体系,使这一类工艺技术继续健康有活力地发展下去。

2.3加强专业领域建设和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建筑类专业,但多针对建筑设计、结构工程等方向,专门针对古建筑研究及保护的并不太多。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增设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我国传统的“ 师传徒继” 方式,历经几千年考验,充分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对于古建筑工艺技术等方面,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承方式,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古建筑保护的新道路,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4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供充足资金来源。

为使我国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能够进一步发展,还应该要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包括法律和资金保障体系。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等,在古建筑保护立法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制定了相应法规,如《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等。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法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国家立法层面上还是空白,与之相关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其中仅仅用“ 不可移动文物” 对古建筑保护做了比较笼统的描述。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法规,使古建筑保护真正有法可依。

另外,对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项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它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古建筑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所需资本较大,仅仅依靠财政拨款是不够的。就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尽快设立古建筑保护基金和基金委员会,这是切实保护我国古建筑遗产的需要。从目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看,也是完全有实力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

3结束语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总之。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的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和神圣天职。

参考文献:

[1]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阮仪三,李红艳.原真性视觉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J].华中建筑,2008,26(10):9.

论文作者:徐坚,伍凌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古建筑保护所涉及的问题论文_徐坚,伍凌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