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万森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省 067400
摘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净化空气、保护水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近年来我国有效发展林业资源,开展了广泛的营造林工作,但普遍存在营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营造林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实际中要想提升营造林质量,就必需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基于此,将对营造林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最终探讨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提高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管理
1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意义
1.1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森林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树木能够对空气中粉尘进行吸收,同时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而有效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现代化城市污染不仅仅是由工业污染构成的,还包括越来越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于森林资源来说,树木能够使这些污染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实现保护人们生存环境的作用。
1.2防治土地沙漠化
当前土地沙漠化问题愈发严峻,人们不重视植物的保护,进而造成植物被破坏,并且没有节制性的进行树木砍伐。这种情况出现后,土地直接裸露,该地区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若发生大量降雨,就会有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出现。所以,积极开展营造林能够实现对土壤的保护,并对水土流失形成预防。另外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也能够得到保护,进而实现对环境的绿化。
1.3长远的利益
营造林涉及多种多样的品种,不仅仅可对树木进行种植,还能够进行茶叶、果树、各种药材的种植,通过这种形式营造林可增加人们经济收入。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又可进一步用于营造林,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林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2.1适地适树
建设营造树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树种的需要进行规划,寻找最符合时宜的树种,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这样一来,才能改善营造林的建设质量,提升其成活率。所以说,管理人员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要做好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调查,比如说开发地区的温度高低、气候类型和当地的地质环境等等,利用考察的环节了解到适宜树种生存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众所周知,外部的环境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不规律的变化,但是不会有太多本质的区别,因此,管理人员为了改善营造林的种植效果,就要熟悉固定因素的资料,进而选择出最适宜生存的种植树种。目前,中国对于种植技术的引进也是多样的,比如说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和植苗造林是最主要的三类,详细的操作方法规整为以下几项:具体如下:第一点:植苗造林。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造林技能,具体的步骤为:把树苗木放置在放苗圃中进行培养,待树苗成长一段时间后,在把其转移到开发地区进行培育,以此提升树苗应对环境改变的能力,一般来说,其无论在干旱还是水灾泛滥的地区均能成活。第二点,分殖造林。主要是将树木的枝干或叶子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培育。这种方式培养出的树苗成活能力奇强,而且可以帮助建设机构节省很多资金。唯一的缺陷为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很难顺利实施,而且其要求开发地质营养成分很高。第三种,播种造林。操作方法最容易实施,可以将树木直接种植在开发地区,一般来说,大面积的种植林都会选择这种方式,但是最易出现营造林建设质量不佳的现象。
2.2细致整地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现有技能,改善开发地区的地质,提升土质含量,最终得到水分、营养等等充足的土壤,为树木成长提供充足的外界条件,确保树种可以顺利成活。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改善土壤的方式以及具体步骤归位一下几点:第一点,全面整地。将整块开发土地进行翻垦处理,变成较为平整的状态,与此同时,还要将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减少树种生长的竞争者。第二点,局部整地。只将相对较少面积的土壤进行翻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把握造林季节
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南方地区都会选择在春天种植树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树木的成活率。一般来说,建设人员会选择春季大地刚刚解冻的时候种植。
3提升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措施
3.1强化林业规划建设
对于营造林工作而言,决定造林质量的关键在于专业的规划设计、专业的造林技术人员、科学的造林依据。所以,应当对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在开展林业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收集,然后开展科学的建设和规划。应当依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合适的数据品种进行选择,并对日常维护工作进行强化。同时在营造林工作中应当贯彻科学标准和要求,并在工作中进行相关资料整理,进而为营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植树造林工作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种植,其本质上是具有科学性的营造林工程,所以相关林业部门应当积极开展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所以,在资金方面国家应当强化支持,并对专业营造林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或者积极邀请林业专家开展针对林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另外,在购置造林机械方面,应当以满足实用型和先进性为原则。因为只有有机结合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才能够促进林业建设的全面开展。总之,相关部门应当对植树造林的职责进行充分执行,进而全面推动林业建设和发展。
3.3做好基础资料管理,完善林业作业设计
林业部门选择树种,需要对种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进行充分考虑,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严格进行基础资料收集,并保证造林准备工作的有序开展。植树造林准备阶段应当严格进行选种,并避免在烈日下开展栽植,防止对树木成活率造成影响。具体栽植应当在阴雨天进行,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成活率。需要合理开展后期的职业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并结合数目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时段的护理。若病虫害发生的较为频繁,就应当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强化,防治林间出现病虫害的传播,为营造林发展提供保障。
3.4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资源保护。为有效保证我国林业发展,应当对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只有对法律法规建设进行完善,才能够使各方面对森林建设的危害得到解决。相关部门在强化森林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贯彻法律法规,并对各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划分,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制度管理,并将个体、个人进行责任的落实。同时,还应当对人们的防患意识进行强化,避免其他人对自然保护区环境造成破坏。
3.5强化林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林业生态建设完全依靠政府是无法完成的,应当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营造示范林方式,对林业生态效益进行改善,促进林业产值的提升。利用带动广大林农致富增富的模式,引导社会各界的团体、企业、个人进行绿化造林的积极参与,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管理、投资商自律、社会舆论监督的多种方式,促进造林绿化资金投入的增加。另外还应当对营造林后期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形成人人参与林业建设的大好局面。
4结论
根据上述的讲述可以看出,这几年以来,由于国家在森林工程建设领域政策的颁布,使得相关的行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比如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防火方案设计与森林维护工作等等,但是不得不说,尽管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收获了很多经验,依然具有很多的建设缺点,一些不足之处仍然阻碍了营造林的发展。众所周知,营造林的建设好坏严重关乎到中国整体的经济收入,所以说,为了维持社会经济保持稳定上升的节奏,管理人员必须要将建设森林工程作为第一要点,不断改善管理制度,寻找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学会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外部的先进技能和创造理念,以此使得中国创造出优质的营造林。
参考文献
[1]刘世伟.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6,(03):210.
[2]蒙仕春,王碧艳.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6,(08):212-213.
[3]张春义.试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6,(04):211.
[4]罗群.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J].现代园艺,2016,(22):231-232.
论文作者:谢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4
标签:林业论文; 质量论文; 树木论文; 树种论文; 工作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