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积极心理学,它既关注人性的弱点,同时也更关注和发现的人性的优点和美德。心理学家重视研究能促进人类潜能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而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以负面心理调节和疏导为主。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应该在传统心理学课程教学基础上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实现人的发展与改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我国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初中心理学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基本上都在世纪之初开始开设的,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形成了专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渗透到语数外等主课之中,同时也开设了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满足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人才发展的潮流,符合最新健康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美国学者马丁.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在上世纪末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的主流观点是,“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心理学不能局限于关注人自身的问题和缺陷,主要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挖掘潜力,促进发展,走向幸福。这一心理学理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兴趣和广泛关注。近年来,我们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课堂教学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 在传统的心理学教学模式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关于早恋、厌学、孤独、网瘾、挫折、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预防和治疗。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关注于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少数学生,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没有顾及,大家也害怕进入心理咨询室。但积极心理学不同,它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的积极主观体验、向上人格和全面健康人格的构建。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仅仅解决心理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向前看,“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大胆探索运用积极心理学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使心理教育的受众更广,“因心理学更精彩,更出彩”。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原则 心理性。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身心成长的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老师首先要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学深悟透。很多老师之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就是因为将心理健康课程简单地理解为是为了游戏而开展游戏,为了辅导而辅导,因而不能将游戏、辅导很好地融入到教学理念当中。所以心健教育一定要有别于思品课、体育课,更不能上成语文课,要紧扣心理地尝试、体验、共情与感悟,例如老师有必要为了提升学生的逆商能力,可以来开展与耐挫力有关的心理课程教学内容:末尾淘汰游戏、游戏失败后的失落、惩罚、互助等。
贴近性。适宜中学生年龄特点,贴近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成功的重要保证,主题如果适宜学生,将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主题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太抽象和陌生,尽量做到与学生息息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和阶段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多开展激发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团体辅导活动,让他们体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真谛,从而以阳光积极的心态自信走向人生旅途。
整体性。就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系统,全员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程中,要做到以学校领导为主导,以心理学老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基础,以学科老师为突击队,以家长为生力军,以社会机构和志愿者为后援,积极打造正向校园文化、教育环境为积极向上氛围、家校一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性。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突出积极性是无疑的。老师不但要使教学内容符合积极心理学的要求,而且老师也要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以正能量的鼓励,使得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三、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课堂教学设计
积极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主题确立。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多如牛毛的生活习惯中总结出一些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并发表新书《长寿工程》。该书列出了“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然而让人们吃惊的是,书中列出的决定人类寿命6大因素中,“人际关系”竟然排在第一名!
人际交流与沟通是人们之间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情绪等信息的过程,人际沟通是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作为沟通的主要形式,人际沟通以语言、表情、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的。作为一个社会人,良好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能够有效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表现。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从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活动为主,渗透生生交流、亲子交流、研学旅行等,发掘积极因素,善用身边素材,运用榜样激励。
积极、正面的心理引导。美国著名电影引入人际沟通这个话题时,《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得以命运改变,这是人际沟通话题最好的引入方式,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未来人际沟通能力在个人成长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我能行”“看我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在交流沟通受到阻碍时要勇于突破自己,让下次做的更好。
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创意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人际交流沟通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多种心理健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教学效果反馈。积极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的感受和成长,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适当地进行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每当课程结束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课堂感受,回想自己面对沟通不畅、兴趣低落时怎样解决的,当上完课堂课时,又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呢?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交流与反馈,强化对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巩固,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与修复。
参考文献: [1]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
(2):7-8. [2]阳志平,王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对学校心理团体活动课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28.
论文作者:李实践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心理学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教育课程论文; 人际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