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张家容

历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张家容

张家容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中学 644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这一论题:一是利用历史知识,加强挫折感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二是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166-01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规格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人的所有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基础的素质,也是人的核心素质。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后,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驾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创造性地从事工作。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主渠道则应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德育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呼唤,而且符合历史学科的内蕴和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

一、利用历史知识,加强挫折感教育,培养顽强的意志

中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

1.学史以自强。

(1)坚持目标,矢志不移。汉代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美国罗斯福总统,面对大萧条时的自信:美国所崇尚的自由精神、自由资本主义不是已经失败,而是尚未经受考验,充满了自信;而今天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你仍然可以看到罗斯福的影子:我能,我们能,这是奥巴马。这是美国精英阶层,那些拥有决策权的精英阶层展示的自信。

(2)调整目标,继续努力。即个体受挫后对原来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如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要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终极目标――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最后选择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了的心灵,即使面对国民党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战斗不息,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

2.学史以明志。

学习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是人创造的。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折射出人的智慧和谋略等,给后人启迪,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以此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为典范,如法显的不屈之精神;苏格拉底以不朽的哲学智慧启迪人类;马克思以无以伦比的创造开辟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中学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中学生立志的热诚。

二、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数。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两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成才、成功的必备情操,也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历史课就是发扬民主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1.语言和信心激励。

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用这样的语言鼓励激发学生努力成功:“你们能行!”“你很棒!”“你们让我太吃惊了,我要努力学习了。”……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很高兴,知道老师在信任他们,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2.关注学生,历史课上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练习做出自信的反应。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逐渐进展。当同学不能说出准确的答案时,教师不是让学生终止思考而是耐心引导,由浅入深,最后自然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3.开展“开心一刻”活动。

开展“开心一刻”活动,课堂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笑话、谜语,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这些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激励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致,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知识的丰富性、趣味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这样便把历史知识寓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又蕴含着心理教育因素,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和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关心他人,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素质方面的严重心理缺陷,也是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环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讲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合作,将学生分为衣、食、称呼、行四组,每五到六人一组,可以在网络收集资料,也可以通过文献搜集资料。每组分工明确,时间为一周,最后汇报成果。在自主学习中展示风采,他们的课件精美,令我折服。这次活动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不能单纯地以一次考试成绩论高低,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学中,当遇到困难时,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通力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培养其竞争意识。这些好的品质,对其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课外,教师应积极组织历史活动课,点燃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若单纯在教室内进行教学,便容易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无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适时地展开历史活动课,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恰当地利用乡土资源,如山海关,带领学生走进长城,相信学生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人的发展也由单一型转为多样型,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度比较大。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寿欣,张秀敏.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1,(3).

[2]姚锦祥主编.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德育,2000,(1).

论文作者:张家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历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张家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