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论文_陈敏

浅析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论文_陈敏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护邻乡中心学校 638515

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要靠班级管理来贯彻,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要靠班级管理来落实,要管好学校,首先要管理好班级。但是班级不是几十名学生的简单聚合,而是由他们有机结合的整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激发并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找到认识上的共鸣点,形成班集体凝聚力。

增强一个班的凝聚力可以从班主任工作入手: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生产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

要教育学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就学生个人方面而言,要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常通过观察、谈话、研究书面材料及调查活动来实现。找学生谈话是常用的亲切的了解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老师的态度要和蔼、情真意切,消除学生紧张拘束感,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创造师生心心相印的和蔼气氛。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可信,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凝聚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酝酿而生了。我班学生陈伟,他的父母离异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我找到他并很艺术地与他谈话,不直接说他父母离异,而是从他个人生活谈起,谈到了童年的爱好,爱好和好动是少年儿童的特征。与他交流,帮助其解决某些题目如何入手,谈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性,谈学会独立自主的人生,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大胆地说出了他的心里话。通过我们谈话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上来了,精神也上来了,达到了判若两人的效果。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产生凝聚力的关键。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三个阶段组成:松散阶段、合作阶段、巩固阶段。

1.松散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阶段应主要了解学生,选择积极分子,加强常规教育,这样班主任就应培养和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不仅可以减轻班干部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巩固和提高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合作阶段。

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就使得全班同学始终为目标所吸引,师生形成合力,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正确的班级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也都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

3.巩固阶段。利用班集体舆论的积极作用消除不良倾向和隐患,强化班集体领导核心的管理意识,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对集体的尊重,对凝聚力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起到了巩固班集体凝聚力的作用。

三、从小事做起,注意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我班学生包东很多方面表现优秀,我就把他作为榜样,让学生向他学习,学习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比较优秀的学习方法,学习他高尚的思想觉悟。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就给一定的奖励,如发奖状、贴小红花。就这样,一些小小的奖励、一个典型的榜样就让学生积极向上,整个班级就更好了。

四、做好其他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相对集体教育而言,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辅相成又互为补充。按常规的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比如去年我在班级编排位置时就和以往不一样,中间一个学校好的两边是较差的。我给学习好的提出一个要求:你现在是一个小老师,要把你的两个学生带好,行为、语言上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老师两天一检查,看他们是否有进步,如果没有,你这个小老师就不优秀,要被撤职。大家都想做好老师,就这样大部分学生比以前好得多了。各组的小老师也要进行比赛,看谁当得好。如此引导,先进更先进,促进后进向前进,带动中间赶先进。但也有个别学生有骄傲自大、嫉妒自私的毛病,这时班主任应针对其弱点加强教育,不能使他们成为孤立对象,而要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借此以带动班集体。每个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几个很难前进的学生,这时班主任应认真对待,要关心爱护并摸清状况对症下药,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之中。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的、和蔼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事实上凝聚力的形成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和协调,逐渐形成凝聚力。而凝聚力一旦形成,将会发挥其巨大作用。我相信,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下,班上的班风和学风都会好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浅析班级管理中的凝聚力论文_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