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的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文|皮钧
习近平总书记在“7.2”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关键是要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而共青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是看清党旗所指、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解决这3个根本性问题的“改革再出发”。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深入社会变革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他们丰富的社会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研究以及他们的天才头脑,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过的社会变革,是近现代大多数中国人都未曾经历过的。因此,需要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来丰富人们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知—改革开放恰恰承担了这个历史任务。40年的伟大成就,既开阔了人们的现代化视野,又丰富了人们的现代化实践,更提高了人们的现代化认知,同时也充分证明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才能探索出今天这条前无古人的复兴之路,才能真正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共青团必须真正深入到这些伟大的变革之中,才能锻造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舍此,别无他路。
其次,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必须开放共青团的组织边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确切地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本质是参与了国际分工体系,才真正壮大了自己,奉献了世界—正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才永不干涸一样。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而我们恰恰要明白,开放不仅仅是针对国家,而是对全社会一切组织、一切人而言的。共青团要想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必须扩大共青团的开放,这与国家开放是同一个道理。现在共青团在对接党政部门方面有一些经验,但很多青年人活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社区里,在网络空间里,在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网民、“北漂”“蚁族”里,尤其是那些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等种类繁多的新兴群体,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这类人群将会越来越多,群团组织必须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努力去做他们的工作,而不要排斥他们、拒绝他们、疏远他们,不要让他们游离于群团组织之外。这就如同40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会对共青团的组织模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技术装备甚至法规纪律、语言行为、情感心态带来全方位的冲击,我们也会遇到像加入世贸、举办奥运这样全方位的规则与挑战。这就需要共青团成为一个高度复杂、高度有效、高度包容的组织—这一关是必过的。闯不过这一关,我们就无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这是常态化的管理手段,素祥法师说:“评比中各方面表现好的,给一定奖金;不好的要改进;改进不了的,评不上先进不说,还可能被取消资格。”
最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使得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离开这个中心,就无所谓真正的大局。小康社会建成以后,我们就真正开启了现代化征程。共青团作为一个群团组织,如何大有作为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中最根本的要素是劳动者,是人。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的现实,人们往往把物质要素看得过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基础,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的问题就迅速凸显出来了。2018年以来,各大城市争夺青年的态势迅速升温。可以说,“招商引资”已经开始让位于“招青引青”,这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素。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稳”之首也是稳就业,仍是与“人”息息相关。共青团在经济领域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在凝聚青年方面是有巨大优势的。如何将这个组织优势转变为现代化优势,是共青团必须着力的方向,也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重要窗口期。
2)第一次空中三角测量,使用POS数据平差(有时这一步骤要反复进行),主要完成相机校验和像片模型连接相对定向工作。
综上,共青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既是使命使然,也是机遇使然。
(作者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
标签:扩大开放论文; 共青团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者论文; 改革论文; 政治责任论文; 群众基础论文; 总书记论文; 习近平论文;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