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 535009)
【摘要】 目的:结肠镜检查手术应用二氧化碳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100例该院收治的结肠镜检查手术病人,按灌注气体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检查时观察组灌注CO2,对照组灌注空气,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镜头到阑尾口时候,检查完成时候的Pa(CO2)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情况,腹部X线检查评价结肠膨胀度。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与检查完成时Pa(CO2)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对应检查手术过程的Pa(CO2)值比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及术后1h、6h腹痛与腹胀评分及结肠膨胀度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二氧化碳,相对于应用空气,患者舒适度更好,同时CO2副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应用二氧化碳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210-02
结肠镜是临床诊治大肠疾病尤其是大肠癌或癌前病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常规灌注空气,常致患者术中及术后或多或少的腹痛或腹胀,令患者对检查望之生畏,影响患者配合度与耐受度。近年研究显示:CO2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受检患者的舒适度,提高耐受度。本文旨在研究CO2应用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手术的患者100例,按灌注气体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排除:心肺病史或急性发作期;结肠镜禁忌征。均同意并于知情同意书签字。
观察组:男34s,女16s,年龄(18~70,均48.1±12.8)岁;
对照组:男34s,女16s,年龄(19~71,均48.2±11.9)岁;
1.2 观察与研究方法
肠道准备:术前12h禁饮食,前晚19:00到20:00、当日3:00到4:00分别饮用一次磷酸钠盐水溶液(45ml:1000ml)。
术前均不使用麻醉及镇静药品,仪器采用Olympus CF-H260AI 电子结肠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内镜医师操作检查。全程经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采用不同的结肠膨胀气体:对照组空气输出压0.048MPa、流量为3.1L/ min。观察组CO2减压器(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输出0.041MPa、流量2.9L/min。结肠镜镜头均达阑尾口。
1.3 观察与比较的指征
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镜头达阑尾口时及检查完成时 Pa(CO2)值,仪器为ECOSYSⅡ血气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动脉血3mL每次。
分别记录并比较结肠镜镜头达阑尾口及术后1h、6h、12h时,两组患者腹痛、腹胀评分;术后1h腹部X线检查,评定结肠膨胀度评分。
腹痛、腹胀、结肠膨胀度的评分依据同文献[1],如表1。
表1 患者腹痛、腹胀与结肠度评分的标准
2.2 观察组及术后1h、6h腹痛与腹胀评分及结肠膨胀度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及术后12h腹痛与腹胀评分及结肠膨胀度略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3。
3.探讨
自1969年起,结肠镜在结直肠疾病的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早期发现腺瘤、癌前病变,预防结直肠癌(CRC)的发生,故逐渐成为诊治CRC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评估结直肠疾病的金标准[4-5]。
结肠镜在结直肠疾病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腹痛的发生使其普遍推广受限[3],因而提高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改善和完善探索的目标。传统的结肠镜检查采用注气式方法,使肠管过度延展、成袢、成角,操作手法复杂时会造成肠管过度牵拉,甚至导致肠系膜损伤,引起受检者腹痛[3]。空气灌注造成的痛苦,很大一部分因素,乃空气不容易被吸收,引起肠道长时间过度扩张,并影响肠道血液循环[6]。受结肠排空的影响,空气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较长,作用于肠壁内压力感受器,患者尤其是
有腹腔手术史肠管粘连者于结肠镜检查后数小时甚至数天仍感腹痛、腹胀,影响生活质量[1]。
国外在1974年的结肠镜检查手术中,就开始使用CO2作为灌注媒介气体,Rogers等[6]、Williams[6]、Stevenson等[6],先后报道CO2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手术的优越性,与空气媒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也有研究显示CO2应用,可能导致受检患者酸碱平衡失调,并引起心肺生理学改变,因此实验关于CO2安全性的评价很有必要。
本实验随机选取的这100名患者,在年龄、病情、受检医生、监测仪器和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不具统计学差异,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检查完成时候的Pa(CO2)值不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点的Pa(CO2)值,也无统计学差异,心电监护仪指标显示也平稳。此实验中,CO2的应用,指示安全性较高,与Bretthauer 等[6]的随机对照试验结论一致。CO2可快速于肠腔和肠壁吸收,通过呼吸由肺迅速排出体外,可减轻因气体滞留所致的腹痛和腹胀。实验1h时,X线检查显示观察组(CO2)结肠膨胀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空气),也是源于人体应激反应和呼吸机制,CO2快速吸收并排出,减轻结肠的膨胀。
根据本临床实验的观察与研究,二氧化碳应用于结肠镜的检查手术,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与耐受度,并且在术中和术后不会引起酸中毒和心电监测的异常,也是安全的。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施闻晗,胡道美,徐焕海,陈旭鹏,谢建亮.二氧化碳结合间苯三酚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镇痛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2:1118-1120.
[2]苏连明,庄彦华,胡立华,刘丽,艾江,刘永梁.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注入二氧化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03:221-222.
[3]苏连明,庄彦华,胡立华,刘丽,艾江,刘秋梅. 结肠镜检查中应用二氧化碳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07:715-716.
[4]刘雄祥,刘德良,李杰,欧大联,周芝元.应用二氧化碳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8:825-829.
[5]苗志国,齐鲁楠,黎乐群.二氧化碳注入在结肠镜检查中的Meta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23:2501-2505.
论文作者:劳有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患者论文; 结肠论文; 结肠镜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