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歌剧是一种集合了音乐、文学、戏剧、美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可见于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和中世纪的礼仪剧等,在这种艺术形式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组成元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李斯特将这种音乐形式转接到了钢琴上,随后由歌剧移植来的这类型钢琴曲一时之间广泛传播,并受到了许多贵族们的喜爱。这篇文章将以李斯特由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唐璜》而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大幻想曲》为例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璜’的回忆大幻想曲》;歌剧改编;李斯特
一、歌剧《唐璜》的脚本及剧情梗概
(一)唐璜的脚本来源
歌剧《唐璜》,是一部广为人知的喜歌剧,是莫扎特于1787年根据作家蓬特撰写的脚本创作而成。而蓬特在撰写脚本时,则是根据作家贝尔迪塔所写的《石客记》为灵感进行改编和二次创作的。
在15世纪的西班牙民间有个广为流传的传奇人物—唐璜,这一人物形象曾在莫利纳所创作的叙事诗《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所写的长篇诗歌《石宴》中均有出现过。唐璜在意大利语中称为唐.乔万尼,因此《唐璜》这部歌剧也叫做《唐.乔万尼》。
(二)《唐璜》脚本剧情梗概
歌剧《唐璜》,共两幕,首演于1787年。剧中的主人公唐璜外表英俊潇洒、能言善道,但他本质却是一个极度荒淫、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一次他潜入骑士长菲德罗的女儿安娜的房间欲行不轨,安娜吓得尖叫起来,骑士长连忙赶来救护自己的女儿安娜,与唐璜打斗的过程中,唐璜杀了安娜父亲--菲德罗,随后便逃之夭夭。后来他在躲避追捕的时候,路过一片墓地,看到了已死的骑士长菲德罗的大理石像,石像责备他所做的事,给他忏悔的机会,可是唐璜却丝毫不知悔改,于是石像便施展法术,顿时天崩地裂,雷雨大作,裂开的大地迸溅出炙热的岩浆,唐璜最终掉进了地狱,得到了他应有惩罚。
二、李斯特在《唐璜》中的改编及演奏分析
(一)李斯特与歌剧
李斯特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作曲家,他所生活的19世纪不仅是钢琴艺术极具创造力的时代,还是歌剧艺术极具繁荣的时代,那个时代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歌剧脚本作家、歌剧作品。[1]而李斯特又对歌剧作品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独特的见解,于是就对许多歌剧作品都进行了改编。他作为钢琴大师,把钢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并充分利用了钢琴自身的音响音域,把人们熟知的歌剧旋律进行改编、二度创作,成为当时钢琴作品领域中新的旗帜。李斯特用钢琴为当时歌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如萧伯纳所说:“印刷术,光靠舞台,莎剧无从普及,没有钢琴,光靠音乐厅,严肃音乐也难以普及”。[2]
(二)歌剧《唐璜》选段与钢琴《唐璜》的对比及演奏分析
这首钢琴曲通过摘取歌剧中的序曲和几段咏叹调和宣叙调进行改编,最后写成的一首带有主题变奏曲式的大幻想曲。也就是说李斯特将《唐璜》这部歌剧钢琴化,用钢琴华丽的技巧来展现出这部歌剧的音乐特色。“还原作品”“不可以添加”是李斯特本人观点,在他本人的相关书信中也有提及。
这首乐曲中选用了歌剧的四个咏叹调,加之改编的华彩乐段所构成的。引子部分采用了歌剧《唐璜》序曲的主题“石人”,乐曲第二部分采用了”NO.24 finale non pass di cibo mortale”
第三部分则是选用了“NO.7 Due tino la ci darem la mano”
第四部分选用的咏叹调是“NO.24 Finch tu minvitastia cena”
第五部分选用的咏叹调是“NO.11 Aria finch han dal vino”
其中对第三部分的咏叹调进行了两次变奏 。
乐曲的引子部分如图一所示有一段长距离的分解琶音由右手来承担演奏,并且在琶音中加入了一个意外进行合弦外音,避免了长距离过程中琶音所造成的单调。右手的旋律声部有一个突出的四分音符D,并标记有重音记号。这是这一乐段的主要音,用来体现序曲中“石人”的主题动机。在莫扎特歌剧《唐璜》的原作中所对应的片段,这里是由两只乐队的齐奏出的合弦,并搭配一只定音鼓为音乐背景。
图一
在歌剧开始的器乐齐奏中,运用到了两把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其中小提琴演奏连续的小波浪型音节,长笛和单簧管则是演奏大调的主和弦。而在《唐璜的回忆大幻想曲》中,李斯特将这段由两把小提琴演奏的音阶,由右手承担,并用双音连续上行的技巧来展现出小提琴连绵不断的音色。并用左手承担了长笛和单簧管的角色,以长琶音的方式给出F大调的主和弦,如图二所示。
图二
从以上谱例中可以看出,这种复杂又多变的双音持续了多个小节,李斯特曾在给有人的一封信中提到过:“迄今为止,在演奏中大型乐器和声乐作品钢琴改编曲方面的单调乏味,清楚的表明了,很少又钢琴家能够用钢琴具备的种种手段。[3]
李斯特在Var.I也就是第一变奏中的旋律片段中,也曾亲自标明了quassi Flauto,近似长笛。Quasi Violoncello,近似大提琴的字样。这似乎是在模仿乐队的音乐和织体,标注的近似长笛的音色似乎是在引导演奏者模仿长笛那温暖的音色。李斯特改编后的唐璜,最轻快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乐段是《香槟之歌》,这一乐段段是乐曲接近结尾时的部分,右手的旋律声部集中在五指演奏,力求所弹奏出的音色与女高音相仿。左手的五指主要负责演奏持续的主音、属音,这是用来模仿男低音声部,如图三所示。
图三
这段香槟之歌在歌剧原作中分别由四个声部组成,由图三可以看出,李斯特在改编时几乎保持了这段歌剧的原貌,使二三声部在改编过程中合并为双音,既没有省略或添加过多的音符,又是乐段的织体更为丰富。李斯特在改编时充分发挥了钢琴的特征,大量的运用柱式和弦,大跳和快速连续不断的双音颤音,对于踏板的使用也更为频繁,共鸣效果更加震撼。这种特殊的处理方式,使得钢琴技术在当时更上一层楼,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这种繁杂又绚丽音响效果。
三、总结
这首改编后的乐曲涵盖的技巧复杂又多变,双手交错上行、下行的八度旋律,连续不断的三度二度双音、不规则的大跳、快速级进的音阶等等,这些都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当然演奏好一首乐曲不止在技巧上尽可能的做到最好,更重要的是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以及这首乐曲的内涵所在。
歌剧在流传的过程中,有许多传播和演绎的方式,其中钢琴便是参与其中最多的,这也是因为钢琴的自身特质所决定的。在把握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要了解歌剧的原貌,还要了解作曲家改编时所选择的原作中的唱段以及中这些片段进行了怎样的再度创作。演奏时要知道每个声部是在模仿哪些声音,每个音符都有它要表现出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这部作品。
参考文献
[1]杨臻《李斯特》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87
[2]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俄)夫•米尔什坦《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
作者简介:胡宇静(1994-),女,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论文作者:胡宇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