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大丰区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调优产业结构、发展农旅融合、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下功夫,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成绩、问题、对策三方面对大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丰;生态特色农业;成绩;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现实选择》一文中指出:在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互补协作和形成名、优、特产品上下功夫,是当前国情需要,也是资源持续、永续利用的动力和发展趋势。近年来,大丰区通过调优农业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高产出效益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属于大丰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对于当下及今后大丰生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极有必要。本文就此作粗浅研究,以供参考。
一、大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成绩
(一)自然资源禀赋奠定强优势
先天的优秀自然资源是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丰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是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苏北唯一城市盐城的临海新城区,也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区。同时大丰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依海而生,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20天,降水量1042.2毫米,日照2169.6小时。拥有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盐城珍禽保护区的部分区域,现有耕地面积197万亩,沿海滩涂面积128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75%,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好于Ⅲ类水比例达60%,大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为大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前提优势。
(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优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是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丰区聚焦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以设施果蔬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牛鼻子,以特色种养方式为重点,通过调减低效粮食、增扩特经蔬菜等方式,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根据2018年1-9月份指标显示,共调减低效粮食12.3万亩,新增特经蔬菜12.46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06万亩,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54%、125%、153%。同时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建成1万多亩。建成大中镇新团村、小海镇温泉村、西团镇描花村等10个千亩以上设施果蔬基地初步形成大蒜、葱类、药材、花卉苗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大丰区获评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县,2019年全区粮经比达到5.5:4.6,连续几年保持盐城第一,这些耀眼数据的背后是大丰区坚持不懈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力见证。
(三)农旅融合发展带来丰收益
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是生态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获得丰厚经济效益的题中之义。大丰区高度重视农旅融合发展,以推进休闲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培育格局特色的休闲农业新业态为目标,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农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荷兰花海、七彩花田、恒北村等农业旅游景点在区域内小有名气,荷兰花海郁金香文化月、郁金香音乐节、恒北梨花节、梅花文化节等活动广受欢迎,魅力乡村来踏青、春到农家品美食、五一自驾游、“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东农趣等精品景点线路达到了亲客、留客的目的,经济效益可观。比如恒北村获中国美丽乡村称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丰区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50强,发展指数前10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品牌总数盐城第一、全省领先。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共接待游客432万人次,综合收入13.53亿元,直接收入5.52亿元。
(四)区域合作提质取得新突破
区域互补协作是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的未来机遇点和增长级。大丰充分发挥沪丰两地深厚历史情缘优势,以“做好上海主副食品压舱石和上海市未来发展重要战略空间”为定位,以深化与上海农场等上海企业合作为契机,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全程化监管,强化生态农业产品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大丰生态特色农业产品质量。2019年新增7家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产供应上海15%的鲜奶、12%的优质大米、3%的淡水产品,成为上海域外最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名副其实的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大丰区也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佳丰油脂“恒喜”、丰收大地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黄海东沙紫菜”“宝龙龙虾”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借力合作上海,大丰自身生态农业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新改善
大丰区坚持山林水草湖草系统治理理念,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目标,从畜禽养殖污染、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化肥减量、秸秆资源化利用、绿色造林等方面出手,打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组合拳。其中新设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拆除、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四到位”整治、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划分精准施肥区域等工作方法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非禁养区养殖场治理率高达98%,病虫害绿色产品使用面积占比86%,全区化肥使用量同比销减4.1%,全区新增成片造林3.05万亩,大力改善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实现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新的跨越。
二、大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层次不够高端。
虽然持续农业结构调整的努力使大丰农业结构逐步向科学合理的进程迈进,但仍存在整体层次不够高端的问题。比如存在部分设施农业项目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带动力不强;种植类项目多为普通果蔬类,高效益、新品种项目不多,产业竞争力不强;稻田综合种养主体落实较慢,部分主体仍停留在观望、意向发展阶段等问题。
(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压力巨大。
虽然多部门联合整治、系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农业污染面源面上的防治工作仍然压力巨大。比如畜禽养殖污染时有反弹、回潮现象,同时镇村两级巡查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也仍然存在。
(三)沪丰合作不够深入全面,品牌农业建设需持续发力。
虽然接轨上海助力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但是与上海的合作有些还只停留在粗放、表面的阶段,全面接轨上海的进程仍需持续推进。虽然全区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不少,但是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在全省全国叫得响、带动农民增收的大品牌还需发力塑创。
三、推进大丰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相应对策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高质改革。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结构调整层次不高、设施农业不快、特色农业不够特、农业品牌不够响、农业功能不健全等短板,从全区大局着眼,建立区域特色观光经济带布局,以培育特色农业、扩张设施农业、突破休闲农业、塑创品牌农业为重点,以项目、工程的形式全盘统筹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持续向好向优。
(二)推进人居环境实现高质改善。
突出抓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高质改善。同时充分发挥党校、农干校等红色学府、农民之家培训优势,举办镇村两级巡查监管人员培训班,开设党性修养等思想政治以及巡查业务相关课程,推进镇村两级巡查监管思想工作双到位。
(三)推进沪丰合作深度高质发展。
根据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从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品牌建设、农业标准化和全程化监管建设、精准招商引资和精细服务对接等方面下功夫,继续打造一批上海农产品外延基地、直采直供基地、订单基地和加工基地,全面深入加深沪丰合作,持续释放区域合作优势和效应,助推大丰区生态特色农业产品更名、更特、更优。
论文作者:卢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大丰论文; 农业论文; 特色论文; 生态论文; 上海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结构调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