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422000
摘 要:在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媒介,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优化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在深度衔接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实现高质量数学教学。
关键词:减负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 策略
“减负增效”始终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复杂化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层面客观剖析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减负角度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优化完善的开展的数学教学工作,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与有效性,从而促使学生轻松学习并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在形成个性化思维品质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深挖数学教材内容,优化课前预习环节
教师要深挖数学教材内容,深化课前预习环节,引领学生巧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有机地联系数学的新旧知识,在解决预习问题中初步掌握数学新知识,为突破数学新课题教学重点与难点埋下伏笔。
以“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导向,合理深挖“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题的基础内容、重难点内容,以减负为切入点,联系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学生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题内容,科学整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新课题一系列知识点,降低新课题知识难度,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作业,深化课前预习环节,
确保各层次学生在整合、应用“分数的加法、减法”单元旧知识的基础上轻松、高效预习该单元下“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课题的内容,提高课前预习效果,这也能在无形中激起学生探索欲、求知欲,强化课堂参与意识的同时对数学学科日渐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客观评价班级各层次学生“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新课题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能深入了解其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下旧知识掌握以及应用情况。教师要在客观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减负为媒介,进一步深挖“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新课题教材内容的同时,深化课题预习环节,确保在减负背景下这一新课题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二、强调课堂合作探究,夯实学生数学理论基础
学生数学理论基础夯实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强调合作探究,深化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环节,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在共同探究、分析、解决课题问题中共同掌握数学课题知识,从而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顺利夯实数学理论基础。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题下“正方体的体积”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减负的角度,以新课程标准为切入点,正确解读并安排“正方体的体积”课题内容,联系“长方体的体积”课题内容,巧设层次化数学课题问题,引导学生在有效思考的同时进行合理化的合作探究;在对比、分析过程中,不断发散数学思维,准确把握长方体、正方体二者各方面知识点的区别以及联系,理解正方体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情况,从基础知识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入手,科学点拨、引领小组学生,使其在解决层次化课堂问题中准确理解“正方体的体积”的相关知识。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补充“正方体的体积”课题知识,合理设置基于减负的课堂练习试题,让各小组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利用掌握的数学新旧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在共同解答数学试题中深化“正方体的体积”新知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顺利夯实数学理论基础。
三、优化课后作业设置,提升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是关键所在。教师要从减负角度优化课后作业设置,便于各层次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能及时巩固课堂掌握的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中数学综合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以“圆”为例,在教学完“圆的周长与面积”课题内容后,教师要以减负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优化“圆的周长与面积”课后作业设置环节,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以及数学能力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自主实践与探究中整合、应用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知识,科学解决生活中和“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设置基于“圆的周长与面积”课题知识难易度不等的生活化问题,在进一步探究、分析、解决中进行有效归纳、总结,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中不断积累数学知识经验,提升数学知识实际应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在课堂内外衔接下减负理念顺利落实。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将减负理念巧妙地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构建生本数学课堂,科学减少数学教学内容,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优化完善数学课堂内外,保证数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等过程中不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晓艳 坚持以生为本,促进有效教学——对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5,(98),75-75。
[2]聂利均 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课堂练习设计探析[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8),25-26。
[3]孔祥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88-88。
论文作者:廖立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数学论文; 课题论文; 正方体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分数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