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研究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入手,探讨了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改变对中小学校规划设计中空间组合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结合抚州一中实验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工程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提出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空间组合策略。
关键词:开放式教育理念,空间组合,交流空间,中小学校规划设计
1. 新兴教育理念背景下校园空间组合的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由侧重课堂教学的应试教育逐渐向注重学生全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和开放式教育进行转变。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背景下的开放式教育理念不再将校园仅作为教学的场所,而是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其将承载更多除传统教学功能以外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和激发创造等方面的内涵。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中小学校园空间组合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与之相应的空间组合具备灵活可变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空间,兼具传统书院精神的多层次院落空间以及开放复合的交流共享空间。
2.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教育制度大背景下,传统相对固定的班级制授课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理念中注重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思维的变革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空间的相应变化以适应其发展。从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开放式的教育理念的关注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混龄式教育模式
与传统中小学强调相对严格的同龄教育和成长注重不同,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希望打破年龄的界限,特别是针对低龄段学生,希望通过混龄教育使孩子能够适应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社会角色的变化,同时,通过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的孩子产生正向的影响,较好的改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因缺少陪伴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2.2 引入非正式学习场所
传统教室采用以讲台和“排排坐”的课桌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场所为相对固定的非公共性质空间,而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希望学习能发生在除教室以外的任何场所,可以是图书馆,也可是室外共享交流空间,甚至是供娱乐休息的校园公共空间。
2.3 强调个性化教学体验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逐渐进入成年阶段,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来看,孩子们希望提供给他们一些个性化的教育课程,并希望在日常的教学之余能够参与更多的社团活动,如增加专项研究型课程,兴趣课程等,以利于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教育的过渡和适应阶段。
2.4 走班制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相对固定的班级,教师走班授课各班级教学不同,开放式教学以老师相对为主体,而学生采用走班学习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计划。
3.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校的空间组合策略
针对开放式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影响,中小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应在传统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调整,以下结合江西抚州一中实验学校新校区设计案例,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分别阐述中小学校空间组合策略:
3.1 宏观层面注重功能分区的整体和融洽
中小学校园功能分区以九年寄宿制学校为例,从使用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从不同教学阶段的功能划分来看,可划分为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以及国际部等。一方面,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差距较大,应充分结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安全保障,对校园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单独管理,以避免校园欺凌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为适应开放式教育理念,一定年龄区间内的混龄式教育模式需要破除绝对的年级分隔,形成功能融合的校园空间组合。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从校园宏观层面来看宜采用类似细胞组团结构布局的大分隔,小融合的模式,使校园各分区既相对独立,又便于联系,且层级关系清晰可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抚州一中实验学校新校区项目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是江西省重点中学抚州一中在梦湖开发区的新校区项目。新校区用地约占地24公顷,为九年部分寄宿制中小学,校区包括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及国际部。项目结合地块特点及校园主入口位置,东西向面朝主要景观朝向设景观主轴线,并以此将中学部与小学部进行分隔,南北向设功能性主轴线,将小学部与国际部通过主要步行廊道相分隔,两条轴线将各区分隔开来,但小学部,中学部等内部将其实验楼,科技楼,食堂,风雨操场等教学及生活用房通过连廊相互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空间的相互组合渗透鼓励打破年级界限,实现混龄教育的可能性。(见图1)
3.2 中观层面注重以院落为主导的教学空间组合
校园规划中,如果以功能为导向的建筑视为“图”,则室外环境部分为整个校园的“基底”,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场所并不局限于传统教室,而是希望能形成更多层次丰富的非正式学习场所,比如作为室外环境部分的院落,也包括作为存在于建筑室内外之间的模糊空间。这种模糊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空间的使用和创造。同时,中小学校园规划中不同形式的院落的引入亦是一种对传统书院“讲,学,藏,礼”的空间组合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见图2)以看似简单的教学空间作为母题,通过组合形成空间变化丰富的院落单元,很好的将教学空间和休息活动空间融合在一起。同时,院落为主导的教学空间具有横向和纵向可生长的优势,为教学空间的灵活可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能较好的适应开放式教学理念下的走班制教学,强化社会参与性和个性的多种教学需求。
抚州一中实验学校新校区项目以基本的教学单元为母题,通过建筑围合,底层架空,连廊联系等多种建筑空间组合的手法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院落空间和类院落空间。整体校园空间组合以这些空间作为纽带,将各类型的功能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校园整体有序而又独特的空间序列和校园环境。同时,具有灵活可变的横向及纵向教学空间组合布局也充分考虑了走班制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可能性。
3.3 微观层面注重建筑交通空间的开放和复合
从传统的教学建筑平面布局来看,交通空间大多以内廊式和外廊式为主,其大多以解决交通疏散为第一要务,形式相对单调而缺乏趣味性。而在开放式教学理念下的教育建筑中,交通空间不但承担着联系各部分功能和房间的作用,还承载了作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室外交流和交往的共享空间的功能。交通空间大多以线性或节点的形式作为骨架贯穿于整个校园,其空间形态应具有开放性和复合性,并作为交流学习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场所,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作为社交空间,满足学生们,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们向成年人转变的成长过程的心理需求。从设计手法来看,应注重交通空间的层次性,通过非正式学习场所的引入,如展厅,展廊,室外阅读空间,活动设施,绿化休息空间等,加强空间的趣味性和可停留性,使交通空间成为一个集交通,教学,休息,交往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开放性和复合性的共享空间,以满足中小学生的成长需求。
抚州一中实验学校新校区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空间的开放性和复合性,结合教学空间灵活可变的特点布局整体交通结构框架和节点。以院落式外廊为主体,结合景观塑造出底层架空,屋顶露台,室外大台阶等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空间。对于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风雨操场等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建筑,在满足基本使用的需求前提下,通过空间的灵活多层次的组合方式,提供多种尺度精巧,充满趣味的空间,以激发学生对于空间使用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4 小结
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的空间组合设计应充分考虑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开放式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校园建设不仅要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和设施需求,也应该从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关注校园空间及其内涵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通过有针对性的空间组合策略,营造灵活可变,充满创意且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江磊.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居业,2015,(5)
[2] 欧阳黎东.浅谈新型中小学校园设计方法[J].建筑,2014年第14期
[3] 季翔,周颖川,院落空间在现代中小学校园的设计运用[J],江苏建筑,2016(6)
[4] 王奇东,陈昭龙,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06
作者简介
龙文韬,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论文作者:龙文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空间论文; 组合论文; 开放式论文; 校园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院落论文; 抚州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