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论文_韩娟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论文_韩娟

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二三线城市也在不断的建设进步,努力实现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为了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的合理。本文对于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城市更好的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市管理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的产业环境下,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带来了较大的城市问题,产业结构与城市人口、生态环境出现了较大矛盾,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基于此种状况,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对生态城市规划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更好地建设生态型城市提供可行性建议。

1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规划城市的主体功能,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不仅是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追求“天城合一”城市建设目标的有效方式。生态城市的建设一般是通过卫星遥感地图对城市的功能区域进行大体分划,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并结合城市经济学的特点,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使用科学技术辅助生态城市建设,从而对城市主体功能结构进行调整。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绿色基础设施,在社区管制及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能够提供有效支持。

1.2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城市功能布局混乱等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在此环境下,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是各城市为了促进自身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使用,能够有效缓解空气污染问题;通过建设多功能的生态住区和现代轨道交通,不仅有利于合理规划生态人居环境,还能够增加城市通勤公交运量。通过对城市的主体功能进行生态规划,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发展相结合,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1.3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综合平衡,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城市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经济高效、生态恶性循环的城市扭曲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与政府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一概念,目的旨在于通过生态学原理与高科技生态技术,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区,之后被各个国家所践行,且效果显著。

2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建设中随意性太强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随意性。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的规划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但是由于现阶段的我国城市建设还不够完善,在城市的建设中会发生变化以及随机性很强。在三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一是城市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有变化的可能,没有不变的事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地方政府的高级领导的职务的更换会引起变化,三是城市中的利益的驱使。对于政府人员来说,比较高收益的是土地租赁以及土地资源,这种方式是或者财政资源的来源,关系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对于个人利益来说,有一小部分人可以从中获利,使用自己的一些手段或是诱导计划来操控全局。这些全部都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随意性的问题。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2.2城市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各个城市也在不断的更新建设,这种快速的建设趋势导致了城市内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城市的建设规划对和建设生产都会对城市内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对于这种情况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来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于城市内的重大的建设项目进行一定的制约,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一些水土保持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项目中的领导和相关的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没有太多的重视,就在存在着没有落实法律的现象,也造成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资源的浪费。

2.3城市的交通问题

国家的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好,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各个城市内的汽车也是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中国的汽车工业的飞快发展,国内的居民拥有私家车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这导致了城市中的道路不够用,道路的宽度也不够,交通情况日渐变得拥挤不堪。并且在很多的城市内的老城区,人口密度特别大,公共设施和户外建设比较少,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公共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3生态城市的理念和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3.1注重城市设计,突出生态特色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把城市当作生命有机体,秉承生态友好的城市设计原则,以区域生态环境为背景,研究与城市空间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要严守“生态底线”,落实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统筹推进“多规合一”。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生态城市的建设思路不能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3.2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

虽然经济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做出合理的平衡。为了让我们居住的地球有更好的环境,也为了我们的经济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需要创造合理的条件让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在生态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人文和自然的协调和共同工作,妥善处理好统筹生态和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居住环境和场所。

3.3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居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政府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体,在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宏观视角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城市群众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与直接受益者,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坚持政府的组织运作与城市群众的参与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氛围。例如,西班牙马德里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通过大力宣传生态城市建设理念,补贴居民垃圾分类,鼓励市民少消耗、少占用等措施,从而充分调动了市民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营造节约型城市生活环境,有效发挥政府主体作用与城市居民主导作用相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效用。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规划,不仅是贯彻可持续经济发展观的体系,也是城市经济产业优化自身结构、城市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制定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估机制,并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鼓励城市居民参与其中,从而多方面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玲.生态城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

[2]于立.对中国生态城现状问题的批判性分析[J].新建筑,2012(4):25-26.

[3]李海龙.中国生态城建设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态势——中国百个生态城调查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1-8.

[4]朱春玉.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目的[J].学习与探索,2006(1):36-39.

[5] 刘存发 .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 [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9):88-89.

论文作者:韩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  ;  ;  ;  ;  ;  ;  ;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色探讨论文_韩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