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北京市由于外来人口较多,这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人文理念的发展,这也体现在了建筑设计层面上。人文理念作为我国时代发展的主要旋律,在近些年北京新建工程充分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应用人文文化不仅是在细节上更加考究,同时也要最大程度上呈现人文建筑的独特性格以及内涵精神,这也是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理念;体现;应用要点
引言
将人文因素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来,就是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需求,让人们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增强居住和办公空间的舒适性。同时通过人文理念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完美结合,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1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1传统精神和风格的传承与表现
现代建筑风格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并不代表发展现代建筑就要摒弃传统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印记,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对传统建筑进行翻新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1.2民族性特征的体现
色彩是表现民族性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区域特征的集中表现。在建筑设计中,只有在增强建筑功能性的基础上,融入色彩风的民族性元素,才能更好的凸显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
1.3地方性特征的体现
由于城市建设具有地域性,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因自身地质、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建筑风格存在差异。古往今来,每个城市不同时期都会有其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融入了区域内的不同特色和发展规律,使建筑自身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例如意大利展馆,其功能模块划分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该国20大区的风格特征,这样不仅展现了意大利的民俗风情,也提升了建筑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意大利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2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突出建筑风格,彰显文化内涵
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认识到民族特性、内涵、文化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理念下,需要正确对建筑设计风格进行定位,不仅要突出北京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同时也要采用多样化的建筑设计手段,促进建筑领域现代化发展。再者,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地域环境、民族特色,保留城市中的人文元素,将人文内涵融合到建筑设计当中,保持北京建筑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积极采用灵活的设计组合手段,创造更具艺术性的建筑风格。此外,要统筹建筑周边环境,让建筑风格和周边风格过渡、组织、渗透,从而实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突出鲜明的人文设计理念,实现动静结合,渗透文化品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还需要推动智能化建设,通过融入建筑材料、结构、技术等内容,在能够体现人文理念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整体质量与水平。与北京满清历史人文文化、历史脉络进行整合,突出建筑设计中的中外结合、一脉相承。
2.2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开展绿色设计
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也包括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积极迎合国家推出的政策和理念,加强建筑设计创新,融合科学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日常需求,还能够强化建筑设计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当中,要确保建筑具有较好的采光性,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资源损失和污染问题。积极减少资源浪费量、降低污染程度,充分利用可降解资源、风电、太阳能、生物等建筑设计技术,突出北京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再者,还需要注重对周边环境的美化与保护工作,采用屋顶花园、墙壁隔热等技术确保房屋温度、湿度适宜。此外,建筑设计中的绿化环境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种植树木来调节日光,从而起到更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2.3室内现代化又不失人文关怀
科技发展脚部的加快,给不少家庭生活也带来了现代化的改变,厨房设备也加入了不少电气化设备,比如微波炉、消毒柜、脱排油烟机等。就连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因此改变了不少。厨房的现代化变化使得它也变得干净整洁、明亮宽敞、绿色美观,给居住者带来一个方便与舒适的烹饪与用餐环境。不少设计师还讲烹饪与用餐设计在同一空间中,居住者随时都能自给自足,参加家务劳动,有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空间,还能享受到聚餐的乐趣,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氛围。卫生间也开始现代化了,比如安装了通风、除湿、排出废气及污水的设施,并配有卫生洁具与洗浴设备,甚至可以做到干湿分离,使得这一频繁使用的私人空间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还能变得更卫生、更安全、更舒适,更加符合居住者的一些行为规律,心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了不少。
2.4摄取相近理念,保证建筑先进性
纵观当今新建工程设计风格,多数都是大同小异,无法彰显地方建筑和文化特点,只有少部分农村、乡镇地区依然保留着建筑文化,如果不加强地区文化保护工作,会导致地域建筑风格的缺失,各地建筑工程设计风格如出一辙,从而丧失了建筑文化、精髓、活力、内涵。人文理念发展的原则就是“博采众长”,这也是确保我国人文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手段。不同文化内涵所呈现出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西方建筑主要以古典建筑为主,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设计理念。这就需要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设计时,不可故步自封。要将建筑设计眼光放眼全世界,也就是不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也不墨守成规。积极了解西方古典建筑、欧式建筑的内涵,并尝试中西建筑人文理念结合,推出建筑设计中“博采众长”的思想。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人文理念的融入不仅是推动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也是人文精神和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建筑,进而推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实现生活、居住和环境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飞,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J].中国新闻网,2011(8).
[2]刘晓婷,建筑设计要注重人文元素[J].新西部,2012(1).
[3]戴振强,人文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学术网,2012(8).
论文作者:刘连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人文论文; 理念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 内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