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东西部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东中西协力联动 推进西部大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东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4)04-0021-04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东中西合作大有可为

(一)东中西合作,按性质划分,大体有两类

一是“对口支援”,二是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协作。前者是依照行政指令,东部经济发达的省、市和西部欠发达省、自治区结成帮扶对子,按计划展开,尽管对口支援从起步时以“输血”为主,正逐步转向以培植西部地区“造血”功能为主,但本质上看仍属于道义性援助,它既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承传和发扬,更是社会主义区际关系的应有之义。如广东省1997-2002年7年间无偿拨款和捐赠帮扶西藏、新疆、广西、贵州和重庆等西部地区资金达23亿元;上海、福建仅“九五”期间无偿援助对口帮扶地区资金分别达7.3亿元和3.2亿元;帮助云南、西藏、新疆和宁夏等西部地区兴建了一批希望小学、妇幼保健中心、少年宫,体育场馆和蓄水井窖、移民并庄,发挥了雪中送炭的效应,亦表明对口帮扶、无偿援助主要适合于非赢利和不赢利的社会发展与公益领域[1]。

另一类更大量的是互惠互利的区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协作,本质上届于市场行为,受市场逐利性等原则的支配。两类合作相辅相成,前者对推进后一类东西合作的开展,往往可发挥铺垫与先锋作用。

(一)互利性东中西经济技术协作包括三部分

一是区际商品与服务贸易;二是跨区域要素流动,它又含区际人才和劳动力流动、区际资金流动、区际技术贸易与技术扩散;三是产业区际转移。

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绝大多数属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梯度、资源禀赋迥异的区际协作,互补性强。一般地说,处于高梯度的东中部地区,拿出协作的要素主要是资金、技术、品牌、经营管理等;处于低梯度的西部地区拿出协作的要素主要是天赋资源,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较广阔的潜在市场;在当前还有一个要素,即大量闲置存量资产。

东部发达地区附着于既有产业上的资金、技术等资源,由于当地要素成本上升,或市场渐趋饱和,要素报酬率呈下降趋势,追求要素高报酬率,或开拓市场成为驱使要素外溢,寻求投资新空间的动力。事实表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越大,市场主体愈发育,要素外溢的愿望就愈强烈,外溢规模就越大。《浙江区域经济》今年第4期指出:迄今浙江在省外投资经商的人员达300万人,总资金达7000亿元,仅温州市就有超过1000亿元的资本流向外省市,其中相当部分在西部地区。

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为东中西部合作提供了客观基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东中西部在“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名义下,就已蓬勃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东中西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合作效果更加明显。仅2000年到2002年9月底两年多,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企业签订合同的投资项目就多达20463个,合同总金额34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28亿元。

东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等进入西部地区,不仅带动了西部地区投资的增长,加快了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步伐,盘活了部分闲置存量资产,推动了西部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促进了西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思想观念的更新,经营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上,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今后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收缩和使用方向的调整,西部大开发将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社会资本,除了西部本土民间资本的培育、外资的引进以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东(中)资西进,特别是东中部民营资本西进的强度。

互利双赢是东中西合作常青不衰的关键

跨地区经济技术协作的实质是,交易各方通过要素聚合、构建集成优势,以实现各方双(多)赢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项目(企业)现实优势的获得有赖于多种要素和条件,从土地、供水、供电等日常运营条件,到原材料、资金、技术等投入品和劳动力的取得,特别是经营管理、品牌与营销网络等诸多要素(以下简化为金、木、水、火、土)。如若某地区或某市场主体在金、木、水、火、土诸方面都很优越充裕,是难以出现对外协作动机的。反之,如甲地区甲市场主体在金、木方面拥有优越条件,而缺乏水、火、土或水、火、土条件欠佳,乙地区乙市场主体在水、火、土方面条件优异,而金、木方面短缺,甲乙两地双方就会表现出寻求协作伙伴的愿望,以图通过各自有利要素的互补集成,在某产品(产业)上形成竞争优势。

双方出现协作意愿,是经济技术协作的起点,它与协作的实现,还有不短的距离,能否快速平稳地走完这段路程,关键在“互利双赢”。互利双赢是指协作利益的分享,而分享“蛋糕”的前提是通过跨区协作确能提供新的“蛋糕”——即“协作净利益”。跨区协作,通过要素组合空间的拓展,在扩大获利空间与机遇的同时,亦增加了“进入阻力”和风险,“协作利益”扣除上述交易费用增加额后的余额即“协作净利益”。东中西合作的流程可简要概括为:首先是沟通信息,选准合作项目,把“蛋糕”做大;第二步是分享“蛋糕”(按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确定协作净利益的分割比例与分享方式),最后是协作契约的法律保护与纠纷调解。

