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刘俊杰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高质量技能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重点。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重点课程,一定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工作,让学生全面具体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运用,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轨。为达到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现具体分析《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模拟实训

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高职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注重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1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工作领域的定位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需求之一。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质量的建筑相关专业人才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在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训的紧密结合,目前这已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求。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模拟实训环节更加重要,该课程涉及的是建筑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这门课的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建立有关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模拟实训环节亲身体会实际工作的程序以及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范畴。以理论为基础,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学生就业为基点,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职业教育。

2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着重体现了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主要涉及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合同等5大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内容较多,招标投标以及合同签订环节均需要遵循招投标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同时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目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以下几点。

小和尚问老和尚:“如果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我该怎么办?”老和尚毫不犹豫地说:“你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2.1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方法

该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试卷题目以传统的选择、填空、简答、案例分析为主,课程考核缺乏灵活性,不能从全方位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2.2 简单的案例解析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又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准确的定位建筑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的要求,有利于确定《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迅速适应建筑企业岗位工作。

根据式(1)~(7)可得:第10个考核期Cpv为3.976万元,Cav为4.704万元,Ev为3.96万元,Vs为-0.016万元,Vc为-0.744万元,Is为1.034,Ic为0.842。由计算结果可知:该项目在第10个考核期实际安全成本投入处于超支状态,实际安全保障水却没有达到计划水平,可以排除是由于安全成本节约导致了安全度的降低,很明显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项目经理部应结合专家对当月安全评价体系的评分情况和项目实际安全投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安全成本的支出,保证项目施工安全顺利开展。

2.3 单一的教学考核

该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较多,以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本来就枯燥的理论知识就变得更加乏味,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比较差。

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改革建议

该课程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简化为案例讲解,缺少招投标模拟软件的实践应用,学生不能借助软件直观掌握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的相关程序以及知识。学习枯燥,学习印象不深刻,知识吸收不到位,教学效果差。

3.1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学生被动“填鸭式”教学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招投标理论知识、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经典案例等,同时在平台上建立任务点监督学生课前的预习。采用课上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重点内容制定不同的任务,包括招标公告的编制,模拟招投标、评标过程,模拟合同谈判过程等;采用案例研究法,搜集真实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事件,引导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总结,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和询问。这样让枯燥的理论情景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2 强化教学硬件和软件

提高实训教学硬件设施,满足高职学生适应各相关岗位所需的实训要求。引进招投标模拟实训软件,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具体操作招标、投标、评标的流程,进行模拟的施工合同谈判,让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3 教学考核改革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考核改革打破期末试卷的局限性,将学生出勤成绩、讨论小组互评成绩、课堂案例讨论成绩、模拟实训操作成绩等方面均列入考核范围,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结合学生最终考核结果,总结教学改革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邓永生,郑殿君.适应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探索创新高职教育育人模式[J].教育现代化 ,2018.

[2] 朱敏.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教学教法反思,2018.

[3] 单明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6.

[4] 崔金荣.《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环球市场.

[5] 陈媛.《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训中理实一体化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设计与技术,2018,11.

[6] 李俊.建筑工程招投标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7] 王丹.《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8] 林孟洁.高职院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84

作者简介: 刘俊杰(1984-),女,工商管理硕士,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标签:;  ;  ;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