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文晓

甘肃省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730900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1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总依从性(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能够将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缓解,提高其就医依从性,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艾滋病;护理研究

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满意缺陷导致的慢性疾病,目前难以治愈,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往往会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恐惧、害怕等心理问题[1]。因此,临床上除了必要的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2]。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例,男8例,女5例,患者年龄在19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7±5.13)岁;对照组12例,男6例,女6例,患者年龄在20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7±4.9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抑郁、恐惧和焦虑心理,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经过临床上艾滋病病症诊断,均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第二,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第三,患者年龄不超过80岁,体质量不超过70。

排除标准:第一,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意识不清患者。第二,听力障碍、失明患者。第三,文化程度过低,难以理解常规知识患者。第四,存在交流困难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病房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建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护理小组,小组结构完整,成员齐全,并且选出组长与副组长。完成心理干预小组的建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分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心理护理水平,确保进行护理时,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将患者的护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其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病程、治疗情况、家庭联系方式等,然后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及紧张感。其次,对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具体原因为患者一一排解。通常情况下,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不外乎家庭、社会与自身三种。其中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等,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充分排解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并且嘱咐患者家属要以平常心对待患者。社会因素主要是外界影响,通常情况下,患有艾滋病的患者会担心外界的目光以及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开导患者,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通过一些心理锻炼,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自身因素主要是由于自身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艾滋病的相关常识以及治疗方式、预防方式等,充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最后,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激发患者对生存的渴望。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就医依从性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就医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根据医护人员的嘱咐完成治疗、服药、饮食、就寝、运动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没有就医抵触心理)、部分依从(患者大部分时间能够接受医护人员的就医指示,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完全不依从(患者完全不能接受医护人员的任何指示,抵触心理、消极心理非常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加大其他疾病感染概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当前,社会上很多人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将艾滋病妖魔化,连带着对艾滋病患者的会带有一定的偏见。加上患者家属的态度,患有艾滋病的人群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4]。这种负面心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极大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艾滋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治疗,艾滋病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除了必要的护理干预之外,还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干预。为患者补充艾滋病的相关常识,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实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5]。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要求其以平常心对待患者,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在病房中摆放一些患者感兴趣的书籍、象棋等,还可以为患者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音乐,充分激发患者的生存欲望,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6]。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通过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得到不同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心理干预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干预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干预患者。该研究结果与他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能够将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缓解,提高其就医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群英,谢惠娟,陈海涛等.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1(6):42-43.

[2]胡丽萍.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910-1911.

[3]邹丽红.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1(5):104-107.

[4]陈美红.心理护理干预对 HIV阳性手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7):1796-1797.

[5]夏丽敏,杨凯.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5):84-86.

[6]苏春雄,林换年,兰玲鲜等.不同血液净化治疗在AIDS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85-87.

论文作者:罗文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文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