东(中)资西进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投资回报预期能否实现。这又取决于进入领域、进入地区与地点、进入方式和进入要素的选择与匹配。按引入因素分析,首先是市场引力,但凡西部市场有需求,成品运输系数高的产品,走“销地产”之路,既可提高在当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又可节省运费,提高产出收益。娃哈哈集团、白猫集团、春兰集团、恒安集团、荣事达集团成功的事例就是明证。在占领市场上,需特别指出的是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建厂,不仅仅是进军西部市场,还可以西北、西南为据点,进军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市场,进军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市场,上述地区既有对我国长线产品的需求,又富藏我国短缺的战略资源,对于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应对国际风云与国际商海的变幻,保证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次,是原料资源引力。西部地区蕴藏众多东中部所短缺的资源,东(中)资西进开发上述资源,就地加工或者初加工,是支持东(中)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方面:“雅安三九药业”充分利用川西天然药材西制就是成功的范例之一。浙江一些企业在西部建立黄磷基地、水晶基地、皮革基地等等都取得了双赢的成效。

东(中)资西进除了独资外,还有合资(包括中中、中外中)、合作、租赁、承包、托管、经营权转让、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投入要素除资金、设备外,还可以技术、商标品牌、营销网络、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后者有时比前者更重要。前面提到的“雅安三九药业”,在三九集团开始兼并雅安药厂时并未注入很多资金,而是提供了“三九”商标使用许可,利用“三九”的销售网络,派出经营者输入“三九”管理模式,重新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等。康佳兼并陕西如意电器公司和重庆无线电三厂,分别重组为“陕西康佳”与“重庆康佳”方式亦大体如此。

完善政策把东中西合作推上新台阶

从政策上促进东中西合作,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东、中、西部地方政府相互衔接,目的在规范跨区合作规则,降低合作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预期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

中央政府重在维护国内大市场的统一性,有效制止形形色色分割市场的地区封锁。从政策上促使东中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特大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防止局部过度开发,人口与产业过度密集,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改善的步伐。同时,从完善全国经济总体布局、充分发挥三大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长江沿线、珠江西江沿线、陇海兰新沿线、京包(头)兰(州)沿线经济带的构建,对现有东西对口帮扶的地区组合适当调整,形成泛长三角(上海、江浙和长江上中游各省市)、泛珠三角和泛环渤海(京津冀鲁辽和山西、内蒙古以及西北等省区)新的区域组合。上述3个区域组合,分别为长江、珠江和黄河、海河等水系,可考虑在现有道义性对口帮扶的基础上,发展为规范的江河水系上、中、下游地区横向的生态补偿与社会补偿。

由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举办的“中国东西部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种会展,对推进东西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东中西牵手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后宜淡化行政色彩,强化市场化操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由市场化的投资中介机构承办,常年运转、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实效。

西部疆域广袤,自然条件严峻,东中西合作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1994年几位民营企业家倡议发起的“光彩事业”,10年来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西部和其他老少边穷地区投资532亿元兴办项目9765个,帮助459万余人脱贫,很有说服力。除各级工商联外,党委、政府还宜组织各种协会、学会及其他民间社团,发挥各自优势与特长,以不同方式投人东中西合作大业。

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最大的难点在县域、在基层。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而在县级(含县级市)和县以下基层,不仅人才匮乏,而且优秀者持续不断的流失,除目前已采取的引导人才流向西部基层的诸项措施外,建议对但凡到西部县和县以下基层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专业人士,一律免征个人所得税;现有在岗专业人士,亦可比照实行。

东中部地方政府应该重视支持、鼓励所在地企业和投资者前往西部投资兴业和以其他形式投入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起,上海、浙江等省市就设立了“服务参与西部大开发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到西部投资的企业。2000-2002年3年间,上海市从专项资金中抽出2408万元用于贴息,而由贴息带动了总额达21.4亿元的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西部地区。东部其他发达省、市可以参照设立;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国家也可按东部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规定一定的提取比例,建立专项基金。

西部地方政府重在完善辖区的投资经营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化、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为包括区外投资者在内的市场主体的服务水平与效率,严格保障区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利用外部要素的进入,激活自身活力,培育本土社会资本,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东中西合作的政策建议

2006年我国将进入“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将进入第七个年头。除继续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外,壮大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品牌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完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等等都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东中西合作宜围绕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重点任务,以下述方面为优先领域,全面展开。

1.鼓励东中部投资主体参与西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承包荒山、荒坡从事生态建设,土地承包期可以比东中部延长一倍,以60年为期。

2.鼓励东中部投资主体到西部农村兴办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东部地方政府采用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西部地方政府从减免税费上予以优惠。

3.鼓励东中部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以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参与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西部地方政府在被兼并重组企业界的历史债务、富余员工的处置等方面依法予以优惠。

4.鼓励东中部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西部资源开发,发展能源、原材料基地;欢迎东中部优势企业借助品牌优势,发掘西部潜在市场,到西部建厂或收购兼并西部现有企业,变“产地销”为“销地产”。欢迎东中部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将有关生产环节向西部延伸。

5.鼓励东中部流通企业、金融企业营销网络向西部地区延伸,促进西部地区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快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在西部地区的普及推广;畅通西部特色产品进入东中部市场的渠道;以低廉的交易费用向西部城乡消费者提供品种齐全的商品。

6.将东中西合作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鼓励东中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参与西部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将产业链向西部地区延伸;鼓励东中部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西部陆路边境口岸经济的发展,利用边境口岸地缘优势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收稿日期:2004-05-17

标签:;  ;  ;  ;  

东西部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