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 510900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材出版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加灵活生动了,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也更高了。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不着底,随意地进行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如果教师课前做到吃透教材,并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加上老师教学上的灵活驾驭,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有保障多了。
关键词:吃透 把握 实效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北师大专家的指引下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通过课例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和教学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使我们对教材的把握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吃透教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备好课,要备好课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了教材,才可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备课前,我们首先认真地阅读了教科书和教参,再对比新旧教材的异同,通过阅读,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周角、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如果学生对周角的概念、内角和的概念、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都掌握得很好,那么学生只要在此基础上把推导方法迁移过来就可以很快地探究出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是课前必须把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复习好,如果学生过关了,新知识的探究就会顺水推舟了。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一)》这一节课,我通过课前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了解到这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现在被安排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如果我把内容重新给学生刷一次,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没劲了,学习效率肯定不高。因此,我课前就对学生做了一个学前测,题目如下:
1.填一填。
(1)盒子里有形状和大小一样的红球5个,白球9个,任意摸一次,可能是( )球,也可能是( )球,不可能摸出( )球。
(2)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填空:今天( )是星期四。今天下午( )提前放学。明天( )是星期一。
2.连一连。
让学生去做,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第一题已经会做了,但第二题“连一连”部分学生不够灵活,有的连线有几个答案的他只选了一个答案,看来学生还没做到完全灵活运用。于是,上课时我把重点就放在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上。
二、把握学情分析,赢在起点
不备学生的备课,不叫真正的备课。因此,备课之前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学生学习新知需具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掌握得如何?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差?然后备课时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个环节。
如:在学习 “四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在课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课前的前测。题目如下:
1.周角=( )度。
2.请画出右图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内角和角=( )度。
4.说一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对内角和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推导方法都忘记了,因此我在设计课前复习题目时就把这些内容设计了进去,并在课前给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复习好、掌握好,那么这节课要导入新课的学习就会顺利、自然多了。
三、精心预设,灵活变通
一节课纵然精心预设,但也会有意外发生的可能。因此,备课前教师要对课有充分的预设。如:新授课上完了,学生通过巩固练习环节对新知识掌握得较好,这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做一些补充的练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而且还可以激发和延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四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按照我的课前预设做完了所有的练习题了,我看到了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学习的欲望还很高,我就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觉得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了,就临时增加了一道题目: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了,那么五边形、六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想不想挑战一下?
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浓,都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解题的规律,下课了,学生们还在讨论着,个个都自信满满的。从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激情不断,学习能力还游刃有余。
论文作者:黄立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内角论文; 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教材论文; 课前论文; 周角论文; 灵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