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指的是,集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站中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有效提升了配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技术水平。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使得配电系统的管理更加全面,借助先进技术对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行监督和保护,可以更好的保障配电服务的质量,为人们带去更好的用电体验。与此同时,借助自动化技术进行配电管理,还可以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仅需要少量人员进行技术维护即可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会意识到配电自动化对提升电力服务有着重要性。配电自动化管理表现的多样化在我国取得了好的进展。而在传统的配电自动化只有两种功能,一个是采集数据、另一个是配电设施,是来运行状况的监管,新技术的创新促进下,在原有的功能上配电自动化管理又补充了配电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等,这样完备了配电自动化的实时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配电站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单纯的借用调度主站演变成好了如今的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系统。以前传统的配电主站被动管理只是单纯的借用,而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是主动对配电自动化来进行服务的。配电自动化创新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网配电自动化体现出了配电自动化的进步。以前是重口器时序整定的,如今通过大力的探究,地理信息系统的设备和风格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来进行检测完成了重要变动。
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鉴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后期发展中,加强了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视。进行配电站建设时,也加大了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自动化系统,这也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配电开关监控终端技术
配电开关监控终端技术又被称为FTU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对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并且实现与主站的通信交流。在发现设备故障问题时,会直接将运行参数返回,在主站系统做出指令之后,该控制终端则根据指令操作对配电设备的调试,在将故障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之后,恢复无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从根本上保障配电系统的运行安全。在针对配电开关监控终端进行安装时,应考虑到后期的维修和养护问题,使其与柱上开关的结构设计相一致。
2、DMS技术
DMS技术属于流程管理技术的一种,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运行质量的严格管理与监督。在DMS建设过程中需保证系统拓扑信息GIS/SCSADA/DMS的一致性,以及DMS与系统全局信息以及信息源头的一致性,有机连接用电信息、负荷控制信息等,以此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在此过程中还需确保GIS与SCADA系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使用,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监测管理的重要前提。DMS的流程化管理主要包括研制阶段、市场推广阶段、供货阶段三个部分,管理内容应包括集成测试与单元测试、技术认定以及FA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MS流程化管理是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系统实用化的重要途径。
3、配电主站管理技术
针对配电主站的管理工作是保障配电自动化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进行主站建设时,应注重对开放式平台信息体系的有效构建,为多种先进技术提供展现的平台。开放式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对各类参数的有效监测,并且实时更新数据库,通过参数信息同步来判定系统运行状态。此外,还可以根据管理需求对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提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对多种通信设备的有效对接,确保各类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在发生故障问题时,相应人员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快速确认故障问题,从而保障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三、发展前景
在目前形势之下,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实用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国目前虽然对配电自动化发展有很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深入的研究配电自动化中的技术是必然的。因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关键就是其实用化的发展。以下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几方面发展趋势。
1、配电网的系统优化
在有效投运配电自动化的情况下,不单单能够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还能够提升供电的稳定性。但是需要不停优化电网构造与运行方式可以令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线路的损耗,提升供电实质。配电网中要不停优化运行决议支持系统,这样能够提升供电的运行方式与供电的经济性。在配电网优化应用决议支持系统中,要凭借优化应用决策模型,这样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输入输出的关联。
2、构建信息引擎机制
在整个电力企业信息统一化合拼系统中,在系统中DMS与配电自动化是很重要的组成结构,DMS与配电自动化并不是独立存留的,且两者之间有着互相的关联。在将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要同步于互联网,不单单要支持企业集成总线系统,还有公共信息模型,与此同时要持续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的网络安全构造方案,这样有益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的进步。目前,在信息一体化趋势下,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已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该信息引擎机制可支持IEC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和IEC6198UIB(企业集成总线),实现系统应用层互联。同时还可以满足二次系统中,对网络安全框架构建的需求,为其提供数据安全引擎机制,保证数据应用环节的安全。
结论: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进展与实现,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在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实现,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郝轶兵.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实用化关键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3(24):7.
[2]罗兴,周冬旭.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2015,17(8):1-4.
论文作者:朱安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主站论文; 终端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